明朝皇帝为什么要杀汪直(大明内阁首辅商辂为何领衔上疏弹劾宦官汪直)

作者:史遇春

明宪宗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为强化侦缉搜捕能力,皇帝朱见深在东厂之外,又增设了西厂。

当日,西厂的权限超过东厂,其办事人员的活动范围,也是从京师达于全国,无处不有;其所刺探的对象,无所不包,就连王府都不能获免,

西厂设立之后,由朱见深宠信的宦官汪直提督厂事。之后,汪直借助西厂威势,多次兴起大狱。

明朝皇帝为什么要杀汪直(大明内阁首辅商辂为何领衔上疏弹劾宦官汪直)(1)

西厂设立之时,大明的内阁首辅,是曾“三元及第”的谨身殿大学士商辂。

早在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农历八月,朱祁镇被瓦剌生俘、郕王(即明代宗朱祁钰)监国之时,商辂就进入大明内阁,成为阁员。

至明代宗景泰八年(明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正月,夺门之变后,朱祁镇复辟,商辂先被下入大狱,随后被贬斥为民,离开官场。

到了明宪宗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商辂被朱见深征召至京城,本年农历三月,他再次进入内阁;成化十二年(公元1477年)农历二月,商辂被晋升为内阁首辅。

针对西厂设立后大狱不断的状况,时任内阁首辅的商辂率领同僚上书朝廷,条陈西厂及汪直恶行十款:

一、现在西厂专门搜寻细小琐屑之事,凡是街市之上打架斗殴、斗嘴互骂,因鸡相争、为狗而闹,或因一时躲避不及等,都会被捉拿杖打,还以这些微末之事,烦渎皇上听闻,以至于动用重刑,使得京城之中的军民人等,惊惶不安。

二、现听闻,西厂将广西勘事郎中武清、自通州授职而等候选用方面官的刘福从旅馆捉拿,监禁数日之后,遂又释放。武清是朝廷五品官、刘福是朝廷正三品官,西厂就这样擅自捉拿、随意释放。恣意妄为、扰乱朝政的事情,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三、自从西厂擅自查封兵部武选司大门以后,凡遇官员有犯罪之嫌,还未对本人进行审问、本人也未供认,便先将其家门封闭,或深夜翻墙进入其家、搜查其家中财物,或将其家中受朝廷封赠命妇的衣服剥掉、动用刑罚、进行凌辱拷打……那些被祸害的官员之家,就如同被抄没掠夺过一般。

四、京营之中统领军事的军官,都是朝廷予以重大托付的人,他们是公是私、或勤或惰,朝廷自有赏罚。现听闻,不论有事无事,西厂都会派人对这些军官进行跟踪追捕、钳制约束,以致于人人自危、心生疑惧、慌乱不安。

五、各处镇守总兵等官员,为一方安危之所系;既然朝廷选拔任用他们,就应当不被猜疑、从厚优待;即便他们牵涉入事,朝廷不得不派人进行实地考察,但事情查明之后,也可作罢。现听闻,西厂到处派人,探听事情,这些官员听到相关情况之后,难道不会担心恐惧,唯恐祸及自身,他们若因此而退缩自保,这样一来,必然误事不轻。

六、朝廷所设的各个布政司,大多都有王府就在其地。现在西厂差遣校尉分别往其处行事,这不但让官府衙门惊惧疑虑,且难免让各所在王府发动危险之事、产生不测之心。

七、河道是两京各处钱粮货物的经由之路,其重中之重,在于畅行无碍,不应该有任何阻滞。现听闻,西厂官校散布于沿河一带,凡遇船只到达,便加以盘问。其间偶有公差官员,遂被搜查,以致于往来的客商军民人等,闻风惊疑。有些还未起程,便停止不来;有些已在中道,便将物件暂时寄放于途中而返回。如此,货物无法通达,将来京师的公私费用,靠什么来供给?

八、朝廷的赏罚大权,不可以随便下移,自从西厂设立,太监汪直每日出外之时,其跟随人员数目庞大,但凡遇到官员人等,没有不吆喝命令他们下马的,即便是在朝大臣,也要小心回避。比如兵部尚书项忠,在早朝鼓响等候之时,汪直命校尉在左掖门下呼叫,项忠没有回应。结果,罢朝之后,项忠被西厂的校尉胁迫而去。大臣都被这样对待,更不要说法司郎中、御史等官员了。每遇查阅提取文巻,这些官员全都要亲自送去西厂。送去之后,往往等候一整天,也见不到汪直一面。又比如,东西两长安门的门牌之上,粘贴黄纸,写着“太监汪传奉圣旨”,竟然不写其名。满朝官员,见此没有不惊骇的。

九、百户韦瑛,原本是无赖小人,曾多次投靠于权势、要职者门下,但无人愿意容留。后来,他侥幸从征,得以升任百户之职。通过攀附,韦瑛投入西厂办事。自此之后,他不时检举揭发他人的情况,但是,其言辞大多失实。韦瑛又援引进用诡谲狡诈的小人王英,并结为心腹,专干揭发、攻击他人隐秘之事的勾当,以此来稳固自己的位子、获取汪直的信任。凡前文提及捉人放人、擅封门户、搜检家财、凌辱妇女、惊动人心、紊乱朝政等情事,全是韦瑛、王英二人所为。

十、现太监汪直,年纪不大,未谙世事,只是按照韦瑛等人所主使的事情进行呈报,其间固然会有一两件看起来是要禁止革除的,但是,他们所行之事,全都没有依照祖宗旧制,革除并不多。这种做法,失去人心已经很严重了,朝廷内外为之动荡,这又怎么能够保证没有意外或不测的变故发生?如果不早些革除这些事情,一旦祸事爆发,结果会很难消弭。

奏章并说是:

“陛下将朝政大事的判断决定委派给汪直,汪直又将视听依赖于韦瑛等一众奸诈小人,这些小人全都自道是承接了陛下密旨,可以自专刑罚杀戮,于是擅自作威作福,虐待残害良善之人。陛下如果认为揭发奸邪、禁绝祸乱,就律令来说,是不得已的事。那么,前此的数年之间,没有这些人,天下怎么就妥帖无事呢?况且,当日曹钦(明英宗天顺朝权宦曹吉祥养子)之变,全是由锦衣卫指挥同知(死赠指挥使)逯杲刺探而致激变。此事完全可以作为鉴戒。自从汪直用事以来,士大夫不安于其职,商贾不安于路途,庶民不安于所业,如果不立即将他罢去,天下之安危,就很难知晓了!”

明朝皇帝为什么要杀汪直(大明内阁首辅商辂为何领衔上疏弹劾宦官汪直)(2)

看罢商辂等的上疏之后,皇帝朱见深发怒道:

“不过就任用了一个宦官,怎么就会马上危及天下,是谁主使上这个奏章的?”

随后,朱见深还命令太监怀恩前往内阁,传达旨意,非常严厉地针对这一奏章进行诘问斥责。

对此,商辂庄重严肃地说是:

“朝廷官员,无论职位大小,如果有罪,按照制度,全都要请求圣上下令,才能进行逮押问讯,汪直擅自查抄没收三品以上的在京官员。大同、宣府,都是沿边要害之地,其守备片刻都不能缺少,汪直一日之内,械系拘禁数人。南京乃是祖宗根本之地,留守大臣,汪直也是擅自收押拘捕。在皇帝身边的左右近侍,汪直动辄便予以变换改置。如果不罢去汪直,这天下怎么会没有危险?”

当时,在内阁任职的万安、刘珝、刘吉也都进行了答复,他们援引大义正理,慷慨陈说,怀恩等人为之折服。

为此,商辂看着这些同僚,谢道:

“诸公都这样为国尽力,商辂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明朝皇帝为什么要杀汪直(大明内阁首辅商辂为何领衔上疏弹劾宦官汪直)(3)

当时,正好九卿(明代一般以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长官乃至堂上官为九卿,又称大九卿)如项忠等人也上疏弹劾汪直,这一天,皇帝便罢除了西厂。

西厂罢除之后,汪直虽然没有了相关职务,但是,朱见深对他的宠幸依然如故。

随后,汪直谮毁商辂,说商辂曾经收受指挥杨晔的贿赂。汪直之所以谮毁商辂,就是想要借此来开脱自己的罪行。

被汪直谮毁之后,商辂难以自安。这个时候,又有御史戴缙开始歌颂汪直的功绩并上请朝廷恢复西厂。因为这样,商辂便极力请求去除自己的职务。

对于商辂的求去,朱见深下诏加赠他太保之衔,命他搭乘驿站车马急急归去。

商辂去职归去后,士大夫对汪直更加俯首帖耳,没有人敢和他对抗了。

————————————

主要参考资料:

1.明·彭时《彭文宪公笔记》

2.明·商辂《商文毅疏稿》

(本文结束)

明朝皇帝为什么要杀汪直(大明内阁首辅商辂为何领衔上疏弹劾宦官汪直)(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