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的大公无私故事(清官海瑞的悲剧)

一说起海瑞,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清官。在明朝中叶,像海瑞这样的清官,可谓是异类,用周敦颐的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海瑞最贴合不过。

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家庭的教育息息相关。海瑞之所以成为明朝官员们眼中的异类,跟他的出身以及他的母亲的教育密切相关。

海瑞的大公无私故事(清官海瑞的悲剧)(1)

明武宗正德九年,海瑞出生于广东省琼山县(今海南海口)的一户乡宦人家。据现存于海口的《海氏族谱》记载:海瑞的祖先原籍福建,南宋时有个名叫海俅的人,从福建迁移到了广东。海瑞的高祖海答儿即为海俅后人。海答儿后来在明太祖时从军迁居海南琼山,成为海南海姓始祖。海瑞的父亲名叫海瀚,为廪生。

出身书香门第的海瑞,继承了家族刚正不阿的为官之道。更难能可贵的是,不仅父亲是读书人,就连海瑞的母亲谢氏幼年时也读过一些儒家经典,且能通晓一定的经义。这位略懂儒家经典的母亲,在后来成为了海瑞人生的启蒙老师。

海瑞的大公无私故事(清官海瑞的悲剧)(2)

因为在海瑞四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成为了海瑞人生当中的启蒙者。史载:"父海瀚去世,母谢氏时年 28 岁,决心教养海瑞成材"。根据海瑞后来自己的回忆称:"盖母幼粗识书史语,瑞少学,口授《孝经》、《学》、《庸》等篇"。

母亲对海瑞的影响还不止是在读书上,在为人处世上,母亲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的。本身海瑞母亲谢氏就是一个能力非常强的女性,史载:"质秉近刚一,父性警敏不羁,不事家人生业,相励护持,能使内外不致乏绝。先后苦针裁,营衣食,节费资"。在海瑞父亲去世后,谢氏撑起了家庭的重担。正是这样的经历,让谢氏的性格变得十分坚毅,也正是如此谢氏对海瑞的为人处世要求也非常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严苛的境地。

史载:"矢志励节,教训惟严,有断机画荻之风"。

海瑞的大公无私故事(清官海瑞的悲剧)(3)

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到了谢氏这边就成了不务正业。据《海瑞集》记载:"谢矢志教育,有戏谑,必严词正色诲之"。由此可见,年幼的海瑞竟不能跟同龄儿童嬉戏,这样就造成海瑞性格上的孤僻。除了压制海瑞的天性之外,谢氏算是一位优秀的母亲了。为了让海瑞接受良好的教育,谢氏多次为海瑞寻访到严厉的老师对其进行教育。史载:"日夜同瑞寝处。访询戚近,惓惓然举而讬之严明之师,以琢以磨,兼有父道。"

海瑞的大公无私故事(清官海瑞的悲剧)(4)

在谢氏的教诲之下,十四岁的海瑞屹然知晓了"案公稍知识即欲学为圣贤"。二十八岁时,"在郡庠读书,与二三同志辨明学术,严课功修"。到了海瑞三十五岁时,在乡试当中中举。

虽然谢氏严苛的教育,让海瑞成为了一位刚正不阿的君子。但是却也对其性格造成了极度不利的影响。因为海瑞自幼失去父亲,有没有兄弟姐妹,再加上谢氏严苛的教育(主要是禁止海瑞与其他孩子嬉戏),在这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海瑞成为了一个性格孤僻的人,这为海瑞以后与同僚糟糕的关系埋下了伏笔。

海瑞的大公无私故事(清官海瑞的悲剧)(5)

"道德洁癖"是谢氏赋予海瑞性格第二个性格缺陷。继承了母亲严于律己又严于律人的人生哲学,再加上自幼读了许多儒家经典,又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海瑞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道德洁癖"。在《海瑞集》中有这么一段记载:"会抚臣王元敬、按臣邓链,又相与言及瑞之为人。二臣皆自广东而来,臣问其居家何状,应曰:'此老大概好异,作事多不近人情'"。透过这段文献记载,不难得知海瑞的"道德洁癖"是多么的严重。正是这种"道德洁癖",让海瑞成为其他同僚眼中的异类。

除了孤僻、"道德洁癖"之外,海瑞还是一个十分固执、方方正正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原则性非常强的人,但是这种高标准的原则加上他原来的孤僻、执拗、严于律己、严于律人与"道德洁癖"却最终导致了他日后处事缺少一定的变通。在老百姓看来这是道德的模范,但是在其他同僚看来这就是官场上的异类。所以谢氏的这种教育,对海瑞而言,不知是好、还是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