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穿过了河西走廊和哪里(照亮欧洲黑暗天空的古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穿过了河西走廊和哪里(照亮欧洲黑暗天空的古丝绸之路)(1)

文:王灵桂

“一带一路”的命名,起源于中国向世界开放的古老历史,既是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自身吸纳和借鉴其他文明优秀成果的过程,更是世界经济交通、文明交融史上的典范。这个概念和倡议的提出,是中华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或者说是中国政府植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在21世纪向世界敞开的怀抱。其历史抱负和历史贡献,与古丝绸之路的精神一脉相承,其对人类发展和文明的贡献,也必将超越古丝绸之路。

阿拉伯文明、欧洲文明因丝绸之路重获活力

古代的两条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在长达2200多年的历史中,曾经深刻地影响和改变过世界,对世界文明和经贸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造就了古代东西交通的两大主动脉。

唐朝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曾担任宰相的地理学家贾耽记载过大唐通大食、波斯的两条通道:“安西入西域道”、“广州通海夷道”,就是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通过两大交通主动脉,“把中国丝绸及其它商品,转运至安条克,在安息和罗马之间,起着中间商的作用”,致使罗马和印度的贸易,一度从红海和埃及,转移到了波斯湾和叙利亚。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罗杰·克劳利也以欧洲人的视角评论说,丝绸之路“使得欧洲与东方两个经济系统联系在一起,在东西半球之间输送商品,促进新的品位的产生和选择概念的形成”,“它把东方的味道、思想和影响,以及某种浪漫的东方主义,带到了欧洲世界”。

阿拉伯半岛以及后来建立的阿拉伯帝国处于亚欧大陆的中部,并和非洲连接。虽然在历史上,中亚和西亚地区不断有文明和帝国产生,但由于距离遥远等原因,这一地区在连接东西方文明方面没有起到大的作用。东西方文明相互隔绝,彼此在各自的范围内独立发展,交流甚少。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为保持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从而,丝绸之路这一东西方之间持久的、稳固的和直接的联系管道对推进沿线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文化繁荣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丝绸之路上,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在中世纪先后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正如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说的:“它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并由此产生无数变化,以致似乎没有任何帝国、任何派别、任何星球,能比这些技术发明对人类事务产生更大的动力和影响”。马克思更把火药、罗盘和印刷术喻为“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由于在丝绸之路上出色地扮演了东方与西方之间“中间人”角色,阿拉伯文化通过学习中国和欧洲文化获得高度发展与繁荣,并反过来有力地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毫不夸张地说,丝绸之路曾照亮欧洲黑暗的天空,使欧洲人重新接触和认识了古希腊文化,对西方科学文化事业的复苏和繁荣起了先导和促进的作用,从而重建了西方基督教文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蔡昉副院长也认为,在科技方面,“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即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纸的发明,被培根誉为具有改变整个世界的力量和影响”,但是“这种创造发明因脱离常态经济活动,而未在其诞生地被实际地转化为必要的创新,因而并没有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例子”,“却是通过直接和间接的管道传播出去,在欧洲被率先应用”,其中“基督教十字军的东征通过阿拉伯世界与中国发生了直接的沟通,成吉思汗的西征则扩大了与西方世界的直接交流。至于中国与欧洲更直接大规模交流,最迟于1517年葡萄牙商船抵达广州便开始”,“始于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通过陆路和海路开通了中国与西亚、中亚、阿拉伯世界乃至欧洲的商业、文化、科技、宗教和外交联系,而阿拉伯人对于记录、保存和传播欧洲文明,沟通中西方科学技术发挥了十分关键作用”。

造纸术带来了哲学艺术繁荣和学科发展

在延续2200多年历史的古老丝绸之路上,对西方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莫过于始自倭马亚王朝的“百年翻译运动”。通过这场旷日持久的运动,将希腊的哲学和科学著作都翻译成了阿拉伯语。

“欧洲人几乎完全不知道希腊思想和科学之际,这些著作的翻译工作,已经(由阿拉伯人)完成了。当赖世德和麦蒙在钻研希腊和波斯的哲学的时候,与他们同时代的西方的查理大帝和他部下的伯爵们,还在那里边写边涂地练习拼写他们自己的姓名呢”,“那时欧洲最有学问的僧侣教士,还俯伏在古老的教堂里誊写宗教经卷,王公贵族及其子弟,对古希腊哲学还闻所未闻”。历史不能假设,但毫无疑问,如果没有“百年翻译运动”,很难想象会有日后的欧洲文艺复兴。

丝绸之路穿过了河西走廊和哪里(照亮欧洲黑暗天空的古丝绸之路)(2)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的米开朗基罗之作品《戴维》,该雕塑被认为是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塑之一,是该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在艺术上得到充分体现的象征。

倭马亚王朝的第二任哈里发叶齐德一世(公元680~683年在位)的儿子哈里德,是伊斯兰教历史上,第一个把希腊语和科普特语的炼金术、占星术和医学书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的。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赖世德在进攻拜占廷帝国时,专门下令搜集希腊文的书籍,带回来供学者研究和翻译。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麦蒙时期,也曾专门派智慧馆馆长到君士坦丁堡,向拜占廷皇帝索取希腊语著作,其中包括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原理》,并鼓励学者们把这些著作翻译成阿拉伯语。为倡导翻译运动,哈里发麦蒙曾用与译稿同等重量的黄金,作为翻译家侯奈因(公元809~873年)的翻译酬金,可见当时统治者对翻译和学术活动的重视与鼓励。经过200年的翻译活动,阿拉伯人将几乎所有的希腊、印度、波斯等文明的经典著作翻译成了阿拉伯语,其中最有名的,有托勒密的《四部书》、《天文大集》,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政治学》、《逻辑学》、《物理学》、《伦理学》,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原理》,柏拉图的《理想国》,格林的《解剖学》,阿基米得的全部著作等等。美国学者希提,曾就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早期的翻译运动评论说,阿拉伯人“掌握了亚里士多德的主要哲学著作,新柏拉图派主要的注释,格林医学著作的绝大部分,还有波斯、印度的科学著作。希腊花了好几百年才发展起来的东西,阿拉伯学者,在几十年时间内,就把它完全消化了”。

西方文化主要是通过上述阿拉伯译着得以复兴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在罗曼语诸民族那里,一种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吸收过来,并重新发现的希腊哲学那里得到营养的明快的自由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在同一书中,他说:“古代流传下来欧几里德几何学和托勒密太阳系;阿拉伯流传下十进制制、代数学的发端、现代数字和炼金术;基督教的中世纪什么也没留下”,在“八世纪中叶到十三世纪初这个时期,说阿拉伯语的人民,是全世界文化和文明的火炬的主要举起者。古代科学和哲学的重新发现,修补增订,承前启后,这些工作,都要归功于他们,有了他们的努力,西欧的文艺复兴才有可能”,“讲阿拉伯话的各国人民,是第三种一神教的创立者,是另外两种一神教的受益者,是与西方分享希腊-罗马文化传统的人民,是在整个中世纪时期高举文明火炬的人物,是对欧洲文艺复兴做出慷慨贡献的人们,他们在现代世界觉醒的、前进的各独立民族中间已经有了自己的位置”。

丝绸之路穿过了河西走廊和哪里(照亮欧洲黑暗天空的古丝绸之路)(3)

在哲学领域。由于受到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阿拉伯人试图将哲学与宗教结合起来,形成了阿拉伯哲学史上著名的阿拉伯亚里士多德派,为促进中世纪哲学和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阿拉伯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肯迪(公元801~873年)、法拉比(公元870~950年)、伊本·西那(公元980~1037年)、伊本·鲁士德(公元1126~1198年)。肯迪是伊斯兰哲学的先驱,其主要著作有《论理智》、《灵魂的话》等。他的著作后来被翻译成拉丁文,对欧洲的培根等人影响甚大。法拉比对亚里士多德有精深的研究,并受其影响撰写了《市民政治》一书,第一次提出了关于模范城市的概念。法拉比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形而上学要旨》、《范畴论》、《逻辑学入门》、《哲学的本质》、《文明策》、《论政治》、《本质论》等。法拉比的哲学著作,被翻译成欧洲各种语言,对欧洲文艺复兴和文化启蒙产生过强烈的影响。伊本·西那自幼学习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托勒密、法拉比等人的哲学。他一生的著作有279种之多,涉及哲学、心理学、物理学、几何学、天文学、逻辑学、语言学、伦理学和艺术等,其代表作有《治疗论》、《逻辑学节要》、《论灵魂》、《公正论》、《论命运》、《忧愁的本质》、《死亡的哲学》等,“他不仅在中世纪对欧洲有很大影响,还通过唯名论对欧洲文艺复兴产生过积极影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人道主义、泛神论以及经验论、感觉论及其它方面的自由思想,都或多或少地与伊本·西那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伊本·鲁士德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唯物主义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他的主要代表作有《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注释》、《驳哲学家的矛盾》、《论柏拉图共和国》、《古代科学问题》、《哲学问题》、《逻辑导言》、《灵魂问答》等。他的著作大约在公元13世纪用拉丁文出版,在西欧广泛流传,形成阿威罗伊主义,统治西欧思想长达数百年。法国巴黎大学和意大利巴杜亚大学将他的著作定为哲学教材,著名诗人但丁在《神曲》第四篇中,赞扬伊本·鲁士德是亚里士多德哲学最伟大的注释家。勒南在《西方的阿拉伯文明》中写到:“把大多数希腊哲学家介绍给我们的是阿拉伯人,这是他们对我们的功绩。他们对基督教的哲学复兴也有恩德。而伊本·鲁士德是亚里士多德思想观点中最伟大的翻译家和注释者。因此,不管在基督教徒中,还是在穆斯林中,他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基督教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通过他的注释,读到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我们不能忘记,是他创造了自由思想的观念”。总之,黑暗时代的欧洲人,从伊斯兰哲学中知道了亚里士多德,才开始研究哲学。伊斯兰哲学对于中世纪欧洲经院哲学有过重大影响,在西方哲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阿拉伯哲学家们的先进哲学思想,犹如一把火炬,照亮了西欧昏暗的中世纪哲学发展的坎坷道路”。

丝绸之路穿过了河西走廊和哪里(照亮欧洲黑暗天空的古丝绸之路)(4)

罗马特莱维喷泉是意大利最漂亮的雕刻艺术作品之一,以罗马神话中海神尼普勒战胜归来为题材,又称“少女喷泉”、“许愿泉”。

在罗马帝国基督教化的过程中,科学曾被诬以恶名,科学家迭遭迫害。当时,新柏拉图派必须离开雅典,数学、医学、炼金术和哲学等研究中心也经由丝绸之路转移到了阿拉伯帝国,并使科学技术获得了新生,开始了科技史上的一个新时代。由此,阿拉伯人开始全面、系统地学习希腊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力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并创造了一些新学科、新理论。

著名学者有拉齐(公元860~925年)、伊本·西那(公元980~1037年)、花拉子密(公元780~850年)和白塔尼(公元858~928年)。拉齐是阿拉伯医学的泰斗,他20卷本的《医学集成》,包括外科、解剖、药物、饮食疗法及卫生学等学科。他的《天花与麻疹》是这方面最早的著作。拉齐的著作对西方的影响长达数百年之久。伊本·西那既是一位哲学家,又是最负盛名的穆斯林医生。他的名著《医典》是公元12~17世纪欧洲各大学的医学教科书。花拉子密是中世纪最伟大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制订的《花拉子密天文表》,代替了希腊和印度的各种天文表,成为西方各种天文表的蓝本。他的数学代表作《积分和方程计算》,论及一次、二次方程的算术解法和初等几何,为西方代数学奠定了基础。白塔尼修正了托勒密天文著作中的许多错误,修正了月球和某些行星轨道的计算法,证明了太阳环食的可能性,更准确地确定了黄道、黄道斜角以及回归年和四季之长,第一次提出了决定新月可见度的独创理论,这些成果为欧洲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丝绸之路穿过了河西走廊和哪里(照亮欧洲黑暗天空的古丝绸之路)(5)

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古代发明远播四方,对欧洲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古丝绸之路对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与文化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产生了怎样影响,还是一个有待学界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但本文能够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阿拉伯文明、欧洲文明通过丝绸之路与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东方文明的对接,重新获得活力与生机,并最终通过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阿拉伯人崇尚科学,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曾经说:“信徒们,去寻求知识吧,哪怕远到中国!”其实,不仅是知识,还有技术,一个典型的例证是中国的造纸术在八世纪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阿拉伯世界,并由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书写材料是决定文化活动规模,范围和层次的重要条件。纸张的广泛应用,大大便利了文化的传播和学术的发展。可以肯定地说,是中国造纸技术经由丝绸之路的传播,带来了阿拉伯世界百年翻译运动和哲学艺术繁荣。“没有造纸业的发展,就没有阿拔斯时代学术的繁荣。”

丝绸之路穿过了河西走廊和哪里(照亮欧洲黑暗天空的古丝绸之路)(6)

从13世纪末到17世纪,中国印刷术在文艺复兴时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图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书籍。

根据“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即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的“一带一路”白皮书——《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涵盖中亚、南亚、西亚、东南亚和中东欧等65个国家和地区。现任韩国总统朴槿惠则提出“欧亚倡议”。从内涵中不难发现,“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均以提升区域、国家间的互联互通为核心,二者基本都是以深化欧洲与亚洲的联系为出发点。参考历史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带一路”建设通过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规划对接,能够为欧亚文明的共同繁荣带来新的动力源泉和发展机遇。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党委书记)

(本文首刊于《东方文化》杂志2016年第1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