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对曹操曹丕的态度(汉献帝悲惨一生)

汉献帝对曹操曹丕的态度(汉献帝悲惨一生)(1)

大汉末年,由于奸臣——董卓篡权,汉献帝被架空,于是,一时间天下大乱。也就在此时,伴随着彼此的厮杀,斗争形势的发展,在当时的中国就逐渐出现了三股比较大的势力,他们分别是曹操,刘备和孙权。其中,曹操是挟天子而令诸侯,自命大汉臣相;刘备则是以汉献帝的皇叔身份,从事着光复大汉的千秋伟业,即:一个为“奸雄”,一个为“英雄”。然而,到了后来,当曹丕废掉了汉献帝,自己登基为帝之后,刘备却既不发难,也不问责,而是急匆匆向蜀国上下军民宣布汉献帝已死,并为他举办了一个隆重的葬礼。那么,此时的汉献帝到底死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也就仅仅就是下台而已。然而,既然汉献帝没有死,为什么刘备却说他死了呢?

刘备生于161年,字玄德,系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天的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当然,如果有看官曾经熟读三国的话,就会发现,因为,他是英雄,所以,属于一个“大忠”的形象。为此,后世就有很多的文艺作品都将他作为了主角。然而,他果真算是“大忠”吗?在老吕认为,不算。他应该算是“大假”,因为,事实上,当时的汉献帝刘协并没有死,而是一直很健康的活到了公元234年,也就是,比刘备还多活了11年!并且,就在汉献帝刘协寿终正寝的时候,当时的魏明帝曹叡还亲率群臣前往哭祭。然后,在八月壬申,又以汉天子的礼仪葬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所以,你刘备又怎能将一个活人“被死亡”呢?

汉献帝对曹操曹丕的态度(汉献帝悲惨一生)(2)

刘备

,刘备虽然作为汉献帝的皇叔,并经常以匡扶大汉伟业为自己的基本形象定位,但他却早有称帝之野心,其实就在他把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刘封、刘禅的时候,他的称帝之野心就已经暴露无遗。但是,当时如果他敢于直接称帝,那么,肯定是非常不合适,因为,自古国无二君。既然人家汉献帝还活的呢,你大汉皇叔刘备又怎么能够称帝呢?为此,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恰好此时曹丕取汉献帝而代之了。这一下子,也就给刘备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机遇,即:由于当时交通不便,通信不畅,所以,他完全可以借机声称,“曹丕篡位,汉献帝已死”。所以,也正是这种情况下,他马上对蜀国上下宣布,“汉献帝已死”,并为他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从而为自己下一步称帝铺平了法律上的道路。当然,对于刘备的这个“假消息”,其实有许多蜀国的文武官员也都是心知肚明,但是,谁也不想点破,因为,如果点破了,他们又怎么能更进一步呢?所以,刘备此人其实根本谈不上什么“英雄”与“大忠”。

汉献帝在曹操手下的日子实在不算好过,他不甘于当一个傀儡,却又斗不过曹操,不仅自己被剥夺了自由,更连身边的皇后、妃子的性命都难以保全,在外虽然还保持着一个天子的名分,实则威严全丧。

后来曹丕即位后,曹氏已经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宝座,自然没有理由再为难汉献帝,于是放了他,并对他说:天下珍宝,我和你共享。

而汉献帝远离政权,远离争斗以后,便安安分分地过着自己的日子,在山上采药,并给人治病,到最后又活了14年,比曹丕活得还久,终年54岁。但有所不知的是,曹丕之所以不杀汉献帝,一方面是不愿让曹氏政权背负上杀帝的罪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限制刘备,因为刘备是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帜起兵的,只要汉献帝不死,就意味着汉室未灭,他就不能称帝。

汉献帝对曹操曹丕的态度(汉献帝悲惨一生)(3)

但是继曹丕称帝之后,刘备也终于按捺不住了,他在蜀地四处散步汉献帝被曹丕刺死的消息,将这顶帽子扣在了曹丕头上,之后以汉室宗亲的身份登上了皇位,就这样称了帝。

刘备为了自己能够顺利继承大统于西川,成功达到自己称帝的目的,只能制造汉献帝死亡的消息,让自己名正言顺。汉献帝的悲哀在于他身上的政治利用价值,曹操想让他活着,这样他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想让他死了,这样自己就可以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取而代之,这样一个无论是生是死都有人惦记的皇帝,实在是一种折磨,而他在这样的乱世还能活这么久,实在很难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