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第一讲(大本经之七尽性)

四书五经第一讲(大本经之七尽性)(1)

7.尽性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本性相近,其习相远。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是若人之三岁看长而七岁看老也。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侍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以技服人者,未有能服之者也;以技教人者,然后能服天下。

人之病在舍其田而芸人之田,责人者重,而自任者轻。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人之常情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口之于味也,有同好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心之所同者唯理与义耳。饥不择食有焉,荒不择路有焉,急不择言有焉。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相益则亲,相损则疏。

人不可以无耻,不耻不若人,何为耻哉?无耻之耻,耻之至矣。貌不若人,则知耻之,心不若人,则不知为耻,小人也。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自求多福,自贱多祸。多行不义必自毙,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人之愿也,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是以天下不拔苗助长者寡矣,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亡。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