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二三四五(千古绝对二三四五)

千古绝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你知道是何意吗?

文/谈史揭秘

说到我国的传统文化,那可是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人生哲理都蕴含着我国古老人民的聪明睿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经典韵味,而随着时代的更迭,这些文化经过岁月的沉淀,遗留给炎黄子孙的大多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文化瑰宝,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对联,俗称对对子。

古代一二三四五(千古绝对二三四五)(1)

对于对联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春节时期家家户户都要贴的对联,而在这个喜庆的节日,对联里面的内容大多也都是一些美好祝福的话语,别看对联比较简短,但其中也有很多的要求,譬如字数要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合、内容相关,节奏相应,才能造就一个好的对子。而对联也是古人们平时打发时间,消遣娱乐的一种方式,当然这些文人学子通过对对联比拼一下自身的文学水平。

古代一二三四五(千古绝对二三四五)(2)

时至今日,我们可能补不常接触对联,要想自己对对子更是痴心妄想,但是古人的很多优秀绝妙的对联仍然流传至今,让我们好好欣赏,领略一番对联的风采。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对联而引发的一些小典故。在宋朝时期,有文人对于当时比较严重的贫富差距现象很不满,在一年春节的时候,又贫苦人家想让他帮忙写副春联,他就写到“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大多数人可能一头雾水,这全是数字,叫啥对联啊。

古代一二三四五(千古绝对二三四五)(3)

这副对联贴出后引起了很多古人的围观,他们初开始也觉得很怪,但后来就觉得写的实在是妙极了,上联缺了一个“一”,下联少了个“十”可不就是缺衣少食的谐音啊,横批更是意味着“没有东西”,这位作者用修辞的手法比喻了人民生活疾苦,充分的体现了贫苦人家生活的境况,可谓是用尽心思。

古代一二三四五(千古绝对二三四五)(4)

还有一则对联也是蛮有意思的,在上个故事中我们也说了,古代人们贫富差距是非常大的,而同是贫穷人家,他们的行事作风和思想观念也是不同的,所以有人也通过对联来说教、惩罚一些不明事理的人,相传在吴淞江有一个村霸没有人敢招惹,为非作歹,附近的村民更是敢怒不敢言,但是任人宰割也不是个事啊,心中的恶气总得想法子出一出吧,于是就有人乘其不备在他们家门前贴了副对联,内容是这样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孝义忠信礼仪廉”。众人纷纷感叹千古绝对啊!

古代一二三四五(千古绝对二三四五)(5)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能领会其中的意思,比较了解古代文化的人应该清楚,古代八端指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人们做人的根本,那么上联就是耻笑这家人忘八端,是民间骂人的话,指责他忘记了做人的根本,下联呢就意味缺“德”,由此可见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既可以丰富自身的学识,又能够纾解自身的怨气,当然我们也能清晰的认识到,文人千万不能惹啊,可能不然哪天被他们拐着弯骂了,自己还在呵呵傻笑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