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大全由来(现代汉语关于歇后语)

歇后语(一)什么是歇后语,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歇后语大全由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歇后语大全由来(现代汉语关于歇后语)

歇后语大全由来

歇后语

(一)什么是歇后语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具体的形象的表达,后半部分解释它的含义,前后构成引注关系(前为“引子”,后为注释说明),结构相对固定,来自民间,具有口语特色,形象、风趣。

(二)歇后语的语义

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构成一个统一的语义单位。两部分在表义上的作用不是等同的,前半部分只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色彩等附加意义,后半部分是表义的重点,表示整个歇后语的基本意义。因此,歇后语的语义,是由前半部分所表示的附加意义和后半部分所表示的基本意义两者有机地构成的。

1、歇后语后半部分表示其基本意义,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后半部分的解释,直接表示这个歇后语的含义。这个歇后语只有一个本义。如: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后半部分的解释与该歇后语的实际意义是一致的,都只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2)后半部分的解释,通过比喻、双关等手法,产生新的意义,成为歇后语的实际意义,这实际意义一般是在运用中得到明确显示,大多已约定俗成,成为该歇后语的固定意义。

A、比喻手法

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比喻夹在中间受到两方面的批评或埋怨。

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比喻有能力但表现不出来,或有知识但表达不出来。

B、双关手法

四两棉花——弹不上 实际意义是“谈不上”。这是谐音双关。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 实际意义是“净是输”。这也是谐音双关。

脑门上长瘤子——额外负担 这是语义双关,利用了同音同形异义字“额”。

(3)后半部分字面上有意搭配成一个词或词组的形式,使之与现有的成语、惯用语之类固定结构在字面上相巧合,使意义发生转换,同时表达已有的词或语的固定义(多为引申义)。如:脚后跟拴绳子——拉倒

2、歇后语的前半部分表示附加意义,表示附加于该歇后语基本意义之上的某些色彩,主要是形象色彩,还有感情色彩、风格色彩、地域色彩等。绝大多数歇后语都具有形象色彩。如:a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除了表示两厢情愿这个基本意义之外,还能让人联想到《三国演义》中东吴大将黄盖主动向周瑜献了苦肉计然后诈降曹操的历史情景。

b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除了表示基本义,还给人们描绘了一个具体可感的细节,形象生动,印象深刻,有助于基本义的表达和强调。

有的歇后语,基本意义就包含某种感情色彩;有的是前一部分带有感情色彩,而使整个歇后语的感情色彩更加鲜明突出。如例c是褒义,例b、例d是贬义。

(三)歇后语的构成材料

1、日常习见的事物现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竹篮打水——一场空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2、历史故事、传说

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或“路人皆知”)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3、虚构形象

猪鼻子插大葱——装象

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

阎王爷审案子——全是鬼事

(四)歇后语的运用

歇后语最初来自民间,流行于群众口语之中,后来逐渐为文人所理解接受,逐渐被吸收到书面语中来。在口语和文艺作品中运用歇后语,形象,生动,想象丰富,诙谐风趣。

使用歇后语要有鉴别,注意规范。基本意义不明确的,前后部分引注关系不合理的,附属色彩与基本意义相矛盾的,内容庸俗不健康的歇后语,是词汇规范化的对象。比如有的歇后语以有生理缺陷的人为描述对象,如“小秃子打伞,无发(法)无天”,“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等,虽有一定的表现力,但若有取笑的成分,就应该抛弃不用。使用歇后语还要注意它的结构形式的定型、书面形式的统一。如标点符号问题,在歇后语的前后部分之间是用破折号还是用逗号,需要规范;一些同音字也需要确定其中的一个作为规范的对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