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尔逊战列舰图解(外形奇特的纳尔逊级战列舰)

一战时的英国皇家海军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其次应该算德国海军。但可悲的是德国在一战中失败了,他们的海军也全军覆没。发生过一个小插曲,战争结束后,德国公海舰队的74艘战舰被扣押在英国的斯卡帕湾,等着谈判结果。谈判很不顺利,英国政府向德国下达最后通牒:6月21日中午之前全盘接受和约条款,否则再次面临战争。这时一心要结束战争的德国政府没有办法准备接受苛刻的凡尔赛和约,但关于谈判可能破裂的传言闹得满城风雨。在斯卡帕湾的德国舰队的军官们以为谈判已经破裂,为防止舰队落入敌人手中,趁着英国舰队出海训练不在斯卡帕湾,1919年6月21日10点30分,德军旗舰埃姆登号巡洋舰发出预先制定的信号——“彩虹”,所有军舰上的德国水兵同时打开水密门,将全部战舰沉入了斯卡帕湾冰冷的海底,包括许多战功卓著、九死一生的战舰,如曾在战斗中进水5000吨而不沉的“不沉之舰”——“塞德利茨”号战列巡洋舰。整个自沉行动历时约6个小时,一支如此强大,拥有辉煌战绩和天才指挥家的德国海军消失了,连消失的方式和信号都如此的美丽悲壮——彩虹!

纳尔逊战列舰图解(外形奇特的纳尔逊级战列舰)(1)

一战结束后,世界海军强国迎来了愉快的海军假日(Navy Holiday)。所谓海军假日是指从1922至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的时期,又称条约时代,这时期建造的符合规定的大舰被称作“条约型战舰”。第一次伦敦海军军备会议是1930年4月22日《华盛顿海军条约》的五大缔约国在伦敦召开的,最终签订了《限制和削减海军军备条约》,通称《伦敦海军条约》,不过法国和意大利本来就对5∶5∶3∶1.75∶1.75的比例非常不满,所以法国和意大利就没签字。到了1936年12月31日《华盛顿海军条约》眼看就要失效,美、英、法、意、日五国于1935年12月9日再次在伦敦召开会议,这就是第二次伦敦海军军备会议。这次会议法国没有捣乱,但日本已经铁了心退出条约,所以他们会没有开完就走了,意大利倒是开完了会,但还是不签字。

纳尔逊战列舰图解(外形奇特的纳尔逊级战列舰)(2)

一、纳尔逊级的设计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的打击是巨大的,他们国力渐衰,虽有心建造大舰继续海军的辉煌,但无力支撑如此大的开支,不过对新式战舰的设计没有停下,战争一结束,他们针对崛起的美国和日本,结合日德兰海战中暴露的英国战列舰设计上的问题,开始设计新的战舰,并计划不久后建造,以延续他们的海上霸权。新战列舰的设计由海军部造舰局局长丁尼森等人主持,设计方案在1920年6月完成,代号L。为了降低战舰的重心,L方案中所有主炮塔都安装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是一个创新但也大大限制了射击角度。以L方案为基础,设计人员提交了炮塔采用背负式安装的L2和L3方案:两个方案都安装了457毫米主炮,采用了塔形舰桥和方形舰尾等设计。

纳尔逊战列舰图解(外形奇特的纳尔逊级战列舰)(3)

尽管L方案外形美观,性能出色,但海军还是觉得其体积过大,英国的军舰设计师们大胆地将所有主炮塔集中到战舰前部,动力舱则后置,这样既降低了全舰重量又缩短了长度,这又是一个以前没有的创新。将主炮前置的设计最终成为独特的M2和M3方案:M2方案是将双联装的“A”、“B”两座炮塔安装在舰桥前面,“X”、“Y”两座炮塔安装在舰桥后面;M3方案是将三联装的“A”、“B”炮塔安装在舰桥前,“X”炮塔安装在舰桥之后。经过这样的改动,长度和重量是控制了,但以前修长飘逸的外形变得有点笨拙,经过讨论,到了1921年,海军将G3战列巡洋舰的成功设计与M3方案结合,将舰体延长了15米,主装甲带倾角减小,最终推出了著名的N3战列舰方案并计划建造4艘。

纳尔逊战列舰图解(外形奇特的纳尔逊级战列舰)(4)

N3战列舰长250米,宽32.3米,吃水10米,标准排水量48500吨,航速23节,采用了平甲板舰形和直线形舰首;3座三联装457毫米主炮的炮塔位于舰体前半部分,其中“A”、“B”炮塔呈背负式安装在舰桥之前,“X”炮塔在舰桥之后,副炮安装在可以全向旋转和射击的炮塔中,其主装甲带厚381毫米,部分水平甲板的厚度达到203毫米。N3战列舰计划安装的457毫米大威力火炮和厚重的防御装甲,是英国海军在吸取日德兰海战的教训后设计的先进战列舰,如果能够建成,N3型战列舰将成为除日本“大和”级之外的最强战列舰,将帮助皇家海军保持在战列舰上对其他国家的领先地位。

纳尔逊战列舰图解(外形奇特的纳尔逊级战列舰)(5)

在华盛顿会议的谈判中,日本强烈要求保留其已经接近完工的“陆奥”号战列舰,最终英、美同意日本可以保留和继续建造安装了410毫米主炮的“长门”级战列舰,作为交换,英国获得了建造2艘新战列舰的指标,美国则可以完成2艘在建的安装了406毫米主炮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1921年12月17日,英国海军部向造舰局下达了新战舰的技术指标:安装9门406毫米主炮,主装甲带装甲厚度在330至356毫米之间,水平装甲厚度在102至254毫米之间,航速23节,排水量不能超过35000吨。方案现成的就有,只要做一些小的改动,造舰局在1922年1月马上拿出了方案,代号为O3b:全部3座三联装主炮塔都集中在舰桥之前,“A”、“B”两座主炮塔呈背负式设计,后面的“X”则与“A”炮塔位于同一平面上,三座炮塔呈三角形布局。当年的9月11日,以O3b为基础的新型战列舰设计正式通过,奇特的“纳尔逊”级战列舰诞生了。

纳尔逊战列舰图解(外形奇特的纳尔逊级战列舰)(6)

二、纳尔逊级的战技性能及特点

“纳尔逊”级舰长216.4米,舰宽32.3米,吃水9.1米,标准排水量33300吨,满载排水量37780吨;与之前英国建造的所有战列舰都不同,全身透露着一种突破旧规范和采用新技术的气息,有以下八个特点:

1、平甲板舰形和直线形艏柱

“纳尔逊”级之前,英国战列舰舰艏设计惯常使用的是长艏和带有冲角和内倾艏柱,内倾艏柱是铁甲船在低干舷时一直流行的设计,对舰体强度有好处,但高速性能不好,现在美国牛X的DDG-1000采用的就是内倾艏柱设计,不过他是为了隐身需要。“纳尔逊”级采用了平甲板舰形和直线形艏柱,这样的设计大大提高了战舰的航行性能。

2、前甲板上集中了3座主炮塔

“纳尔逊”级的三座三联装406mm主炮炮塔都安装在前甲板上,这是英国战列舰首次安装三联装主炮炮塔;上层建筑从中部开始,依次是高大的舰桥、直立单烟囱和三角主桅。406mm主炮炮塔全部位于前甲板的舰体中轴线上,“A”、“B”及“X”三座炮塔采用了一下一上一下的三角形背负式布局;这样的布局好处是利于集中防护,不好的地方是军舰的后方是射击死角;同时,这么大口径的火炮集中射击时,强大炮口爆风给甲板、前部舰体结构和内部设置会带来损害。

纳尔逊战列舰图解(外形奇特的纳尔逊级战列舰)(7)

3、所有副炮都安装在全装甲防护的炮塔中

“纳尔逊”级上安装了六座双联装152mm火炮作为副炮,这些副炮都安装在6座双联装炮塔中,6座副炮炮塔以3座为一组呈三角形安装在舰艉左右,这是英国战列舰第一次将副炮安装在全装甲防护的炮塔中,加强了对火炮和人员的防护,扩大了火炮的射界;防空武器“纳尔逊”级采用的是6门40倍口径的单管120mm高射炮,所有的120毫米防空炮都安装在舰桥、烟囱两侧及舰艉的甲板上,没有装甲防护。

4、位于水下的鱼雷发射管

除了火炮,“纳尔逊”级还安装有2具位于水下的鱼雷发射管,发射Mk I型622毫米鱼雷(共12枚),该鱼雷属于氧气动力鱼雷,全长8.1米,重2.58吨,战斗部内有337公斤TNT,射程18300米。说一下所谓的氧气鱼雷,它是一种热动力鱼雷,用纯氧代替空气作为鱼雷的助燃剂,使鱼雷的航迹变淡,提高了隐蔽性,同时显著增加了鱼雷的航速与射程,节省的空间可以增大装药量。这种鱼雷在当时是高科技产品,英国到1923年才研制成功,立刻装备在“纳尔逊”级上。

纳尔逊战列舰图解(外形奇特的纳尔逊级战列舰)(8)

5、各自独立的火控系统

“纳尔逊”级的火控系统包括主副炮射击控制系统和鱼雷射击控制系统。它的每座三联装主炮都有独立的测算控制能力,这没什么好说的,但是他的火控系统的中枢要说一下,它是当时最新型的AFCT电动机械式模拟计算机火控平台,可以综合目标的观瞄数据和本舰的航行状态数据,解算后给出火炮的射击设计诸元。

6、外形独特的舰桥

“纳尔逊”级舰桥外形独特,其采用了全封闭的箱型塔楼结构,不同于英国战列舰以往的开放式桥楼舰桥。“纳尔逊”级的舰桥呈八角形,自下而上共有7层,其中包括舰长室、指挥室、操舵室及各种观测信号平台。与传统的开放式舰桥相比,“纳尔逊”级的舰桥具有更好的防护及更大的内部空间,当然,缺点是增加了风阻,阻碍了视野。

纳尔逊战列舰图解(外形奇特的纳尔逊级战列舰)(9)

7、集中防御理念的装甲防护布局

“纳尔逊”级的装甲防护布局采用了集中防御理念,即对主副炮、弹药舱、动力舱及指挥系统等要害部门进行重点防御,而其他次要部分几乎不安装装甲;水平防御和水下保护也得到加强。其主装甲带安装在舰体内部,其呈18度外倾,其在弹药舱周围厚度达到356毫米,在动力舱附近为330毫米;其他各部分的装甲甲板厚度为:弹药舱顶部厚159毫米,动力舱顶部厚95毫米,后装甲隔壁至舰艉厚108毫米;炮塔正面装甲厚406毫米、两侧厚279毫米,背部厚229毫米,顶部厚184毫米;“纳尔逊”级副炮炮塔正面装甲较薄,是防御上的弱点;在水下防御方面,“纳尔逊”级采用了细化水密舱结构并安装内置防鱼雷隔壁,最大可以承受450千克炸药爆炸的冲击。

8、全新设计的动力系统

“纳尔逊”级的动力系统得到全新设计,这不是主动地,而是由于要保证火力和防护,动力系统的空间变得很小,但速度要求却不降。设计师们给“纳尔逊”级上安装了8座海军型三胀细管燃油锅炉,这些锅炉两座一组分4组安装在4个锅炉舱内,双轴双桨单舵,这个舵还是当时最先进的新型电动液压半平衡舵;最大功率为45000马力,航速23节。

纳尔逊战列舰图解(外形奇特的纳尔逊级战列舰)(10)

三、纳尔逊级两舰的历程

“纳尔逊”号由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位于泰恩河畔纽卡斯尔的沃克造船厂建造,该舰是“纳尔逊”级的首舰,1922年12月28日动工,1925年9月3日下水,1927年8月15日完工,舷号“28”;海试中发动机功率达到了46031马力,速度23.55节,超过了设计航速。“纳尔逊”号这个舰名来自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海军将领霍雷肖·纳尔逊(Horatio Nelson)上将,以“纳尔逊”命名的军舰有不少:第一艘“纳尔逊”号战舰是1809年建造的120门炮风帆战舰;第二艘“纳尔逊”号是1874年11月建造的一艘铁甲舰;第三艘“纳尔逊”号是一艘装甲巡洋舰,建造于1876年11月4日;第四艘便是“纳尔逊”级战列舰的这艘“纳尔逊”号。提醒大家的是要把他们和“纳尔逊勋爵”区分开来。

“纳尔逊”号在二战中征战无数,曾在1939年10月30日被德国海军U-56号潜艇鱼雷攻击,德国潜艇发射了四枚鱼雷,命中三枚,神奇的是三枚鱼雷都没有爆炸。后来“纳尔逊”号多次触雷受伤,多次进厂修理。1944年7月“纳尔逊”号进入位于美国费城的联盟岛海军造船厂进行维修改造。“纳尔逊”号在1948年被出售,就在被拆解之前,“纳尔逊”号执行了最后一个任务是当海军航空兵的目标靶舰。最后,“纳尔逊”号在因弗基辛被拆解。

纳尔逊战列舰图解(外形奇特的纳尔逊级战列舰)(11)

“罗德尼”号(HMS Rodney)

“罗德尼”号是“纳尔逊”级的二号舰,由卡梅尔-莱尔德公司位于伯肯黑德的造船厂建造,1922年12月28日动工,1925年12月17日下水,舷号“29”。

“罗德尼”号这个舰名来自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海军将领乔治·布里奇斯·罗德尼上将,其曾经在七年战争、美国独立战争中多次击败对手。在英国皇家海军的历史上共有6艘战舰以“罗德尼”号为名。第一艘使用“罗德尼”号命名的战舰是一艘私掠船,其起初在纽芬兰海域保护渔船,之后参加了英法两国在魁北克的争夺;第二艘“罗德尼”号是一艘装备16门炮的风帆战舰;第三艘“罗德尼”号是一艘安装有74门炮的风帆战舰,建造于1808年;第四艘“罗德尼”号是一艘安装有92门炮的风帆战舰,建造于1827年;第五艘“罗德尼”号是1884年下水的“海军上将”级炮塔舰,属于一艘前无畏舰时代的铁甲舰;第六艘是属于纳尔逊”级战列舰的这艘“罗德尼”号。

——《英国战列舰全史1860-1906》

和“纳尔逊”号一样,“罗德尼”号也在二战中无数次出战,多次受伤,其战场荣誉包括:挪威, 1940年;大西洋,1940至1941年;“俾斯麦”号,1941年;马耳他航线,1941至1942年;北非,1942至1943年;西西里岛,1943年;萨勒诺,1943年;地中海,1943年;诺曼底,1944年;英吉利海峡,1944年;北极圈,1944年。“罗德尼”参与护航的船队包括:SC 11、HX 085/1、HX 093、HX 108、HX 114、TC 010、JW 060及RA 060。

它最大的功绩在于用舰上的大炮对海岸进行又猛有准的多次射击,给德国军队造成巨大的伤亡。后来德国陆军在岸上划下红线,提醒不能越过,因为这是“罗德尼”号的射程之内。1948年3月,“罗德尼”号被卖给了英国钢铁公司。3月26日,“罗德尼”号被拆解。

纳尔逊战列舰图解(外形奇特的纳尔逊级战列舰)(12)

四、纳尔逊级的总体评价

尽管有人认为纳尔逊级外形不好看,还存在主炮不好、航行不快等问题,但这两艘舰是“海军假日”期间建造的战列舰,有名的“七巨头”(Big Seven),代表了那个时代。

对于英国的意义,我想在于以下几点:

1、大胆使用新的火炮布局模式;

2、使用了当时能达到的最高水平的材料和武器;

3、这艘舰的突出特点在于有对过去经验的吸取,也有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困难的提前考虑;

4、在军舰发展上,他当之无愧的是充满想象力的设计、攻防兼备的能力。

最后,再强的大舰都沉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与悲壮的德国公海舰队一样:信号彩虹!

纳尔逊战列舰图解(外形奇特的纳尔逊级战列舰)(13)

纳尔逊战列舰图解(外形奇特的纳尔逊级战列舰)(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