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赶走日本倭寇(戚继光铲除倭寇)

明朝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倭患猖獗, 他们滋扰抢掠,杀人放火,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人民纷纷起来进行抗倭斗争。在抗倭斗争中功绩最大的就是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在以戚家军为代表的抗倭行动下,倭寇之患基本被荡平,保障了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倭寇最早出现在元末明初,当时日本处于南北朝分裂时期。日本西南的封建割据势力除了互相争战外,还常勾结海盗、商人和浪人武士在中国沿海进行武装掠夺和骚扰,形成了最初的倭患。永乐时因为军备整饬,加强了海防,又同日本政府交涉,所以倭寇没能进行大规模骚扰。但到了正统以后,明朝政治日益腐败,海防松弛,倭寇侵扰又渐渐猖獗起来。嘉靖时,随着东南沿海一带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经商的富豪地主与倭寇勾结,形成武装劫夺集团,气焰十分嚣张,倭患达到高潮。明政府曾派朱纨做浙江巡抚,监督抗倭。朱纨看到问题症结在于闽浙富豪通倭,便打击了一些地主奸商,并积极加强海防抗倭,但因触犯了富豪大户的利益而处处受到阻挠,被迫自杀。

戚继光赶走日本倭寇(戚继光铲除倭寇)(1)

后来,朝廷派熟悉沿海防务的老将俞大猷去平乱。俞大猷一到浙江,就打了几个胜仗。可是不久,江浙总督张经被严嵩的同党赵文华陷害,俞大猷也被牵连坐了牢。沿海的防务没人指挥,倭寇又猖獗起来。

朝廷把山东的将领戚继光调到浙江,这个局面才得到扭转。

戚继光,字元敬,山东蓬莱人。戚继光的六世祖戚详原是朱元璋部将,东征西讨近30年,最后在云南战死。明太祖追念戚详的功绩,授他的儿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今山东蓬莱)指挥佥事。

戚继光赶走日本倭寇(戚继光铲除倭寇)(2)

1544年,父亲戚景通病死,17岁的戚继光承袭了登州卫指挥佥事,从此开始了他的军职生涯。两年后,戚继光分工管理屯田事务。这时,卫所的军丁大多逃亡,屯田遭到破坏,海防受到很大影响。戚继光了解了这些情形,进行清理整顿,很快收到成效。

戚继光调到浙江抗倭前线后,发现军队缺乏训练,临阵畏缩,根本不能打仗。针对明军兵惰将骄、纪律松弛、战斗力低等弱点,戚继光两上《练兵议》,并以“杀贼保民”为号召,在嘉靖三十八年( 1559年)九月亲自往义乌、金华招募素质良好的矿工和农民入伍,经过数月的精心编制与严格训练,组成了3000人的新军。

新军在戚继光领导下,纪律严明,作战英勇,对百姓秋毫无犯,多次建立战功,战斗力非常强,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1561年四月,倭寇聚集了1万多人,驾数百艘战船,又次大举侵扰浙东的台州和温州,骚扰了大片地区,声势震动了整个东南。戚家军迅速出击,先在龙山和雁门岭打败倭寇,接着驰援台州,在台州外上峰岭设伏。戚家军士兵每人执松枝束, 隐蔽住身体,使倭寇以为是丛林,等倭寇过去一半,立刻发起进攻。士兵一跃而起, 居高临下,猛烈冲锋,全歼了这股倭寇。台州的战斗历时一个多月,共斩杀倭寇1400多人,烧死溺死4000多人。戚继光因功升为都指挥使。

这时,福建沿海倭患严重,福建巡抚向朝廷一再告急。戚继光奉命到福建抗倭、仅仅3个月,就荡平了横屿、牛田、林墩3个倭寇巢穴。戚继光升任都督同知、总兵官,镇守福建全省及浙江金华、温州二府。

戚继光赶走日本倭寇(戚继光铲除倭寇)(3)

不久,倭寇又聚集了2万多人.陆续在福建泉州、漳州、兴化等地登陆。戚家军分成数支,和倭寇展开激战,在一个月内就打了12次胜仗, 杀死倭寇3000多人。1563年十一月,2万多倭寇围攻仙游。仙游军民昼夜在城上死守,情势十分危急。戚继光调各路明军,切断仙游倭寇与福建其他各处倭寇的联系,对围攻仙游的倭寇发起总攻,一举把这批倭寇消灭了 。仙游大捷是以威家军为主力的明军继平海卫之战后的又一重大胜利,共歼灭倭寇2000多人。

接着,威继光又在同安、漳浦两地指挥戚家军大败倭寇,使福建境内倭患平定下来。1565年以后,广东总兵俞大猷官复原职,戚继光任职副总兵配合抗击倭寇。经过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将领的共同努力,以及沿海军民的浴血奋战,到1566年时,横行几十年的倭患,终于得到基本解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