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说文解字解读(说文解字教)

《礼记》上面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教学,离不开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和学也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我注意的一些经典的学术作品,好多都是有老师的讲义形成的。利用这一集,咱们就来讲讲这教与学。

我们先来看一下教的字形演变过程:

度说文解字解读(说文解字教)(1)

许慎在其巨著《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pū),从孝。教,意思是:在上的人施教,在下的人仿效。在《周礼》中就有“师氏”一职,专门负责教授贵族子弟各种技艺。至于学习的内容,即“六艺”:礼、乐、书、数、御、射。教育的目的,在《礼记·学记》中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就是要发挥被教者的优点点,纠正他所犯的错误。

我们根据字形来分析一下甲骨文的“教”字,看甲骨文的

度说文解字解读(说文解字教)(2)

字形这个字有几部分构成:

度说文解字解读(说文解字教)(3)

度说文解字解读(说文解字教)(4)

音爻(yáo),是组成卦象的基本符号。可分为阳爻(―)和阴爻(--)。实际上,爻的说法来自于《易传》,而《易传》产生于战国。因此这两个上下排列的╳╳并不是爻字。

有一种看法认为这是算筹,用来记数的,很有道理。算筹有横竖两种排列方式,能很好的进行十进位的表示方法。

度说文解字解读(说文解字教)(5)

对于数的认识是人类走向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显现,因为数的背后是大量的物质财富。以数为代表的计算能力是上代传递给下代的重要内容。平时我们说一个人智力低下时,会用“连数也不识”的话。

再看

度说文解字解读(说文解字教)(6)

这是一个孩童的形象。古人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在哺乳动物中,人类的幼年时代是最漫长的,需要成人十数年的连续看护,孩童需要学习大量的生存技能。

再看

度说文解字解读(说文解字教)(7)

,这个字就是攴,是手持棍子敲击的形象。我们可以看甲骨文的牧字,写作

度说文解字解读(说文解字教)(8)

,就是手持棍子放牧的形象。这个棍子放在课堂上,就如同教鞭,尽管现在不让体罚了。但过去学生如果不听教诲,那是要挨几棍子的。在《尚书·舜典》中有“扑作教刑”的说法。扑,就是用楸木和荆木做的棍子。当然,教刑起初是泛用于罪行较轻的人,后来特用于学校惩罚学生。蔡沈《书集传》中就说,扑作教刑者,夏(楸树)楚(荆树)二物,学校之刑也。我们知道历史上将相和的故事,廉颇为什么背着荆条木向蔺相如请罪,就在于荆代表着刑具,把荆背在身上,就是请对法责打自己认罪。

度说文解字解读(说文解字教)(9)

教和学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教离不开学,学也离不开教。教有教法,学有学理。在今天,知识的传授再不是过去老师对学生这种人对人的单一关系,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获取知识也变得越来越容易,

尤其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使全人类的智慧链接起来,正如韩愈所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社会越是发达,对人们的学习能力也就要求更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建设一个学习型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