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各样的诱惑(迷惑困惑诱惑)

19世纪90年代初,美国南部城市休斯敦,棉花行业巨富威廉·马歇尔·莱斯捐资修建了莱斯大学,这是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

不过,这所学校在筹建之初,因为一件事情,或者说是一项原则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不解,甚至是嘲笑。

这个原则是校园里树的数量和学生数量的关系。

据说,当初在修建学校时,莱斯就规定原址上的橡树一棵也不能动,要精心保护。从学校开建,一直到完工,689棵橡树完好无损,而第一年招生的数量是由橡树的数量决定的,也是689个学生。

此后,学校被一直扩建,但是莱斯的规定是,先种树,树的数量上去了,才能增加招收学生的数量。尽管师资力量非常丰富,但是有一个奇怪的指标就决定了莱斯大学新生增长的速度,这就是新种植的橡树的成活率。

很多人对于莱斯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有人嘲笑他是”橡树精“转世。

但是,莱斯不为所动,直到他1902年去世,校园里的橡树趋于饱和,共4890棵。他的遗愿也很简单,就是一如既往的,学生数量不能超过这个数字。与此相对,对一流教授、学者,莱斯大学却是来者不拒,使得莱斯大学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远远超过其他大学。

一百多年过去了,莱斯大学依然坚守着这个规定,优秀的教学质量使得它获得了”南部哈佛“的美誉。


面对各样的诱惑(迷惑困惑诱惑)(1)


伟大,不仅仅是”熬出来“的,更大的可能是,在坚守原则的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百年基业的奠定不仅仅是实现一个最初的梦想,还有可能是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排斥错误的选择,种树育人,开创百年基业,好比静水流深,最简单的,往往是最难做到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其实,很多时候,让我们忘了初心的就是迷惑、困惑、诱惑

没有志向,让人迷惑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立志,立大志,立长志,而当我们逐渐长大,经历过这个社会的洗礼之后,立志逐步被极强的,极其明确的数字式的目标所代替了,因为数字对于我们而言代表着确定性。

人生当然要有目标,但是,有时候,过强的目标感,反而不一定让我们能够更快的达成目标。

其实,真正的志向应该是什么?我想,肯定不是那一串串我们想要的数字而已。真正的志向,应该是像孔老夫子所说的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样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指引你前进的终极力量,才可能是我们真正的志向。志向才是人生最坚定的力量,才能让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突破重重阻碍,义无反顾的去奔向的目标。

没有智慧,让人困惑

让我们困惑的是缺乏智慧,智慧是什么?智慧就是突破性的解决问题。之所以说是突破性,突破的是什么?就是突破了我们平常固定看问题的视角,其实并没有什么突破,他只是从A点到B点无数连接可能性中的一种而已,只是我们平常的固定视角不容易看到罢了。

让我们失去远离智慧的,很多时候,就是我们学不会做一个旁观者,特别是做自己的旁观者

我们为了实现目标,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家、管理者,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在承担两个角色。一个角色是:我们是机器的设计者,这台机器,就是我们通过各种方法,驱动我们执行具体任务、实现目标的工具;另外一个角色,我们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个零件。

很多时候,我们沉浸于自己作为一个具体的零件的角色,而很少用机器设计者的视角来看问题。如果我们,或者作为别的零件的员工,在具体的运转过程中,犯了错误、出了问题,从设计者的角度来看,到底是因为什么出的问题,如果是因为零件本身不合格,达不到使机器高效运转的目的,那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去找到一个更好的,更能满足需求的零件,而不是对那个具体的零件要求过高。

如果从这个视角来看问题,我们可能就不会再过度的纠结于一些偶然的或者是本身达不到要求的零件导致的问题,要做的是尽快换一个好零件,让机器能够高效运转起来。

没有定力,被眼前的利益诱惑

《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很多时候,是我们做不到知止,而让我们不能止的,很多时候,是我们不能拒绝,不能拒绝被人给的诱惑;相对而言,很多时候,我们拒绝别人还算容易,但是拒绝自己却非常困难,拒绝改变,拒绝唾手可得的利益,哪怕知道该怎么去追求长远的利益。

面对各样的诱惑(迷惑困惑诱惑)(2)


《大学》接下来的一句的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被利益诱惑,其实就是我们搞错了人生的本末与所先所后。

马上就要到2020了,又到了做年终总结,年度计划的时候了。也正好是我们反思自己、总结自己的好时候。

本谋和初心,是我们每天、每事、要对照检核的,要拒绝冲动,拒绝诱惑,排除干扰,坚持本谋,不忘初心。

《孙子兵法》第一篇是计篇,通过“五事七计”来分析敌我的基本面,而对于个人而言,不是随便拉一个同龄的同学,或者身边的同事进行这类的比较,而是应该全面分析自己人生的基本盘,客观的做到知己,找到自己的方向,树立自己的“本谋”。本谋意识,始终不忘自己的根本目的,基本策略。忘了本谋,这是我们每个人常犯的毛病,不仅仅是因为愤怒,任何的干扰都会令我们越来越远离本质的目的,而完全意识不到,追求枝节,而忘了本质。

做企业也好,给人打工也好,你踏踏实实把产品,把服务做好,把该干的事干好,别老想着有什么“招”。实际上,奇谋诡道都很容易,就那几招,其实技术含量很低,主要技术要点在于演戏要演得像而已。但是五事七计技术含量太高了,全是真功夫,是人格,是智慧,是汗水,是时间,是积累。所以人人爱听三十六计,不爱听五事七计。

有两样东西最能驱使人犯错,一是利益诱惑,二是焦虑

人们常说见利忘义,其实最普遍的情况是见利忘害,见到利益,就难免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见小利而亡命。

焦虑也容易让人出错,为什么呢?人一焦虑就想有所动作,做点什么自己才能安心。该如何避免呢?就是以失败为假设前提来考虑问题。我们习惯的思维方式是以成功为假设前提,因为你做一件事,是为了把它干成。那你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是围绕如何成功。《孙子兵法》的出发点则不是这样,他是处处以失败为假设前提,首先假定这事会失败,其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是围绕避免失败,减少代价,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用计、等待,等待一战而定。

拒绝,就是要学会,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懂得了拒绝,就学会了等待,等待,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最好的选择。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太少了。等待什么?等待形势变化。什么叫形势变化,就是形变化为形胜,势变化为势胜。

形胜是在等待中积累,让自己不可胜,越来越强。势胜,是胜机出现,抓住机会,一战而定。

最能等的人,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德川家康。有一个笑话,讲日本战国三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说三个人一起遛鸟,那鸟就是不叫,怎么办呢?织田信长的办法是,再不叫就把它杀了,换一只鸟,丰臣秀吉的办法是叫就赏,不叫就罚,总有办法让它叫,德川家康的办法是什么也不要做,等,是鸟,它总是要叫的。三人中,德川家康能等,而且他活的最长,结果是他成了天下之主,德川家族统治了日本三百年。

面对各样的诱惑(迷惑困惑诱惑)(3)


有人说,最可怕的就是聪明人能下笨功夫。

所谓的笨功夫,其实就是能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一个点上,利出一孔、力出一孔。而我们做不到下笨功夫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我们面临的诱惑太多,太多”容易的钱“可赚。

在历史上,很多人下笨功夫,是没得选择,只能如此,不下笨功夫就没出路、没活路,而今天,我们面临的选择太多,基本上做什么都可以,选择多了,我们却很少有人再能下笨功夫了。

能下笨功夫,学会笨拙,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真正成熟的开始。


是什么让我们不能止,是什么让我们迷惑、困惑、被诱惑的?是我们的贪婪和恐惧,是我们的欲望和情绪,只有先突破这层障碍,我们才有可能进入真正的自由思考的境界,也就是我一直说的管子的静因之道,我们才能真正的找到那些真正的因,也就是关键核心矛盾,解开这个矛盾,其他的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只有突破了这层障碍,你才能真正的看到那些我们平常固定视角看不到的各要素之间的隐秘的关联,才能够真正的使用管子的轻重之法,因势利导,转祸为福、转败为功。(关于静因之道,前边讲过很多次了,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以前的文章来看。)

思考,不能靠蛮力;工作,也不能只靠努力;而人生最需要的则是定力。

在努力的同时,还要学会做自己的旁观者,不带入个人的利益、好恶、贪婪与恐惧,回到事情的本源,重新去审视问题,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懂得静因之道,才能更有智慧的解决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