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族(张从哪里来)

中国的“长”,很多很多,组长班长校长,连长旅长团长……第一次在河边看到“河长负责制”时,我还不太习惯,心想:河长?但又突然大悟:哦,是的,河长,其实地球上还可以有湖长、海长、陆长、地球长的,是不是?

讲张姓,怎么就讲到“长”来了呢?因为要牵涉到一个“弓长”——管弓箭的负责人的故事。

张姓是我国的一个大姓,现在的人口数量在全国以姓氏排名为第三。

我国人口前十姓排名: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

张姓是一个很古老的姓氏,约有5000年的历史。据记载,张姓始祖是黄帝的孙子——挥。他聪颖不凡,通过观察天上的弧星,依照其形状制造出了弓箭。

黄帝死后,他另一个孙子颛顼帝即位,与共工发生战争。挥把他制造的弓箭用于战争,打败了共工,取得功勋,颛顼帝封他为“弓长”,并依“弓长”合成的一个字“张”,赐予挥作姓。所以,挥就是张姓人的始祖了。

张家族(张从哪里来)(1)

挥生活在青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晋祠堂附近),之后,张姓的望族出于这一带。春秋时期,晋国成为张姓聚集之地。胫骨地盘主要就是在山西一带。晋国一分为三后,张姓人群也随之迁徙到黄河南北,在中原地区生根繁衍。

华夏民族绝大多数是炎黄子孙。对于来源于青阳张挥这一脉的张姓人来说,他们是黄帝子孙,因为挥是轩辕黄帝的孙子。当然,炎黄二帝也是同一脉下来的。倒推上去看看:第一代炎帝姜石年和第一代黄帝姬轩辕,都是少典之子。而少典是伏羲和女娲兄妹夫妻的第20代子孙。而伏羲女娲又是燧人氏的后代。说到底,华夏民族是一条血脉下来的。

战国时期又出现了另一支张姓,晋国有个大夫姓解字张,今天的叫法就是“解张”,解张骁勇善战,在战斗中立下了大功,晋国君主封他为张侯作为嘉奖。从此,他的子孙就改解姓张。其实,解张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而周文王是轩辕黄帝的后代。

你看看,张姓始祖——上文介绍的那个创造弓箭的弓长——张挥,他是与“五帝”中第二位黄帝——颛顼黄帝同辈分的人,同是轩辕黄帝的孙子。这另一支张姓也是轩辕黄帝后代。张挥、解张,就像两人从一家出发,各绕一大弯儿,多年后,又进了一家门。这才是真正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呀,哈哈哈……

又载,在三国时期,蜀国宰相诸葛亮赐南蛮酋长龙佑那姓张,他的后裔便姓张了。

这个龙佑那,与张姓人叫作“不是一家人进了一家门”。

关键词:

黄帝、挥(张挥)、解张(张侯)、龙佑那, 他们是张姓人最主要的远祖。

感觉到了没?张姓源头比刘姓简单多了。刘姓源头是比较复杂的,因此生物学意义上的血脉系统纯度不高,而张姓就高多了。

李、王、张、刘四大姓,朋友们有没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张姓缺了什么?帝王呀!李刘多帝王呀。要我说,几千年历史,张姓无帝王,硬是凭着只能当官和当平民的身份,混到现在的第四大姓,真是了不起。人家帝王家那开枝散叶的速度,顶高的社会地位,优越的经济条件,都极大的保障了繁衍能力。你看看炎帝和黄帝,及其后代子孙帝王,硬是把各个同时代的普通官员和平民都淘进历史的大浪里冲走了,留下了现在十几亿的我们,都是他们炎黄帝王家的子孙。哦,这样讲不准确,该说我们都是我们炎黄帝王家的子孙。

扯远了,回来吧。说说张姓人口的主要变迁。

秦汉时期,张姓居民遍布全国,发展成人口众多的大姓,并涌现出了许多望族。

魏晋南北朝时,华夏土地上,多政权,多战乱,人口多迁徙,民族多融合,张姓人不断向边远地区扩展,到了岭南、西南、西北、东北和东南沿海地区。

隋唐以后,张姓的分布更为广泛,甚至扩散到了台湾,海南等沿海岛屿。

北宋末年,随着金兵和蒙古军队的南下,为躲避战乱,北方的张姓人又一次大举南迁。

今天,张姓分布北方地区还是多于南方,主要以山东、河南、四川、河北四省最多。

关于张姓的郡望堂号,引用鸿雁所著《中华姓氏》一部分(以下四小节):

张氏的郡望主要有清河郡、范阳郡、扮太原郡、京兆郡等。

清河郡:汉时置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县东南)。此支张氏,其祖为西汉留侯张良裔孙张歆。

范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涿县(今属河北省)。此支张氏,其开东汉司空张皓之子张宇。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此支张氏始祖为北魏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张伟。

在我家乡这一块地方,张姓人家的神龛上,都写得有“清河堂”字样,说明这一带张姓人是西汉张良后裔。

张姓名人太多太多,也是随便一抓一大把。张良、张骞、张九龄、张居正、张衡、张仲景、张之洞……不胜枚举。

这里增加讲一点:张姓自古多道士。这是张姓与其他姓不同的一个方面,让人感觉很特别,觉得这是洒脱、飘逸的一姓人。

张三丰,大家可能最清楚,因为有影视作品的宣传。另外,唐朝道士张果,充满传奇色彩,是不是被传说成了月亮上的张果老?张果老,倒是人人知道。大家可以去查一下。

其他在当时朝代里著名的道士有:

张道陵、张角、张鲁、张君房、张紫阳、张留孙、张清夜等。

好了,“张”从哪里来?就说到这里吧。

这里是峥嵘跬步千里。欢迎光临指正,祝您幸福安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