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程简述(越原始越深刻)

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程简述(越原始越深刻)(1)

汉字的构字方法就是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其中“转注”与“假借”不是造字法,而是用字法。转注是指同义词的意义相互解释。如“老”字和“考”字,就是一对转注字,它们都属“老部”,许慎对“老”字的解释是“老、考也”,“考、老也”。今天就只用“老”字而不用“考”字了,“考”的意义用法已经转移。 假借指借用一个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属性近似的字来表达一个新事物。如:早晚的“早”写成“蚤”;“令”本义表命令的会意字,后来又指县令。

从造字角度说,汉字具有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体现了汉族先民无与伦比的聪明智慧。汉字的造字法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在“认识”的角度上,它提供了一个对对象的“形象描述→形神兼顾→得意忘形→抽象概括”的系统认识方法的进化模式。


(110)江

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程简述(越原始越深刻)(2)


字形演变:

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程简述(越原始越深刻)(3)


本义溯源:

“江”最早见于战国文字,从水从工。金文“江”,可以左工右水,也可左水右工,甚至上工下水:

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程简述(越原始越深刻)(4)

《说文》认为“江”特指长江,“从水,工声”,是形声字。水是形符,表示与水有关;工上古音有如gāng,是指长江冲击川峡,水声“工、工、工”发出巨响。今天吴语仍把“江”字念作gāng(同“刚”)。这种“从水,工声”的解释甚为流行,但本人认为另有解释似更为贴切。

”其实是一个会意字。其两个造字构件“水”、“工”均为汉字的原生字根。“水”为河流之形,河心主流水急,一笔拉通,左右侧流水缓,断为三笔或两笔,如此突出了河中央的激流。“工”则和“壬”字同源,本义为穿通。因此,“江”中之“水”代表河流,“江”中之“工”则表示穿通。能从崇山峻岭峡谷中穿通并奔流而出者,即称之为“江”,如长江、汉江、嘉陵江。作为一个会意字,如何发音呢?古人采取“其名自呼”的办法,以激流冲击峡谷产生的声音(gāng)为其注音。

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程简述(越原始越深刻)(5)

后来,逐步定形为左水右工的字形:

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程简述(越原始越深刻)(6)

大篆“江”

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程简述(越原始越深刻)(7)

小篆“江”

隶书笔画化,楷书承续隶书字形:

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程简述(越原始越深刻)(8)

隶书“江”

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程简述(越原始越深刻)(9)

楷书“江”

由上分析,可知“”的本义:从崇山峻岭峡谷中穿通并奔流而出的大形河流


衍生含义:

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程简述(越原始越深刻)(10)


延伸了解:

“江南”和“衣冠南渡”

中国的传统对美的看法其实有两种,那就是“优美”和“壮美”。有两句诗写得好: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奔驰的骏马,萧瑟的秋风,辽阔的冀北平原,对比含羞的杏花,缠绵的春雨,玲珑的江南水乡,“骏马秋风塞北”写的是阳刚,是气概,是动态,是壮美;“杏花春雨江南”则是阴柔,是神韵,是宁静,是优美。

所谓江南,作为一个地域概念并不是非常清晰的。往小了说,是指长江以南太湖流域附近的地方,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和宁波这些地区。往大了说,江南还包括江苏的南通、扬州、泰州;浙江的金华、丽水、舟山、台州、衢州和温州;安徽的黄山、芜湖、宣城、马鞍山、池州和铜陵,就是安徽的南部地区;还包括江西的上饶、婺源和景德镇等地区,那是江西的东北部。

一说起江南,我们都说是“鱼米之乡”,经济发达,社会相对富庶,文艺也相对繁荣。其实,江南发展起来也是渐进的,其中有地理、物候的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吴越政权,在中原各国看来,此地还是未开化的野蛮地区。《史记·赵世家》里就记载说:“夫剪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却冠秫绌,大吴之国也。” 用白话文来说就是:剪掉头发,身上刺花纹,臂膀上画着图案,衣襟向左掩,这是瓯越百姓的习俗。染黑牙齿,额上刺青,戴鱼皮帽子,穿粗针大线的衣服,这是大吴国的习俗。要知道,依照发达的中原文明习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吴越地区的人们又是剪发,又是刺青,又是黑齿的,就被中原人视作还未开化。中原人崇尚右,习惯左衣襟压右衣襟,称为右衽,而其它落后部落崇尚左,右衣襟压左衣襟,称为左衽,所以吴越地区人们的衣服是左衽的,也是野蛮的表现。到了三国时期,江南被东吴占据,地方很大,但人口还是稀少,经济实力很差。

后来到五胡乱华时期,北方入侵的胡人不光互相征伐,还疯狂屠杀汉人,这是历史上极为黑暗的日子,西晋末年,晋元帝司马睿为了避乱渡过长江,在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建立东晋,当时大批缙绅﹑士大夫及庶民百姓都跟随皇帝南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第一次“衣冠南渡”。为啥叫“衣冠南渡”呢?这是因为,古时候只有士大夫以上才可以戴冠,“衣冠”实际上指的是士大夫和缙绅以上的阶层,再扩展理解,“衣冠”可以代表“中原文明”。当时从北方逃出来的很多就是士大夫和缙绅,都是富家大户,他们拖家带口,不光带来了大量的财产,还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生产技术和工艺。这次衣冠南渡为江南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有着深刻的影响。之后还有两次重要的“衣冠南渡”,一个是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北方动乱,大批官员、富豪和大户人家都迁往南方避难;再有就是北宋末年,宋高宗渡江,以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为都城建立南宋,大批富家大户都随之逃往江南。衣冠南渡带来的大量人口、财富以及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加上江南一带雨水充沛,气候适宜,土地相对平整肥沃的原因,江南的经济就逐步领先于北方了。到后来北方地区逐步干旱,经济进一步恶化,江南就大幅度超越北方了,到了明清时期,江浙两省的赋税就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所以有所谓“江浙熟,天下足”的说法。

“衣冠南渡”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教育。这些北方的士大夫和缙绅都非常重视教育,读书人备受尊重和礼遇,以致于后来江南地区的读书人在科举中所向披靡,中举的要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又有金钱,又有人才,人杰地灵,江南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当然是突飞猛进的。

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程简述(越原始越深刻)(11)


其他汉字解释:

望 、 向 、 阳 、 真 、 全 、 功 、 成 、 名 、 利 、 善 、 生 、 田 、 藏 、 地 、 丰 、 华 、 好 、 乐 ......

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程简述(越原始越深刻)(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