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有哪些典故(儒家承前启后之大家)

曾子,也就是曾参;是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夏禹后代。

他的父亲曾点,也是七十二贤之一,与儿子曾参共同成为孔子的学生。

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以及《曾子十篇》等作品。

孔子的孙子孔伋,也就是子思,写《中庸》的那一位,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

曾参积极传播儒家思想;与孔子,颜回,子思,孟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曾子举止稳重,待人谦恭,以孝著称;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

下面来聊聊这位儒家的代表人物:

曾子有哪些典故(儒家承前启后之大家)(1)

1.知止而后有定

很多时候感到心浮气躁,其中一个重大原因就是这也想要,那也想要。

说俗一点,就是一种贪婪,一种愚痴。

贪财:定个小目标一年一个亿,压力马上来了,血压立马升高了;每天有很多计划要安排,很多行动要落地,否则何来一个亿。

贪名:今年计划成为部门经理,好了,开始和身边几个同样有希望得到提拔的同事竞争,请上司喝酒吃饭,工作积极主动,晚上加班加点,半夜回消息发邮件,伴着星星月亮离开时来张自拍照发到朋友圈,务必让领导看到自己的奋发向上,溜须拍马都要来一点,做人做事才有讲究;阴谋阳谋,深思熟虑,这势必也会带来烦恼。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得到那个位置尽管过程很辛苦,然而有志者事竟成,收获结果当然可喜可贺;然后紧接着就是下一步了,要坐稳位置,不合适照样把你撤了,再继续为下一步而努力吧;一步完了还有一步,一个目标达成了还有下一个目标,一山还有一山高。

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辛勤付出之后,依然得不到那个位置,毕竟坑位就那么一个;觉得那实在是一种气愤,但又无可奈何,你努力人家更努力,你认识老大他认识董事长;我身边就有好多,因为竞争不过,干脆离职的。

其实需要靠争取得来的位置,始终是不够稳定的;最好方法就是人家请你来坐这个位置,那就坐得轻轻松松,舒舒服服,稳稳当当,能力务必要放在屁股前面。

当然做官也不见得是好事儿,有些人觉得会打扰到清静自在安逸悠闲的生活,和个人目标完全不一致,也可以选择不做。

公元前456年,时齐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曾子皆不应命。

齐国,楚国,晋国当时都邀请曾参做官,曾参都拒绝了。

学习当然也应该有所选择,看书尽管是好事儿,照样不能贪多,贪多嚼不烂。

50几岁了,还备战高考,渴望金榜题目,那实在是没有这个必要了;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几十年寒窗苦读,考进了心仪大学又能如何,然后呢?

中年失业了,病急乱投医,这也去看看,那也去瞧瞧;这份工作也去做做,那个行业也去试试,压力势必马上就来了;除了焦虑,还得加上额外的忙碌感,当然也要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毕竟不年轻了,不能再去拼体力,在这一点上要接受。

不如静下心来,喝喝红茶,听听音乐,在家休息休息;想清楚了兴趣点在哪里,擅长之处是什么,然后再出手,集中火力值在一点上。

曾子有哪些典故(儒家承前启后之大家)(2)

2.致知在格物

也就是耳熟能详的那个成语“格物致知”;想要充分了解一件事物,就是通过格物,就是拆开来;这个事物的本来面目是怎样的,摸上去是怎样的,形状和颜色怎样的,一项一项分解,乃至于拆到最细,拆到原子,电子,中子,介子,夸克这么一路分下去,直到不可分,或者觉得再这么分下去对你来说已经没啥意思为止;才能够深入理解这件事情,掌握一门技术。

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一辈子就是做寿司,94岁了依然亲力亲为,乐此不彼,深入挖掘,不断分解,提升能力。

小野二郎:你必须要爱你的工作,必须要和你的工作坠入爱河;即使到了我这个年纪,工作也还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我会继续攀爬,试图爬到顶峰,但没人知道顶峰在哪里。

看书也是如此,仅仅阅读一遍肯定是不够的;经典书籍务必一遍一遍地深入下去,每读一遍,就能够产生新的感悟。

你所喜爱的这位作者对成功定义是怎样的,对生老病死的观点是怎样的,对教育子女的建议是怎样的;对于健身有啥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不断划分,不断分组,不断深入。

直到在大脑里面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清晰的知识体系,在外面聊天的时候,无论人家聊到哪一点,立马有属于自己的看法跳出来,能够气定神闲有理有据地谈论这个话题;大家觉得你什么都能说,其实很简单,只不过是把早已准备好的内容从仓库中提取出来而已。

庖丁解牛的历史典故,证明了格物致知的强大力量;只要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就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同《桑林》,《经首》这两首乐曲的节奏感一致。

这屠夫的活儿,到了庖丁手上,简直是享受,拥有了艺术感。

曾子有哪些典故(儒家承前启后之大家)(3)

3.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要治理国家,首先就要具备能够治理家庭的本事。

家庭就是培养管理能力的最好活动场所;如果老婆,孩子都不听你的,每天处在麻烦当中;又怎么能够去管理好更多的人,更不要说治理一个国家了;给你底下安排几名员工,都没办法搞定,到了你这边个个都成了刺头,不是帮你解决问题,而是为你制造问题,一个头两个大。

所以,当领导也未必是好事儿,得看你有没有能力,否则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麻烦事儿。

当然,实在解决不了,也不要全盘否定自己;也有在家里搞不定,在外面弟子却是一大帮的。

苏格拉底的老婆,就是一个非常彪悍的女人。

他的至理名言:好的婚姻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可以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

面对这样的妻子,大师解决方法是什么?就是不予理会,尽管人生在世无法避免鸟事,但绝不让鸟事干扰到内心。

这当然也是一门本事,一门功夫;有些事情,有些人,就是无论如何都搞不定的,理不清剪还乱;你不能硬来,搞不定其他事情就不做了,搞不定就烦恼忧愁了,乃至于放弃属于自己的人生;搞不定就搞不定,无所谓。

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一顿,又出去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

在场学生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

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

托尔斯泰同样也有一位麻烦妻子,喜欢掌控一切;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一天到晚想看你的QQ聊天记录,这烦不烦,讨不讨人厌。

这位老人选择离家出走,其实也没问题;既然相处不来,这年头离婚都是很正常的事儿,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

可这位老人出走,却因为肺炎,孤苦伶仃地死在了火车站,临终遗言是:不要让我的妻子到我面前来。听上去未免感到凄凉。

妻子索菲娅热衷于偷看大师的日记,想弄清楚托尔斯泰到底在想什么。

既然不能控制他,至少要知道他怎么想。

索菲娅的偷窥欲望很强烈,不断向大师索要日记来读。

托尔斯泰非常反感,开始藏私房钱似地藏匿日记。

再怎么藏,索菲娅总能偷到日记来读。

藏日记和偷日记让托尔斯泰身心疲惫,他越来越感到索菲娅的不可理喻。

最后一次当藏在鞋里的日记被翻到,托尔斯泰彻底崩溃了。

离家出走前,他给索菲娅留下这样的文字:我曾经那么爱你,但现在因思想观念的不同,我们已无法继续生活在一起。感谢你多年来的操劳,辛勤持家,养育儿女。现在,我将离去,永不再回来……

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最终因为肺炎,死在了离家出走的路上。

曾子有哪些典故(儒家承前启后之大家)(4)

4.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正心的意思就是让心情始终保持稳定,这点很重要,最简单的好处,就是晚上能够一觉睡到大天亮,实在是一件人生美事儿。很多常年失眠患者,最大幸福就是能够睡个好觉,哪怕一晚上都行;所以,有福的人往往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正心也就是佛家讲得八风不动心,曾子认为影响情绪的因素有下面几种:

1.愤怒:小事不计较,大事讲原则;心量广大,就能够减少嗔恨之心。

2.恐惧:要找到恐惧原因,刺激你的因素,然后再看看有没有办法消除;实在没办法,那么就接受,就放下。很多事情终究是没办法改变的,人生自古谁无死,想长生不老这怎么可能;做好可以控制的部分,放下不可把握的事情。

3.不良嗜好:抽烟,喝酒,赌博,邪淫,乃至于网瘾,整天刷个手机,啥事儿都不管了;这几种都会让你不断陷入其中,久久无法摆脱。

4.焦虑:愚多预虑,有没有不必要的担忧;和恐惧有点类似,但还没有达到那个剧烈程度;也就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这些问题有没有存在?能不能消除。

老怀疑自己出门以后,没有上锁,开始莫名其妙地担心这担心那;干脆没上锁就没上锁,现在资金都在银行里,家里没啥好偷的,放下这份执念。

曾子有哪些典故(儒家承前启后之大家)(5)

孔子去世后,曾参讲学,有不少弟子;相传他就是儒家子思,孟子一派的创始人。

公元前490年,曾参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公元前482年,颜回病故,曾参就成了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

公元前479年,孔子卒,终年七十三岁;曾参若父丧而无服,守孔子墓;孔子临终将其孙子思,托付于曾参。

公元前435年,曾参七十一岁去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