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滹沱河有什么(滹沱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石家庄母亲河)

石家庄滹沱河有什么(滹沱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石家庄母亲河)(1)

滹沱河是一条长长的玉带,波光粼粼,水鸟翔集,飞桥映水,美丽的景色牵扯着市民的目光,成为市民观赏游玩的好去处。

滹沱河——我们的“母亲河”,终又找回了她的灵秀,变得柔媚多姿。

石家庄滹沱河有什么(滹沱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石家庄母亲河)(2)

在石家庄人的心中,蜿蜒流淌着一条河。她西出太行,东奔大海,从远古时代日夜奔流不息地走到了现在。在她身后,留下了广袤的冲击扇平原,也把太行沟谷河汊30万年前萌生的那星人类文明薪火,带出了太行,带向了沃野。

石家庄滹沱河有什么(滹沱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石家庄母亲河)(3)

曾经,她风姿绰约;曾经,她也暴怒肆虐。如今,她重又荡漾着碧波,为这座内陆城市谱写着水韵华章。

她,就是我们这座城市文明的发祥地;她,就是我们的“母亲河”——滹沱河。

石家庄滹沱河有什么(滹沱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石家庄母亲河)(4)

滹沱河,发源于繁峙境内泰戏山下桥儿沟村,流经晋冀两省十四县,干流全长六百公里,属海河流域。滹沱河在唐代属黄河水系,后黄河南迁,则归于海河水系。滹沱河两岸的文明是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滹沱河岸畔活动着、生息着,用磨制的石刀、石斧,敲打着文明的大门,点燃了文明 灯火。由方志名家杨笃纂修的繁峙光绪县志云:“冀之北土,始见记载者,霍人为最古焉;并州名川,得列职方者,滹沱为最巨焉。”《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泰戏山,少草木,多金玉,滹沱之水出焉。” 作为滹源儿女为母亲河而自豪,理应更多关注它。

石家庄滹沱河有什么(滹沱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石家庄母亲河)(5)

远古走来“母亲河”

驱车沿体育大街一路向北,不一会儿便驶上宽阔的子龙大桥。站在子龙大桥上向东眺望,滹沱河水烟波浩渺,星星点点的沙洲点缀其间,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随着缓缓东流的滹沱河水,历史的目光将我们带回了她奔涌而来的那个方向。

石家庄滹沱河有什么(滹沱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石家庄母亲河)(6)

滹沱河属子牙河系,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向西南流经恒山与五台山之间,至界河折向东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东流至沧州献县与子牙河另一支流滏阳河汇合入海,干流总长588公里,其中石家庄境内流长190公里,是流经石家庄最大的河流。

石家庄滹沱河有什么(滹沱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石家庄母亲河)(7)

滹沱河流经山西黄土地区,上游流域面积大,穿越太行山脉时,河道变窄,河流咆哮而下。自黄壁庄出山口后,河床坡降骤减,所带大量泥沙在山前沉积,随着新构造运动太行山间歇抬升,形成了广袤的冲击扇平原。石家庄处于滹沱河流域的中游和下游,石家庄区域内的平原,主要是以滹沱河洪积、冲积扇为主体。

石家庄滹沱河有什么(滹沱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石家庄母亲河)(8)

人,逐水而居;城,依河而建。在远古,由于受水源和抗拒自然灾害能力的限制,人类居住在靠近水源的山谷和冲积平原的台地上。而滹沱河流域就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了我们祖先繁衍生息的热土。

石家庄滹沱河有什么(滹沱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石家庄母亲河)(9)

这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源丰富、水肥土沃,是一片富庶之地,为人类生活繁衍提供了丰饶的自然条件,我们的先祖就在这里栖居下来,使这里成为北方最早开发的地域之一。滹沱河,因之成为我们的“母亲河”。

石家庄滹沱河有什么(滹沱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石家庄母亲河)(10)

孕育出一方文明

岁月淤积了沃野,也催生出文明之花。

滹沱河流经的石家庄区域是人类文明开发较早、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区。

石家庄滹沱河有什么(滹沱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石家庄母亲河)(11)

早在距今约1万至3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在太行山中的滹沱河水系流域,就繁衍生息着我们的先祖,拉开了创造人类文明的帷幕。从3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井陉东元村遗址,到二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沕沕水水帘洞遗址,再到六七千年前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早期的白佛口文化遗址,清晰显示出居住生存在太行山滹沱河流域的人类先民,从太行山的洞穴中走出,沿着滹沱河进入平原,在滹沱河沿岸定居,开始新的生活,在漫长的岁月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发生着重大变化。正是在这些变化中,华夏文明向我们一步步走来。

石家庄滹沱河有什么(滹沱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石家庄母亲河)(12)

滹沱河南岸南杨庄文化遗址的发现,将滹沱河流域的农业文明推前到六七千年前。从渔猎为生向原始农耕迈进,发明了饲养家蚕的技术、原始的纺织技术和烧制高温原始瓷器的技术,开创了与黄河流域农业文化同步的滹沱河流域农业文化,在人类文明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石家庄滹沱河有什么(滹沱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石家庄母亲河)(13)

在中国历史上,商朝是继夏朝之后的第二个王朝,商文化是华夏进入成熟文明时代的标志。越来越多的考古和历史研究证明,滹沱河流域石家庄一带是商文化的源头。先商祖先在这里繁衍,从滹沱河流域由北向南,逐渐走向中原,灭夏建商,开始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目前,全市已发现的商代遗址近百处。在石家庄区域众多商文化遗址中,藁城台西遗址以其发掘面积大、出土文物丰富,集中展示了早商文化最北类型的文化面貌,是早商文化最北类型的典型代表。台西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中的多项中国和世界之最,奠定了石家庄历史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历史地位。

石家庄滹沱河有什么(滹沱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石家庄母亲河)(14)

滹沱河流域的石家庄还是城市文化密集区。在商代以来3500多年的历史上,见诸史籍记载的做过县或县以上政区治所的历代城垣至少有60余处,其中有17座古城作为州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延续到现代,而且有15座城市至今仍是县(市)政府驻地,其中具有千年以上历史的城垣有14座。滹沱河畔,在2000多年前就形成了中心城市东垣(真定)、真定(正定),从秦汉时期起,作为县、郡、州、国、路、府治所,一直传承延续到近代,为现代化中心城市石家庄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滹沱河畔,灿极一时的中山国,攻燕掠赵,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惊心动魄的一页。

石家庄滹沱河有什么(滹沱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石家庄母亲河)(15)

河畔的历史烽烟

滹沱河水浩浩荡荡,跨太行,越平原,在太行山东麓和平原西缘,滋养出一个重要中心城市东垣——真定。滹沱河以及真定(正定)作为雄踞河朔的重镇,成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起伏沙冈一郡环,唐藩成德汉常山,西抱恒岳千峰峭,南载滹沱百道湾。中国咽喉通九省,神京锁钥控三关。地当河朔称雄镇,虎踞龙蟠燕赵间。”清代容巫华的一首律诗概括反映了滹沱河和正定城的重要战略地位。

石家庄滹沱河有什么(滹沱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石家庄母亲河)(16)

春秋时期,在滹沱河两岸,不同族属的方国对峙,引发了晋灭鲜虞的长期征战。战国早、中期,这里成为赵、魏、燕、齐和中山国反复争夺的区域,长达200余年,为滹沱河留下了许多发人深思的历史事变和掌故。到了战国后期,秦始皇发动了统一中原的征战,首先选择的进攻目标就是赵国。滹沱河一带成了两国交战的主要战场,演绎出李牧滹沱拒强秦的悲壮活剧。

石家庄滹沱河有什么(滹沱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石家庄母亲河)(17)

唐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发生了“安史之乱”。雄踞滹沱河流域的常山郡(治真定),北控安史叛军的根据地幽燕,以其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成为唐朝王师和叛军千方百计争夺的地区,在这一带演绎了长达七八年的拉锯战。最终,李光弼、郭子仪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守住了这座军事、政治要地,平定了“安史之乱”。

石家庄滹沱河有什么(滹沱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石家庄母亲河)(18)

“光武经营业未兴,王郎兵革暂凭陵。须知后汉功臣力,不及滹沱一片冰。”唐代诗人胡曾的这首《渡滹沱河》,感怀了在这一带广为流传的东汉光武帝“刘秀走国”的故事。传说西汉末年,刘秀经略河北,讨伐王郎,败退至滹沱河,无舟可渡,前锋王霸恐军心动乱,诡称河水结冰。刘秀督军赶到,河水竟真的结冰,刘秀军踏冰而过,王郎兵赶到时,冰却融化,从而救了刘秀。文天祥对此也感叹道:“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间兴废不由人。”

石家庄滹沱河有什么(滹沱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石家庄母亲河)(19)

滹沱河名由来

《滹沱河上游先秦遗存调查报告》一书,披露滹沱河上游繁峙、代县等地大量古人类活动遗存,填补了以往考古界认为滹沱河上游古人类活动遗存不多的空白,是我国考古界的一重大成果。文中称: “历史上,滹沱河名称较杂,尤以先秦最多:战国时有呼沦水之称,秦称厚池河,《礼记》称之为恶池或霍池,《周礼》称之为厚池。东汉以来始有滹沱河之称,《史记》称滹沱,也称亚沦,曹魏称呼沱河,西晋复称滹沱河,虽然北魏一度改称清宁河,但《水经注》仍称滹沱。 北魏以来,滹沱河之称基本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滹沱河名由何而来,北京大学李零教授有《滹沱考》和《再说滹沱》两篇学术专著,认为因滹沱河地处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汇、胡汉交界之处,滹沱河名可能与骆驼有关。也有学者望文生意,解释为虖即呼啸,沱即滂沱,因滹沱河从晋北高原突入平川,水流湍急,浪涛汹涌,均含凶猛之意。关于滹沱河名的考证研究,可能因"人贱言微 " 之由,人们没有注意到明代学者杨慎的研究考证。

杨慎,号升庵,公认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1488年生于四川新都,23岁中状元。1524年,杨慎因"议大礼"之罪被流放到云南(所谓"议大礼"就是嘉靖皇帝生父称号问题引起的政治纷争)。杨慎以被逐罪臣身份,完成了大量学术著作,如今在国家图书馆可以查询到的杨慎存世著作仍有数百种,《明史》记载:“明世纪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杨慎《山海经补注》:"古本虖沱作瀖池"。考滹沱河之名,先秦文献作恶池、乎池、呼池、淲池、嘑池、虖池等,《礼记》中"晋人将有事于河,必有事于瀖池",杨慎之考,正本清源。 瀖,新华字典中无此字,康熙字典注音同霍,辞源释为波浪声;瀖与滹在甲骨文中为同一字。池,《月令》中释“穿地通水,曰池”;池与沱,在甲骨文中为同一字。从滹沱河源头地形地貌考察,今繁峙县孤山水库一带,古时是一大湖泊,明《永乐大典》中记载的太华池、繁峙万历县志中所记的泰华池即在此处,皆云:泰华池“深不可测”;清代以前当地人们挖泥炭作燃料,泥炭即是湖内有机物沉淀而成。繁峙光绪县志记载:又一种炭“出于大营东滩中,色黑、作泥层,挤之有水,土人名为活牛粪,干亦可燃”。据山西省考古专家披露,在这一代泥炭中曾出土已炭化的渔叉,木质炭化至少需七八千年。再看今大营镇一带地形,古时也是一大湖泊,卤城滩的形成就是实证。千万年的风风雨雨,沧桑巨变,大自然的力量沟通了几个相连的湖泊,渐渐发育成滹沱河。

文字初创,古人谓之六书,即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功能。瀖池一词,声、形皆俱,可证杨慎之考精确。

由瀖池演化为滹沱,若繁畤演化为繁峙,宣示了文字进化和名称历史传承发展。由忻州市考古工作者撰写的《忻州考古的历史足迹》一文中写道:“公元前 457 年,晋大夫赵襄子率军过石岭关,出雁门关,伐灭代国,在忻州东北部设立县邑”。现存世的赵国霍人布币、虑虒布币证实,现地的繁峙、五台两地,正如地方志所云:霍人、虑虒两邑,春秋属晋,战国归赵。邑以水为名,霍人邑源自瀖池,虑虒源自滤虒河。

石家庄滹沱河有什么(滹沱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石家庄母亲河)(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