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津城下了一场寂静的雪(津城最暖的一抹红)

天津津城下了一场寂静的雪(津城最暖的一抹红)(1)

天津津城下了一场寂静的雪(津城最暖的一抹红)(2)

一束光,能照多远?一抹红,能暖多久?

2019年1月17日,视察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点赞志愿者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称赞志愿者所做的事业会载入史册。

天津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牢记谆谆教诲,不负殷殷嘱托,汇聚起志愿服务的磅礴力量。截至2021年12月6日,天津共有注册志愿服务团队17776支、注册志愿者278.1万余人,占到常住人口的20%。

如今,从抗击疫情第一线,到防汛救灾最前方;从天寒地冻组团推车,到街头巷尾大事小情……都能看到那一抹红色身影,感受爱的无穷力量!在奋斗前行中书写精彩答卷,是所有海河儿女对深情厚望的响亮回答!

牢记嘱托

志愿精神融入市民血脉

“往日情景、历历在目,声声关切、字字情深。的话为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把脉定向、擘画蓝图,也为我们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蓄力前行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和工作动力。”和平区朝阳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苗苗说,从最初13人开展义务包户,到如今整个社区超过70%都是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已化为城市基因,融入市民血脉。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社区的老党员们都带着孙子、孙女一起参加志愿活动。“学党史最好的行动,就是做好志愿服务。”朝阳里社区居民杨建华大爷说,“学党史不光要记在心里,还得干在手上,不光我自己干,我还得带着小孙子一块儿干。”

朝阳里社区是天津的一个缩影。如今,“志愿红”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最靓丽的底色。

这得益于我市不断健全和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先后成立天津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制定《天津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工作规则》,建立志愿服务保险保障制度,为3万名优秀志愿者购买专项保险。同时,推进天津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天津志愿服务网的作用,完善平台职能,推出“志愿天津”小程序,打造志愿服务“一张网”。

疫情灾情

志愿者逆风而上

7月下旬至8月初,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天津应急救援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闻“汛”而动,第一时间奔赴抗洪救灾一线。

蓟州区平安蓝天救援队党支部书记刘小桐就是其中一员。他先是组织第一梯队5人奔赴灾区,随后,又带领由13人组成的救援队,拉着装备和捐赠物品连夜奔波10多个小时赶到河南。

24日凌晨,刚到重灾区卫辉市,刘小桐就接到求助电话。不忍心叫醒辛苦一天的队友,他便独自一人驾驶皮划艇前去救援。从凌晨1时到4时30分,先后救助了几十位受灾群众。转天一早,不顾已泡得发白的双脚,他又继续投入战斗,最终,经过16小时奋战,完成了灾民的二次转移任务。

天津志愿者们的无私帮助让受灾群众感动得热泪盈眶:“天津那么远都过来啦?真是好人啊!太谢谢你们了。”而刘小桐则低调地表示:“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从我懂事起,父母就教育我要做个好人。现在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去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本该欢乐的春节笼上了一层阴影。

从武汉探亲回津的一对姐妹隔离在家──和平区国际公寓。担心焦虑、缺少物资,让二人几近崩溃。天津市华朗文化发展中心的巾帼志愿者王霞得知这一情况,不仅天天给她们送生活物资,还拉她们加入志愿者群,参与线上活动。

“学雷锋日那天,我和志愿者敲开这对姐妹家的门,没想到姐姐突然深深鞠了一躬,‘没有你们,我们不知怎么熬过来。快进屋暖暖。’”王霞说,去年4月8日,武汉解封当天,姐妹俩主动献血,并成为巾帼志愿者。今年4月8日,姐妹俩再次撸起袖子献出热血。

“此后,我们一起组建了巾帼献血队,4月8日这天被称为‘巾帼热血沸腾日’。”王霞笑着说,做志愿者近20年,感触最深的是“三话两动”,三话是听话、学话、送话;两动是心动、行动。简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听党的话,用真心付诸行动!

……

新冠疫情防控以来,全市志愿者积极投身战“疫”百万余人次,开展防控宣传、社区值守、爱心捐赠等活动,为“双战双赢”作出突出贡献。

天津津城下了一场寂静的雪(津城最暖的一抹红)(3)

日前,和平区劝业场街花园路社区在中心公园举办“志愿服务 你我同行”和平志愿服务广场活动。来自辖区公安、医院、金融机构等单位的志愿者,为市民进行咨询和服务。

文明不停歇

志愿服务因快乐而精彩

梦想,总是在力量的汇聚中照进现实,绽放光彩。

几年来,为了把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在津沽大地上,“滨城女性宣讲团”成员喻晓梅先后走进塘沽十一中、六中、天师附小、紫云社区、兰庭社区等地宣讲近百场。

2018年,她又发起“裁女爱心俱乐部”,为社区高龄、空巢、行动不便的老人捐赠亲手制作的睡衣近百件,让老人们倍感温暖。

如今,“裁女”们已由当初的8人发展到117人,儿童节,她们把自制的沙包送到幼儿园孩子手里;建军节,她们把迷彩渔夫帽送给老兵们;端午节,她们又将香包送给英模们……“‘裁女’们在一起学习是快乐的,奉献是快乐的,我们是快乐的!”喻晓梅说。

走进武清区白古屯镇韩村,古槐下,政策宣传志愿者为老人们讲述对他们的牵挂;凤河边,农技志愿者引导养殖户感悟“两山”价值理念;乡村学校少年宫,青年志愿者“团队共建”,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乡村庭院,乡亲们从“四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抗击疫情,党员干部志愿者冲锋在前,群众切身感受到“疫情就像一面镜子,关键时刻还是要靠共产党!”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市广泛开展“百万志愿者服务群众大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送基层活动”,围绕“永远跟党走 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依托宣讲、教育、文艺、科技、农科、民政、法律、卫生和体育9大资源平台,组建市级志愿服务队伍545支,设立志愿服务项目660余项,依托天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服务平台、“志愿天津”微信小程序,发布项目“供给菜单”,为基层群众提供点单派单精准服务。今年以来,完成送基层活动近370场。

……

天津,一座因爱而温暖的城市,希望无限,未来可期。

“志愿红”温暖一座城

天津日报评论员

为独居老人修复家中短路的电线,大雪纷飞义无反顾;社区巡逻、排查问需,干劲十足从不喊苦叫累;随时刷新线上平台的“我来帮助”功能,只为第一时间响应群众需求……他们的身影遍布大街小巷,用爱和温暖筑起一道最美风景线,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2019年视察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时的殷殷嘱托,为天津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天津,是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发祥地,“志愿红”活跃在津城的各个角落,他们真诚奉献、不辞辛劳,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大爱无疆,用奉献引领着城市文明,向我们展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之美。我市注册志愿者人数正向着300万进发,从“一抹红”到“一片红”,“人人争当志愿者”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潮流。

心有大我,才能不求回报;肩有责任,才会甘愿付出。志愿服务,不仅仅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格局和抱负,能拓宽一个人生命的厚度与广度。救急抢险,有爱心车队免费运输物资;理论宣讲,有退休老人自发成立志愿服务队;扮靓社区,有青年学子的忙碌身影;慈善捐助、扶老助残……在各个领域都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把小我融入大我,把责任扛在肩上,用爱心善举温暖他人,照亮城市的文明之路。

发展志愿服务,呵护向善力量,是城市的责任,也是社会的期望。步入新时代,志愿服务有了更多新特点,正在日益激发市民的内生动力,呈现越来越多的志愿服务平台和一系列激励保障机制:“爱心服务驿站”,为户外劳动者送上精准温馨的服务;志愿积分方式,打造精品“爱心循环服务套餐”;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形成“志愿 ”发展合力……科学化的管理、创新式的运作,让志愿者感到光荣,也满足了群众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深度,全力营造文明氛围,保护广大志愿者的服务热情,正在激发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

追逐文明之光,天津的脚步从未停歇。更多的人行动起来,用真情传递温暖,用奉献谱写担当,涓涓细流就能汇聚成大爱暖流,让我们这座城市充满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来源:天津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