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最美的句子美到灵魂深处(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不知从何时起,“高级感”“初恋脸”等词语开始充斥我们的生活,乏味又无聊。在描写一个美丽曼妙的女子时,人们似乎除了“神仙颜值”再也写不出其他词句。

事实上,早在先秦那个原始男权社会的时期,人们就不仅对男性有审美要求,还注重对女性美的挖掘。他们以歌者之口,传唱出一个个美好的女性形象。

与当下千篇一律的“网红脸”“欧式双眼皮”有所不同,自古以来人们称赞的女性之美就是生动又活泼丰富的,这一点从《诗经》中就所体现。

孔子曰: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多为四字一句,言辞或泼辣,或朴实,或含蓄。《诗经》中有不少篇章就是围绕男女形象而写,其中“风”篇有关于女性形象的大量笔墨。

由于它是一部总集,作者身份并不明确,所以诗篇中的女子形象也各异,既有普通的劳动者,又有高贵的妇人,千姿百态,灵动活泼。不妨我们去看看。

诗经里最美的句子美到灵魂深处(有美一人清扬婉兮)(1)

一、《诗经》中女性外在之美

美的定义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说文解字》里的“羊大为美”,与“善”是一个意思;还有人认为“美”的古字形是一个戴着有装饰的帽子的人。不论这两种说法谁更贴切一点,人们自古以来都很注重第一印象,也就是一个人的外在。

美貌本来就是一种表情。即使欢笑或者哭泣这些后天的表情停止了,美貌也不需要休息。拥有美貌的人没有意识到,美貌这个先天表情的意思就是爱。

在《诗经》中,不乏描写女性外表的篇章。“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出自《郑风 野有蔓草》) 宋代的朱熹看到此诗后作此评论:“男女相遇于田野草蔓之间,故赋其所在以起兴。”

放眼望去,芳草连天,清晨的露水在嫩草尖上闪烁,正如佳人那一双秋瞳剪水。眉目如画,满含柔情。“邂逅”这一词就从此产生,蹁跹了千年。即使是现代的都市故事,邂逅也是那段爱情中最美的一瞬间。此诗从环境写起,再对该女子进行详细的肖像描写,最后一步步抒发出自己的爱慕之情。

《君子偕老》一篇中也大量着墨了一位女性的形象。此诗其实是一篇悬而未决的疑案,人们对它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

诗经里最美的句子美到灵魂深处(有美一人清扬婉兮)(2)

《毛诗序》一书认为,“《君子偕老》,刺卫夫人也。”

第一种说法是:诗人以外在美讽刺该女子内心的丑陋,实际上是在暗暗指出卫国宣夫人的不检行为。

另一种观点则是:《君子偕老》本身就是一首让人在欢乐场景传唱的诗,所以文中用了大量华丽的词语描写夫人衣着配饰。《诗经》中很少用美好的事物去讽刺人的德行。因此,这只是一篇单纯的赞美之诗,用服饰的华贵衬托女子品行高洁、生活幸福。

虽然这两方各执一词,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继续欣赏这位存留于诗篇中的显赫女子。“君子偕老,副笄六珈。”从宣姜配饰写起,身着华服,丰姿异常,足以惊艳四座。“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称颂她雍容华贵,像山河一样稳重;又或者婀娜多姿,举步轻盈,像山河一样婉转其曲折。

无论是何种审美,都是时代或者说是人们需求的产物。《诗经》中不少称颂人体态美的篇章,最初,人们对美人的定义是“硕大为美”。最具有代表性的无非《硕人》这一章。

诗经里最美的句子美到灵魂深处(有美一人清扬婉兮)(3)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一个面若桃花,目涵秋水,亭亭玉立的美人便跃然纸上。时至今日,这句诗歌仍然被人们广泛传唱。硕人,说的就是高大白胖的美人。此篇着重描写齐齐僖公女儿出嫁到卫国的壮盛和美貌。

古人曾诗云,温香软玉抱满怀。重点在于“满怀”这个词,在古代,丰满白皙是女性美的象征之一。结合当时的生产水平和社会环境,我们不难理解硕人之美的存在合理性。

《诗经》收集的诗歌源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这五百多年间,那是一个制度交融转型的重要时刻,旧的事物土崩瓦解,新的事物开始获得人们认可。那时的社会生产力还不强,战乱频仍,高大白胖就是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前文说过,“美”这一字来源于“羊大为美”,丰满和白皙便是人们最原始的审美本能。

《诗经》对于体态的刻画逐渐由硕大向轻盈袅娜转变。《月出》是中国古代以月咏人的经典。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下女子步履轻盈,线条优美,似乎不同凡俗,更为诗篇增添了一层神秘感和朦胧感。而《豳风·七月》中:“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也勾勒出了一个腰肢纤细的劳动少女的形象。

诗经里最美的句子美到灵魂深处(有美一人清扬婉兮)(4)

很难说这两种审美观点孰优孰劣,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已经摆脱了那种原始的审美状态,不再受生存环境所束缚。也就是说,女性形态之美逐渐减少了一些现实的功利性,人们开始以更为轻松从容的眼光去看待这件事,环肥燕瘦,平分秋色。

二、《诗经》中女性品德之美

诗三百,思无邪。这里不仅有纯真而无邪念的爱情故事,还有一个个被赋予良好品德的女性形象。不论是“桃之夭夭”,还是“君子偕老”,诗篇中的女主角都被深深地打上了伦理道德的烙印。

孔老夫子在开篇就选用一首爱情诗,在他看来,《关雎》里所描写的爱情,其言行是谨慎的,情感是克制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全书的第一句便开宗明义。

男主人公在偶然中遇见了一位娇美幽静的少女,从此心心念念,看见河中沙洲上成双成对的雎鸠便有感而发,作出了这首诗。

“窈窕淑女”是娴静淑善的少女,她不仅要有艳丽的容貌,还要有圣洁的品德,才能是君子的好伴侣。正如少女的品德一样,男主人公对她的这种感情是圣洁的,矜持又内敛,含蓄而羞涩。

诗经中的女子形象,有不少都是虚化的。正如《月出》里面的月下美人,《蒹葭》里面隔水相见的少女,“一望可相见,一步如重城”。只有齐僖公的女儿文姜和宣姜,在《诗经》中被大量描写,并有着详细刻画。

诗经里最美的句子美到灵魂深处(有美一人清扬婉兮)(5)

齐文姜是齐僖公的次女,是当时名声很响的绝色佳人。人们一方面在暗地里传播她的放荡行径,一边称颂她们的绝美容颜。文姜从小就长有一副如画颜容,是列国诸侯以及世子争夺的对象。齐国的君主在一众追求者中选择了郑昭公姬忽。姬忽青年才俊,全郑国都乐于见到这场亲事,有人便专门作了一首《郑风 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诗人想象某人正在和一位女子同车,她的容颜好像绽放的木槿花。女子腰间佩戴着叮当环佩,体态轻盈好像鸟儿一样。

这位女子就是齐国的文姜,不仅为郑国带来了美貌,更带来了高尚的品德。此时的文姜还是德颜兼备,甚至贤德更受人们赞颂。《硕人》中也有此种说法,人们怜惜美而无子的文姜,“硕”在此处不仅是指身材的高大,更是指贤德。

三、《诗经》中女子的婚姻生活

结婚生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诗经》中数次提到女子的生育之美,在原始先民看来,女性拥有的这种缔造生命的力量是神秘而值得敬畏的。

由于生产力较为低下,医疗水平也不高,相较于辽阔的土地面积,劳动力是比较少的。拥有较多的人口被视为一个地区或者部落繁荣的象征。因此在人们看来,多子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而这种幸福就依靠于家中有生育能力的女性。

诗经里最美的句子美到灵魂深处(有美一人清扬婉兮)(6)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这首欢快的《芣苡》是人们在采摘野菜(车前草)时自然而然传唱出的歌谣。

按理说饥荒到采摘野菜的地步,人们是不大可能有力气和心情去唱歌的。有一种解释比较令人信服,据说是用芣苡有利于女子怀孕,这确实是值得一群人欢乐歌唱的事。人们甚至称颂螽斯,也就是蚂蚱,它是生殖力强盛的象征。

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女子长期受到伦理道德的束缚,礼教的压迫,却也有女子大胆追爱,勇于反抗。《遵大路》出自郑风,主旨不明,常见的一种说法是“女子留夫”。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娇弱的女子踉跄着追上男子,一面哭泣一面拉扯着为自己申辩。与寻常弃妇诗不同,女子没有选择独守闺房默默哭泣,而是追上大路勇敢找回自己所爱,仅仅这一点就缠绵曲折,带有女子的情感美。

总结:

从文学形象来看,《诗经》中的女子本色生动,既有天真可爱的少女,又有叛逆追爱的青年女子,也不乏勇敢反抗礼教的妇人。似乎是越古老的东西越美好。在那个时代,歌者还不是无病呻吟的代表,这些女子的身上也没有矫揉造作之气,而是淳朴热烈,坦率真诚,兼具了外在美和内在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河中静静地散发着光彩。

随着时间流逝,社会越来越进步的同时,很多人也变得很浮躁;再很难找到《诗经》中那种纯真不加修饰的美了。

参考文献:

《说文解字》

《诗经》

《毛诗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