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里没人敢说的实话(只听过没见过的供应链)

供应链里没人敢说的实话(只听过没见过的供应链)(1)

英国经济学家马丁·克里斯托弗指出,“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尽管供应链如此重要,

许多人心中还是会有疑问:何谓供应链?

作为一个产品制造型企业,不管是卖茶叶蛋的还是造航空母舰的,其核心职能都可以归纳为三点:有一个好产品(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能开发出具有良好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并做好产品管理);能卖个好价钱(具有良好的市场营销能力,并对市场趋势有精准的分析研判和前瞻);以合适的成本和速度造出来,交付给客户(能以良好的原材料采购供应、生产以及通过健康有序的销售渠道送达用户)。如同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这三大职能构成了企业运营最坚固、最根本,也决定经营状况优劣的铁三角。

传统供应链将供应链定义为链状,认为是从采购、生产、仓储到物流配送的全过程。但随着供应链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供应链商业生态圈模式的推行,供应链其实是立体多维、网状连接形态的,它贯穿了企业从研发到交付最终用户的全过程。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它支持研发,通过供应链管理而达成的透明、精准、快速的市场信息,支持快速开发出符合市场未来需要的好产品;另一方面,它支持营销,确保以优异成本、质量、交期供货。也就是说,供应链与研发、营销一道,成为企业的三大核心职能。

简而言之,供应链就是根据良好的研发构想—采购把东西买进来,运营来加工增值,物流配送给客户,确保整个过程顺畅高效、具有整体良好市场表现的隐形之手。

供应链里没人敢说的实话(只听过没见过的供应链)(2)

供应链管什么?

以一台笔记本电脑为例。当产品开发部门将一款产品设计好之后,供应链管理就开始正式上岗。当然,现今专业的供应链公司已经完全有能力将业务触角伸到最前端的研发环节了,通过整合市场上很有开发优势和能力的团队,为企业提供产品定制研发服务。

供应链上岗从一份可达数千项的 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开始。

作为笔记本电脑最核心的部件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其供应商主要由 Intel(英特尔)和 AMD(超微半导体公司)两家构成。除此之外,还有 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VIA(威盛)等,供应商构成相对简单。但 CPU 种类繁杂且更新换代非常快,价格波动也相当迅速,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充分精准的预测和备货,在暑期促销等销售旺季来临时可能面临缺货的状况。错失销售良机带来的将不仅是销售业绩的损失,还有市场份额的下滑乃至消费市场对其市场表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质疑。但过分估计市场预期、盲目大批量备货又可能会遭遇大量库存积压,以致消化速度远落后于 CPU 迭代速度,电脑厂商一折甩卖 CPU 并不鲜见。

而通过供应链的精准预测和管理,既能为销售旺季提前打好强心针,也能为防止库存积压打好预防针。

另外还有主板、内存、硬盘、网卡、光驱、电池、键盘等料件,多的由数百家供应商提供,而这些供应商又有可能分布在全球的任何一个角落。笔记本电脑相对简单,分布在海外的供应商料件采购多以国际空运再在香港集货,然后贸易报关进口,或者在内地通过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方式保税进来,完成加工组装;如果是大型高精密设备,则有可能通过海运、国际专列以及多式联运等方式。数百家供应商的结算方式各有不同,包括 T/T(电汇)、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汇票等,结算账期也五花八门。加上国际运输及通关过程不可控因素很多,有时候因为一种料件没按时到达就会滞延整个交期……

是不是很烦?

生产也是一样。目前,笔记本电脑产业的制造模式包括:自主设计、自主制造,部分自主设计、委托代工,自主设计、部分代工,设计和生产全部委托代工,部分设计委托专业设计公司、制造委托代工厂商等几种形态。笔记本电脑组件生产厂商把组件提供给笔记本电脑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商)和 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设计制造商),两者都被称为代工厂商。 OEM 的主要业务就是按照客户的设计来生产笔记本电脑主板和外壳,然后组装成成品。 ODM 的主要任务则是按照客户的要求设计主板和外观,并为之生产。生产性能稳定的 OEM、 ODM 屈指可数,在大促销来临前,各家电脑厂商送货车在生产商工厂外排队送料件等个大半天都不稀奇。所以,无时无刻不催订单排期、催生产进度、出一批货就欢天喜地喜极而泣,在电脑厂商中也并不鲜见。

是不是很焦虑?

当然,上述描述的是早几年电脑行业春天刚来临时的盛景。在互联网冲击下以及苹果等行业巨头进一步紧逼的市场环境下,国产电脑厂商在如今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和转型困惑,只会比上述更多。销售环节亦是如此。除了担心仓储、物流配送的及时性达不到要求,甚至部分偏远地区没有自建的经销网点难以达成配送之外,销售渠道建设和管理也颇费心力。此外,代理商要账期、要额度,不给,或许会导致产品的渠道竞争力下降;给,电脑厂商的资金周转率则会下降……

是不是心很累?

不要慌,有供应链来帮忙。

供应链里没人敢说的实话(只听过没见过的供应链)(3)

我们只需通过运用供应链管理些许手段,就能让这纷繁复杂的过程变得有序、高效和简单,更具成本优势和竞争力。换句话说,也就是通过供应链的巨大推手,让以前一大堆凌乱堆放的、成千上万理不清的零件,变成一台各部件精密咬合、精准运行的大机器,轰隆隆运转产生巨大的效能。

同时,专业的供应链管理能为企业做的远不止于此。比如,供应链所有的活动都是建立在数据分析基础上的,通过大数据,在供应链前端进行精准分析预测,给予企业市场趋势、采购生产以及销售计划方面的数据支持。这是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业务的发展,供应链能为企业做的非常有价值的、超越基础性供应链服务的增值效益。另外,供应链运营的可视化、智能化、自动化和集成化,不仅打破了企业内部和整个生态链条间的壁垒,使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流合一”,提高了效率,而且还推动实现了总成本领先。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还能通过产业集采和供应商整合,帮助企业解决采购额分散、议价能力不强、不能引起供应商足够重视而导致的订单交货和服务问题,提高供应商绩效。

供应链管理能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可以体现在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但可简化为核心的两点:一是做好计划与控制;二是企业可以将供应链链条上除了自身最为重视的研发和营销外,其余涉及采购、生产、销售等工作,交付给一家专业供应链公司,就能搞定一切,也就是“非核心业务外包”。

强有力的精益化供应链管理,也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好比,可以很容易复制出一部手机,却复制不出苹果强大的供应链体系。

本文摘自中信出版社出版《供应链改变中国》一书

作者:彭剑锋 宋跃三 吴满鑫

本文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消费金融进入暗黑时代,而供应链金融一路小跑,挤入“黄金赛道”

供应链里没人敢说的实话(只听过没见过的供应链)(4)

2017年最大的风口,无疑是消费金融,但随着现金贷监管到来,行业遇阻,进入寒冬期。

而另一边,沉寂一年多的供应链金融,终于有了枯木逢春的迹象。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传统的商业银行、行业龙头、B2B平台、供应链公司、物流公司、信息化服务商等玩家,齐刷刷开始布局供应链金融领域。

2018年,终于到了供应链金融爆发的前夜了吗?

01 玩家几大模式

供应链金融,其实是B端金融,和消费信贷的C端金融,有本质的区别。

在一个产业链条中,任何一家中小微企业,都有自己的资产,拿着这些去融资,就是供应链金融。

而资产,可以是应收账款、不动产、动产、票据,甚至还可以是存货。

目前,供应链金融主要有4个模式。

供应链里没人敢说的实话(只听过没见过的供应链)(5)

1、核心企业模式

毋庸置疑,核心企业绝对是供应链金融中,最有优势的玩家。

核心企业就像上下游的堤坝,是产业链中的重要枢纽。

对他们而言,从事供应链金融,有天生优势。

首先,他们手头掌握了上下游企业的交易数据,几乎开启了上帝视角。

行业中如海尔集团、迪信通、苏宁等巨头,纷纷成立了自己的供应链金融公司,并试图用互联网的方式提高效率,改造行业。

以海尔集团为例,其旗下海融易就在布局供应链金融。

据海融易称,海尔布局了3万线下渠道,有6万供应链融资项目资源,积累了上下游企业海量数据。

它的风控钥匙,就是掌握的这些数据。

上下游的企业来申请贷款,海尔只需要调出数据库,就能看到历年来的企业交易数据。

“它们的每一笔订单、每个环节的资金流向,都能清楚被看到,因此可以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海融易CEO王伟女士曾这样表示。

另一方面,核心企业还控制着应收账款。

比如,一家核心企业和供应商签订了合同100万,但账期是3个月,供应商要想提前拿到货款,就可以找核心企业。

核心企业相当于提前支付了货款,但是同样也有条件,它会收取一定的利息。

看起来,这个模式无懈可击,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核心企业只能针对自己产业链条上的企业做文章,天花板就太低。

比如,一家核心企业与上下游的年交易流水为1000万,那么它一年最多也只能做一千万。

2、B2B和大流量电商模式

除了核心企业之外,另外一个能开启上帝视角的模式,就是B2B和大流量电商模式。

因为B2B电商也能俯瞰行业,并能充分控制上下游。

以找钢网举例,目前,找钢网上流通的钢铁占整个行业的20%,对行业有极强的把控度。

找钢网很了解交易双方,也了解行业风险,还有货物处置能力。

即便对方还不上钱,也可以随时处置抵押的钢铁。

比如,一个厂家有100万元的钢铁,就可以抵押给找钢网,并按照7折的价格,借走70万。

如果厂家还钱,只需支付一定的利息;如果厂家还不上钱,找钢网就可以将钢铁以八折的价格销售掉,卖了80万。

如此,找钢网还能挣10万。

这种玩法,有个专业的名词,叫货物质押贷,对于B2B来说,有先天操作这种贷款的优势。

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B2B市场交易规模预计达15.2万亿。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长的供应链金融,同样硕果累累。

除了B2B电商的模式,还有大流量电商,也是供应链金融的好玩家。

京东就是一个典型。

京东供应链金融盈利最大、最核心的终极武器,是账期

2011年,京东平均账期为38天。但到了2015年,京东已要求大幅延长账期,在一些品类,京东的账期甚至达120天。

举个例子,京东从商家那里进了1亿的货,约定的账期是120天,但是京东只花了20天就将货卖了出去,剩下100天,1亿的钱就趴在京东账户上。

这些钱,京东如何激活变现?

2013年年底,京东发布新的产品“京保贝”,作用就是将趴在京东账户上的钱,提供给需要贷款的商家。

左手倒右手,就赚取了利差。

除了京东之外,大部分大流量电商,也会如此玩供应链金融,在应付和应收之间拆解、倒手。

但这个模式,依然有一大掣肘,就是所有操作,只能限定在电商自身的平台上。

比如钢铁行业,2015年,我国钢铁产量近12亿,且每年的产能还在减少,也就意味着,这个市场的盘子在不断收缩,供应链金融也就禁锢在行业本身。

3、物流公司

供应链金融,说到底,就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产业链中的流动。

除了核心企业和B2B电商之外,物流公司在其中也颇具优势。

因为物流本身就参与在供应链的运作、血液当中,且在存货融资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而且,物流公司不仅掌握了物流,还拥有信息、货物监管等优势。

因此,即便货物质押到物流公司,货物依然可以在这条产业链中流通,不影响借款企业的作业流程。

此领域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顺丰金融。

它在物流基础上,而衍生出一套供应链金融体系:

针对上游供应商,有保理融资与订单融资;而针对企业客户,有融资租赁;针对顺丰仓和监管仓,有存货融资。

02 现状分析

1、二八效应

尽管看起来行业一片欣欣向荣,但供应链金融就如一块肉骨头,有肉,但实在不好啃。

目前,行业正在呈现明显的二八分流。

在行业中的头部玩家,互联网巨头如阿里、京东,传统大企业,如海尔、TCL、苏宁等,都在原有的业务基础上,不停积累自己的行业壁垒,并从供应链金融服务中,获得不菲的利润增长点。

而近两年进入的创业公司,大部分却活得比较艰难。

他们切入行业极为困难,他们要么去一家家核心啃,啃下一家,业务就飞涨一点,然后又陷入漫长的平稳增长。

这是一条、典型的阶梯式增长曲线。

两年时间过去了,他们之中并未杀出“独角兽”,融资甚至都成为困难。

供应链里没人敢说的实话(只听过没见过的供应链)(6)

企名片数据显示,诸多供应链金融公司成立于2015年左右,但融资轮次均在A轮内

毕竟是2B金融——想一夕爆发比较难,但也不缺小富即安的玩家。

他们盈利状况较好,但难以扩张规模。

比如动产融资的玩家,一家北方的小公司的从业者称,他们做了3年,公司只有80人,年净利润达1000多万,利润率高达60%。

但这部分小玩家,面临着资金、拓展成本高、管理团队难等各种难题,天花板较低。

2、风控难题

除了头部玩家,对供应链金融从业者,行业存在太多问题。

比如,2B模式发展慢,利润薄,扩张难。

但行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风控。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经常破产倒闭,给他们放贷,风险可想而知。

最关键的是,目前评定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的数据极度匮乏,获取数据也颇为困难。

中小微企业端的诸多数据尚未打通,例如财务、税务、员工工资等数据。

“这其中最大的阻力是,很多企业不愿意透露数据。”多位供应链的从业者称。

比如,对于核心企业而言,金融只是自己的版块之一,优先级排序很靠后。

但为了金融业务,甚至要将很多涉及商业机密的数据共享出来,一个涉及同业竞争,一个又怕数据泄露,瞻前顾后。

整体看来,供应链金融中,除了头部公司的数据化较为完善,大部分玩家都处在非常早期的草莽阶段。

3、产业资本苏醒

“产业链正在金融脱媒,很多资金方,只是沦为一个资金提供者。”一位业内从业者在一本财经的供应链金融的闭门交流会提出。

诸多行业从业者,都感知到了这种危机。

资金方,正在丧失对风险的控制能力。

某银行曾设立多个产业事业部,通吃每一条产业链条。

比如石材,从开采石头到销售,都会提供金融服务。

但银行很快发现,自己对产业并不了解,很难控制产业链。

就算注钱进去,往往变成“傻钱”。

产业集团正在觉醒,他们开始整合资源,布局金融。他们拿钱的方式,除了银行、还有ABS、信托。

产业资本的觉醒,会将供应链金融机构挤至墙角。

银行尚且地位尴尬,何况创业的金融公司,它们又能提供哪些独特的价值?

供应链里没人敢说的实话(只听过没见过的供应链)(7)

03 未来方向

1、数据化继续迁移

数据化一定是未来的大趋势。

如果可以随时监测企业的贸易数据,建立完整的数据模式,效率将大大提升。

可以说,数据就是高速公路,是供应链金融的基础设施。

目前,很多B2B电商、ERP软件玩家,都在以收集数据的方式切入,再准备慢慢布局金融业务。

据估算,80%的企业数据在政府手中,目前,越来越多的政府向社会开放企业支付、税务、能耗、社保等方面数据。

这些数据的公开,可能将彻底改变企业征信。

比如,随着营改增、金税三期、电票等税收改变,税务数据正在慢慢打开。

现在,发票全部都联网,企业的收入支出,都能通过税务局的金税系统看到。

已有不少玩家在布局税务数据。

比如,光大银行与中山市国税局推出了“税银联名信用卡”,将企业的纳税信用、涉税数据与银行信贷对接,无需抵押、无需担保。

而是以税定信,最高贷款额度可达30万元。

不难预测,税务数据的开放化,将是供应链金融的一项重磅变革。

2、区块链来了

此外,2018年,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大家对一项技术寄予了厚望,这就是——区块链。

这是因为,这两者有天然的契合性。

在家电、汽车、服务、医药等细分供应链中,都有区块链的探索者。

目前,区块链公司切入供应链金融共有两种模式。

最常见的,就是直接与核心企业或者平台合作,搭建一条“联盟链”。

如此,核心企业可随时看到区块链各个节点上的数据,并真实不可篡改。

比如,区块链公司“布比”,就推出了一个专为供应链金融打造的联盟链“布诺”,将银行、核心企业、保理公司等都“节点”链接起来。

此外,还有玩家从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入手,比如溯源、追踪、可视化等。

比如食物优,就是在做生鲜瓜蔬等农产品的溯源。

举个例子,消费者拿到一盒有机西红柿,一扫码,就可以知道产地和认证机构。

3、垂直化突围。

所谓“隔行如隔山”,各行各业的生产流程和周期,颇为迥异。

比如服装行业的厂商门店多,供应商多,产品更新快,去库存需求强烈;

而钢贸企业的资金需求较大,应收账款额度大,年化收益低,安全度较高等。

每个行业的痛点和供应链模式,可能完全不一样。这导致供应链金融的玩法,千差万别。

因此,细分垂直,将成为趋势。

比如,“希望金融”专注在农业领域,“链金所”专注在木材领域等,怡亚通专注在快消品领域。

当然,细分行业,就是为了深耕行业。

需要谨记的一点是,供应链金融是依附在行业之上的,只有扎进了行业,才能掘到金。

2017年,消费金融的火热渐渐冷却。

而需要深根细作的供应链金融,才有了重新回到历史舞台的机会。

银行、巨头、核心企业、创业公司,开始将目光重聚到2B金融上。

也许,金融不应该是爆炸性的行业,稳健温和才是其真正的基因。

(应受访者的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本文来源:一本财经、汽车产业链数据服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