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自己是哪种人型(快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

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家庭里,悲剧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吗?仿佛魔咒一样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比如离异家庭的子女,成年后走入婚姻,离婚率也比较高,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怎么判断自己是哪种人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怎么判断自己是哪种人型(快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

怎么判断自己是哪种人型

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家庭里,悲剧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吗?仿佛魔咒一样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比如离异家庭的子女,成年后走入婚姻,离婚率也比较高。

《原生母爱》告诉我们:妈妈的依恋人格会影响到她对孩子的行为,进而孩子也会受到这样的影响,依恋人格就有可能代代相传。

“依恋理论”将依恋人格分为两种大的依恋模式,一种是安全的,一种是焦虑的;焦虑里又分成了三大类。任何人耐心看完都有好处:虽然我们现在是成年人,但小时候养成的依恋模式,很有可能影响着我们长大后与别人相处的方式,比如我们如何和老公、单位的同事、领导、兄弟姐妹相处,都跟这个依恋关系有关。有孩子的姐妹还可以自我检视,学习怎么更好地和孩子相处,同时改善和自己妈妈的关系。

安全型依恋性人格

成因:婴儿啼哭时,如果我们能够给他建立起这样正向的三个信号,就会让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人格。当他哭了以后发现有人来帮忙,第一个信号是“身边有人在帮我”,这会产生一种模式,让孩子认为周围这个世界是有帮助、可依靠的,不是绝望的。

第二个信号是“仅凭我哭这一个能力,可以让这个世界为我转动”,有人愿意听指挥,愿意为我做事,我真了不起。

第三个信号是“原来关系是这么美妙”。人和人之间可以产生关系,这个关系是安全的,是美妙的,是不可捉摸的。

这类人典型特点是自信、独立、自强,能够相信自己,也容易相信别人;这类人比较容易在情感上与其他人接近,总是放心地依赖他人,同时也让别人依赖自己。既不害怕独处,也不担心不被他人接受。“我跟你在一起过,很好;不在一起过,我也能接受。”

焦虑型依恋人格分为三类

第一类叫作“缺乏母爱的回避型依恋”。妈妈对孩子的关爱不够,孩子哭了没人管,妈妈总是很冷漠。

成因:这类妈妈是随心所欲的,她对孩子的爱不是来自孩子的需要,而是来自自己的需要。所以这个孩子就会觉得很奇怪,他们怎么对我一会儿好一会儿不好。

孩子长大后的表现:回避型依恋的人,“与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会使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感到不舒服。不喜欢依赖别人,同时也不喜欢被别人依赖。”他就像一匹独狼,喜欢一个人过日子。

第二类叫作“忽冷忽热所导致的抵抗型依恋”。有的妈妈是随心所欲的,她高兴起来对孩子好得不得了,给孩子买东西吃,逗孩子玩,给孩子开心地唱歌,但她一旦不高兴起来,就根本不理孩子。

成因:抵抗型依恋关系中,妈妈的爱与关怀毫无规律,并不出现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而是出现在妈妈愿意给予的时候。因此,孩子为了获得妈妈的不稳定的爱而变得终日不安。

孩子长大后的表现:抵抗型依恋人格的人渴求在情感上与其他人变得亲密,但别人似乎无法满足他们的期待。此类型的人只有与某个人建立亲密关系后,才能安心。”这种人是不断地追求爱,不断地渴望爱,但是一旦有了爱以后,又很快把它搞砸了。他特别希望得到照顾,得到爱情,得到亲密关系,但是真的离得近了,他又害怕。

第三类叫作“混乱型依恋人格。这一类型是残酷虐待导致的--父母打他、骂他、把坏脾气全部发泄在孩子身上。

成因:拥有混乱型依恋人格的孩子,“多是成长过程中受到了非人的暴力、压迫等虐待,这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使孩子深受心理阴影的折磨。

孩子长大后的表现:混乱型依恋人格的人无法相信其他人,难以与其他人维系关系,并且害怕受到别人的伤害。他们相当孤僻。

书中分享了一个很重要的、关于依恋类型的实验。实验者找来很多十二个月大的婴儿(一岁左右的孩子)参与,时间大概是八分钟。首先是不加干涉地让妈妈跟孩子在里边玩,过一会儿,让妈妈离开大概两到三分钟的时间,再让一个陌生的实验人员进来,待了两三分钟以后,妈妈再返回房间,实验人员会在门外观察这些婴儿的反应。

对于安全型依恋人格的婴儿,当妈妈离开房间时会表现出不安,因为妈妈走了。但妈妈返回后婴儿马上感到开心,而且很快从不安中平静下来,继续玩游戏。这是安全型依恋人格的表现,安全感被建立得很好。

对于回避型依恋人格的婴儿来说,“当妈妈离开房间时毫无反应,妈妈在身边或不在身边没有太大区别。妈妈不在房间时,婴儿待在角落里对游戏室的环境毫不关心,当妈妈返回房间后,婴儿表现出对妈妈的回避行为,甚至无视妈妈”。他离开、逃避妈妈,不觉得跟妈妈亲近。

抵抗型依恋人格的婴儿在妈妈离开房间后,对房间内新奇的游戏环境丝毫不感兴趣,甚至表现出极大的愤怒、沮丧与不安。当妈妈回来时,婴儿则表现出十分矛盾的行为:一方面对妈妈发火、胡搅蛮缠、抵抗接触,另一方面却又寻求接触。”这种状况很常见,小孩子一边哭一边喊,一边打他的妈妈,但又要妈妈抱;妈妈说我不要抱你,孩子就会哭得很厉害,他一方面愤怒,一方面又害怕妈妈不抱他。

因为孩子在与妈妈的交往过程中,没有得到始终如一的、充分的关爱,这就使得这类孩子形成了‘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和照顾时有时无,内心不安,无法完全相信他人’的固定认知,从而建立了‘与他人的关系时好时坏,不稳定、不可信’的矛盾型关系模式。

混乱型依恋的婴儿表现出肩膀低垂、手放在颈后、头部深深低垂等激烈的行为反应,显示出在陌生环境下的紧张与巨大压力。混乱型依恋与回避型依恋、抵抗型依恋都属于焦虑型依恋。

耐心看完的朋友,你学到了吗?《原生母爱》书里还用了很大的篇幅,让大家去测试自己的依恋模式,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努力提升自己,变得更幸福。

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拿破仑说:孩子的命运是父母创造的。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周国平先生也说过:真爱孩子就应该从长计议,使孩子离得开父母,离了父母仍有能力生活得好,这乃是常识。

让我们从辨识自己的依恋人格类型开始,开启学习之路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