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智慧和谋略有哪些(司马懿临死之前)

司马懿的智慧和谋略有哪些(司马懿临死之前)(1)

[资治通鉴白话文]

孙权派十万大军到堂邑县,堵塞滁河,形成塘堰,淹没北方通往江南所有道路。

[点评]

派十万大军,不是去打仗,而是去搞工程,把河道堵死,然后放水淹路。这事,后来老蒋在花园口干过。孙权年过七十,已经没有斗志了,只求自保而已。当然这种自保,也是自欺欺人,凭着这个就能阻挡对手南下?或许是他估计自己快死了,这是临时权宜之计吧。

不过,他这么一干,倒引发了曹魏一场内斗,给司马懿铲除异己创造了机会。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

太尉王凌得到东吴利用涂水淹没南下通道消息,打算利用这个机会,实行他拥立楚王曹彪,另行建立中央政府的计划。于是动员诸军,上表请求讨贼。皇帝下诏(事实是司马懿下诏)不准。

王凌派遣将军杨弘把废立君主的打算告诉兖州刺史黄华,但黄华和杨弘联名向司马懿告密。司马懿于是率中军从水道南下讨伐王淩,先以皇帝诏书赦免王淩罪行,然后又以私人名义写信安抚,转眼之间,大军已到百尺堰。

王淩自知势穷,王凌自知大势已去,于是就乘船独自一人出去迎接司马懿,派手下佐官王彧前去谢罪,送去官印和符节、斧钺。司马懿的军队到达丘头,王凌把双手绑在背后,面向司马懿,跪在水边,司马懿按诏书旨意让主簿给他松了绑。

王凌既已得到赦免,再加上仗着与司马懿有旧交,也就不再有疑心,径直乘小船想要靠近司马懿。司马懿派人迎上去挡住他,把船停在淮河中间,与司马懿的座船相隔十余丈。

王淩这时才发现情势有异,就远远地对司马懿说:“你就是随随便便直接写封书信召我,我又怎敢不来?你何至于带军队来呢?”司马懿说:“正因为你不是一封信就召得来的人!”王淩说:“你骗我!”司马懿说:“我宁愿骗你,不骗国家!”于是派步骑兵六百人,将王淩押送京师。王淩向司马懿索取钉棺材的钉子,试探他的意思。司马懿马上派人送棺材钉他。王淩绝望,五月十日,走到项县,服毒自杀。

司马懿到达寿春,张式等人都自首了。司马懿十分严酷绝决地处理此事,凡是牵连到的,全部夷灭三族。又挖开王淩、令狐愚坟墓,剖开棺材,将尸体拖出,在附近街市暴尸三日,烧掉他们的印绶、衣服,再将裸尸埋葬。

[点评]

又是赦免,又是安抚信,无论是当年对付孟达,还是高平陵对付曹爽,司马懿的招数一点都没有变,还是同样的骗人配方,但屡试不爽。王凌不防备,不反抗,最后被灭族,再一次重复历史的轮回故事。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性的弱点,就是记得给别人的好处,而忽视对别人的“伤害”,经常抱侥幸心理,以为没有事,实际是自欺欺人。王凌图谋干掉司马懿,废掉小皇帝,另立新主,这是多么大的罪啊!皇帝真能赦免他?司马懿能放过他?鬼都不相信,但王凌相信。既然想谋反,就不要给自己留后路。反正都是死,还不如拼死一搏,哪怕最后自我了断,也落得个大丈夫之名。

司马懿的智慧和谋略有哪些(司马懿临死之前)(2)

当初,令狐愚还是布衣百姓的时候,就常常胸怀高远之志,众人都说令狐愚必能兴盛令狐氏家族。只有同族的父辈弘农太守令狐邵却认为:“令狐愚性情豪爽不受拘束,不修养道德而志愿极大,必定会覆灭我宗族。”

令狐愚听了,心中忿忿不平。等到令狐邵担任虎贲中郎将时,令狐愚官职已经多次提升,所任之处,都有声名。这时,令狐愚从容地对令狐邵说:“以前曾听您说我不能承继光大宗族,今天您还说什么呢?”令狐邵只是久久地看着他而不回答,然后却私下里对妻子说:“令狐愚的性情器量仍跟以前一样。以我来看,他终究会败灭家族,只是不知道我会不会被牵连进去,你们是躲不掉了。”果然令狐邵死后十余年,令狐愚家族被诛灭。

令狐愚在兖州时,召聘山阳人单固任别驾,单固与治中杨康同为令狐愚的心腹。等令狐愚死后,杨康应司徒府的召聘,到洛阳任职,泄露了令狐愚的密谋,令狐愚因此而败。

司马懿到寿春,见到单固,问他说:“令狐愚谋反了吗?”回答说:“没有。”杨康告发的事情,与单固有牵连,于是收捕了单固及其家属,都关押在廷尉监狱,查实数十条,单固还是一口咬定:“没有!”司马懿召杨康与单固对质,单固词穷,骂杨康说:“老奴!你既辜负令狐使君,又害我灭族,你以为你能活命吗?”

杨康起初还希望自己能有功封侯,后因为供词颇多参差矛盾之处,结果也被斩首。临刑时,他们一起出狱,单固又大骂杨康说:“老奴!你死是活该,如果死者有知,你在阴曹地府,有何面目见人!”

[点评]

杨康同样也是自我感觉良好,以为借此机会可以升官发财。这也是自欺欺人,最后是害人终害己。告密者一般都没有好下场,有哪个掌权者,会欣赏卖主求荣的小人?因为,今天你出卖了别人,明天你会不会把我给卖了?

六月,将楚王曹彪赐死。下令所有亲王,集中居住在邺城,令有司严密监视,不得与人交往。

七月二十八日,任命司马孚为太尉。

八月五日,舞阳宣文侯司马懿去世。

皇帝下诏,任命司马懿之子、卫将军司马师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

[点评]

司马懿的人生效率真高,临时前还为子孙干掉了最大的隐患,即以王凌为首的淮南集团。不仅如此,他还将老曹家所有的亲王贵族集中软禁,避免将来有人打旗号做文章。至此,他为儿孙们改天下“户口本”,做好了一切铺垫。

司马懿的能力是举世公认的。他是一个军事大师,除了怕诸葛亮(实际上,他也不是怕,而是采取了“熬”的战略),剩下打过的仗都无败绩,甚至,东吴听说他一来,不打就逃。司马懿又是一个权术大师,他的“忍字诀”可谓是炉火纯青,但一旦狠起来,对政敌下手是又快又准。他又是“表演大师”,以假乱真,骗你没商量。

然而,司马懿精明强干,低调一生,但历史对他的评价却极低。多少年来,大多数人对司马懿异口同唾,甚至,连他自己的子孙都看他不起。史料记载:“明帝时,王导侍坐。帝问前世所以得天下,导乃陈帝创业之始,用文帝末高贵乡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东晋明帝登基后,琅琊王氏的族长王导给他讲了他祖宗司马懿创业故事,明帝听完,一头扎在床上哭道:真如您所说,晋朝的国祚怎么可能长得了呢!

司马懿之所以被后人嫌弃,就是因为他的子孙篡位夺权,而他是这一切的奠基者。曹叡当年托孤给他,他却为江山改姓司马创造了条件。假如,没有高平陵之变,假如他的后人不篡政,那么史书该怎样评价呢?那就是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当然,也有不少人为司马懿辩护:司马懿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做过曹操逼杀伏皇后这种大逆不道的举动,他虽然权倾朝野,却拒绝接受九锡的赏赐,和王莽、曹操不能相提并论。把他的子孙干的事,强加给司马懿并不公平。

然而,把曹爽家族都灭掉了,把曹家的皇亲国戚都软禁了,让自己的儿子们和兄弟掌控朝政大权,说他是篡政的始作俑者并不为过。

司马懿的智慧和谋略有哪些(司马懿临死之前)(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