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淳安的土特产(这东东越来越少了)

浙江淳安的土特产(这东东越来越少了)(1)

在我的家乡,以前村民们的住房屋顶上盖的都是些土瓦片,似指甲形状,又似蝴蝶的翅膀,所以乡亲们称这种土瓦片为“蝴蝶瓦”。

这些用本地泥巴烧制而成的土瓦片呈半圆拱形、颜色青中带黑,古色古香,纯洁无暇,它尤如一幅恢弘的历史书卷,沉淀着岁月的刻痕,散发着传承古今的文脉气息。似鱼鳞般的瓦片纵横交错整齐划一的排列在屋坡上,仰望着天空,数着星星,不失坚强和文雅,给人温暖,让人回忆……

浙江淳安的土特产(这东东越来越少了)(2)

过去乡村有专门的泥瓦匠,制坯、烧窑都是一门技术活,制造土瓦片时,先挑来黄土,堆成一大堆,埸地很大,然后在泥土中间刨个坑,浇入水,让水渗透土层。然后牵一头大水牛来,给牛蒙上眼睛,这时人牵着牛,牛跟着人在黄泥中一圈又一圈的踩踏,一直踩到黄泥变成很黏很黏的泥巴(“默默无闻”这个词我想就是这么来的)。待黄泥被踩“熟”了,泥瓦匠就开始做瓦坯子了。

做好的瓦坯厚薄均匀,规格一致,光滑熨帖,然后码成一垛垛一排排,放在太阳底下晒,待瓦坯晒干了,才可以装窑烧制。过去烧制泥瓦用的是柴火,因此在做瓦坯子的同时,村民们就要准备烧瓦的柴火,砍柴大多都在冬季农闲季节,一窑砖瓦需要上百担柴火。

浙江淳安的土特产(这东东越来越少了)(3)

浙江淳安的土特产(这东东越来越少了)(4)

在民间,旧时土瓦片还有很多用处,最普遍的是妇女、阿婆们用来纺织苎麻棉线,将土瓦片放在大腿上,因为土瓦片呈半圆拱形,刚好扣住大腿,有些大户人家这种纺线用的瓦片上面还刻有花鸟图案。纺线时将二股苎麻放在瓦片上,左手引麻右手时顺时反来回搓揉,通过手和瓦片的摩擦,纺成棉线,当然前后还有好几道工艺,最后纺织出的棉线用来纳鞋底做布鞋和缝补衣服,我想上了年纪的人,肯定都穿过这种苎麻棉线纳底的布鞋。

如今在农村,新建的房屋大都是砖混结构或者是像城里的小洋楼,屋顶要么是水泥平顶,要么是彩色琉璃瓦或水泥瓦。传统的火烧土瓦片已不见了踪迹,古老的民间烧瓦手艺,在农村也已渐渐失传了。

浙江淳安的土特产(这东东越来越少了)(5)

当我们走进乡村原野,时不时还会发现那些从老房子上拆下来的旧瓦片,它们围成一圈或一堆,仿佛像岁月的年轮,在杂草丛生中、在风雨飘摇中,仍然静守着最后的光阴,并骄傲的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昔日的辉煌。

版权归淳安发布所有,转载须告知!

作者:章公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千岛湖传媒中心淳安发布编辑部编发

巩固国卫成果,共享康美生活。

浙江淳安的土特产(这东东越来越少了)(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