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老街美食一条街(常熟游走于齿间的江湖)

常熟老街美食一条街(常熟游走于齿间的江湖)(1)

常熟老街美食一条街(常熟游走于齿间的江湖)(2)

常熟面馆中的各式浇头。摄影/吴学文

"天下常熟,世上湖山",地处江南地区的常熟自然少不了享誉天下的美食小吃。与名声在外的苏式点心同出一系,常熟小吃亦精于制作,应时当令,讲究 色香味形,滋味迥异。不仅主、配料丰富考究,烹饪技法亦有蒸、煮、炸、烙、煎、 炒、卤、烘、烤等诸般变化,各式风味在唇齿间游走,铸就常熟独一无二的美食江湖。

魔鬼名字 神仙口感——血糯

常熟老街美食一条街(常熟游走于齿间的江湖)(3)

脱皮精碾后的常熟血糯

血糯 又名鸭血糯、红莲稻,是一种籼型糯稻,脱皮精碾后米粒紫中带红,色 如鸭血,故以此名之。血糯曾经是清朝贡品,传承数百年,如今仍旧活跃在老常熟人的宴席上。血糯与糯米三七之比混合,浸泡之后上屉蒸或煮成硬饭, 以猪油、白糖、桂花炒成粥状,盛在深且广的圆盘子里,撒松子仁或红、 绿丝上桌,这便是令常熟人欲罢不能的风味炒血糯。

色如碧玉,食之不忍——青团

常熟老街美食一条街(常熟游走于齿间的江湖)(4)

填满馅料的青团

青团是江南地区寒食节传统小吃,以冷吃为宜。袁枚《随园食单》记: "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青草有艾草叶、青菜叶、浆麦草 等。青草取汁过滤后,加入水磨糯米粉揉成面团,再填入豆沙等馅蒸制。出得笼来,一个个青团碧绿诱人,清香四溢,其清新自然的风味,更是引来无数食客为之驻足。

春色喜人,饼亦醉人——酒酿饼

常熟老街美食一条街(常熟游走于齿间的江湖)(5)

常熟街头的现做酒酿饼

酒酿饼在常熟已有百年历史,馅有多种,如豆沙板油、玫瑰、咸菜等。用 面粉、酒酿和做饼皮,包入馅料裹成团,以指背压扁成饼状,入平底铛烙熟。 酒酿饼需刚出锅热吃才可口,两面金黄,面皮柔韧有酒酿的酸香味。酒酿饼是独属于春天的时令小吃,每年如约而至,过时不候,在一期一会间记录着这座城市的风云岁月。

街头风味,江湖传说——扯篷豆腐干

常熟老街美食一条街(常熟游走于齿间的江湖)(6)

饱吸卤汁的扯篷豆腐干

扯篷豆腐干这一名字来自常熟方言。常熟话里把帆船称为"驶篷船"。"篷" 指的是帆,"扯篷"就是升帆的意思。扯篷豆腐干的制作工艺别具手眼。一 块满是布纹的方正厚实的白豆腐干,垂直其对角线剞直刀,万不可切断,翻 转至另一面,垂直另一条对角线,如法剞之。轻拉两角,豆腐干呈现出一张 网的样子。用细竹签顺拉开的方向将豆腐干串起,便像一张迎风饱满的四角 船帆,竹签就是桅杆。开油锅炸至表皮老韧,沥油曝晒,至表面干结。把扯篷豆腐干一片片码于卤锅里,慢火煨三四小时,那豆腐干吸足汤水,涨 发得厉害,松松垮垮得更像一张帆了。在小吃摊上捏着竹签子来一串儿,抹 些辣酱或葱油,鲜香、多汁,口感韧而有嚼劲,心随帆动。

寒来暑往,叫醒早晨——头汤面

常熟老街美食一条街(常熟游走于齿间的江湖)(7)

淋满浇头的“头汤面”。摄影/吴学文

早上吃一碗面,对常熟人来说几乎是一种雷打不动的仪式。常熟人热衷于"赶头汤",刚换上的碧清的水下出来的"头汤面"格外清爽滑嘴,在二三十种浇头里面挑一勺配菜往上一浇,一碗面吃完,舌头胃肠被伺候得熨帖通泰了,这才算"叫醒"早晨。

生活在城市中的常熟人,兴起时仍去两朝帝师翁同龢题词的得意楼里喝茶闲聊;有了兴致,仍要逛一逛清代燕园的叠山遗作;闲暇时光,餐桌茶歇,于粉墙黛瓦的烟火人间,尝遍传统美食……在长三角财富比拼的洪流中,常熟人仍以一种从容豁达的秉性,在延续着过去富足又自在的小日子。

- END -

文丨王鸣江 余嘉

编辑 | 胡莙

原文取自《地道风物·常熟》有增减、改动

常熟老街美食一条街(常熟游走于齿间的江湖)(8)

《地道风物·常熟》图书

本文未署名图片来源于"IC photo"或"图虫创意",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IC photo或图虫创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