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姓的基本特征(带你了解了解曾姓的起源发展)

曾姓有个难能可贵的特点,曾氏家族长久以来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记录,是少有的几个来源比较纯正的姓氏之一,因曾姓先前是一家,所以对于同姓联婚,曾氏家族一向严格禁止。

所以有这样一种说法:天下一曾无二曾,现在曾姓的中国人,都是一脉传自鄫(zeng 曾)国太子巫,系出自姒姓,是真正的上古圣君夏禹的后代,名副其实的四千年。

曾姓的基本特征(带你了解了解曾姓的起源发展)(1)

起源

曾姓为传统汉族姓氏,最初发源于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苍山县)西北一带。

曾姓的主要组成,一个是姬姓,还有一个是姒姓。

第一支源自姒姓。帝尧之时,尧命颛顼帝的后裔鲧治理洪水,鲧采用堵塞之法,九年治水不成功。舜继承尧的帝位后,把鲧放逐于羽山,起用鲧之子禹来治水,禹改用疏导之术,历经13年平息了水患,封于阳翟、即今河南禹州。公元前2070年禹继承舜的帝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封建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姒姓。夏朝初,已流行用炊器甑,发明甑的氏族称曾人,是姒姓部落的一支。到夏朝中期,甑器十分盛行,曾人的地位也被提高,活动于河南方城北的缯邱。夏朝中叶,夏后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缯,子爵,缯子国在今河南方城北,缯、鄫、曾古时通用,也称鄯子国。商朝初,邮国北迂于新郑与新密市之间的潧水。商朝末,东迁今河南柘城与安徽亳州之间的层邱,也作缯邱,鄯子国是商朝的盟国。西周初,周武王灭商后封鄫为子爵,北迂到山东苍山西北。到春秋后期鲁襄公六年,即公元前567年被莒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后去邑为曾氏。姒姓曾氏的历史有4000多年。

第二支出自姬姓。西周初,周穆王南征江淮时,移封诸姬姓诸侯国于汉阳地区,穆王之裔封在缯邱,今河南方城北的姒姓鄫国的故地。曾国因扶立周平王有功,封为侯爵,国势一度强盛。春秋初,楚国逐渐强大,向北推进到淮汉地区,灭了申、吕、应、霍等小国,曾国沦为楚的附庸,被迫东迁于西阳,今河南光山西南,站国初楚灭随国,迁曾国于随地,今湖北随州,曾国不久也为楚国所灭。姬姓曾氏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

发展

曾姓在历史发展中,主要经历了源于武城,旺出庐陵,移居福建,衍播湖南,南迁广东等等。

曾氏立姓之后,主要活动在河南、山东一带,姒姓鄫子国灭后,太子曾巫逃奔鲁国,其子为鲁国季氏宰,五代孙曾参,为孔子的学生,即大名鼎鼎的曾子。

因此,也可以说山东地区是曾氏最早的发源地和发祥地。

来到秦汉时期,曾姓向河北、陕西、湖南、江西等地迁移;到了晋朝,曾氏从江西出发向浙江、江苏等地区扩展,向西部的湖南、湖北、四川移民,南方的广东也从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曾姓的足迹;接着唐朝末期,曾姓由江西南下迁往福建,随后向广东再移民。

在清朝初期,曾姓进入了台湾。

名人

曾姓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名的人物非常之多,如:

春秋鲁国孔子弟子曾参,北宋宰相曾公亮,文学家曾巩,宰相曾布,元朝散曲家曾瑞,明朝大臣曾铣,清朝湘军首领曾国藩等等;当然近现代也有很多有名的人物,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