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治疗方法(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技巧)

来源 | 耳鼻喉时空

概述

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为耳鼻喉常见疾病之一。命名较多。有渗出性中耳炎、粘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无菌性中耳炎。积液极粘稠而呈胶冻状者,又称为胶耳。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3周)、亚急性(3周-3个月)和慢性(>3周)三种。也可分为急性(<8周)和慢性(≥8周)两种。儿童、成人均可发病,儿童多见。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急性期未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

解剖

  • 中耳介于外耳和内耳之间,是位于颞骨中的不规则含气腔和通道。
  • 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4部分。

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治疗方法(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技巧)(1)

  • 鼓室为颞骨内最大的不规则含气腔,位于鼓膜和内耳外侧壁之间。
  • 向前借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向后以鼓窦入口与鼓窦及乳突气房相通。
  • 以鼓膜紧张部的上下缘为界,将鼓室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治疗方法(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技巧)(2)

  • 咽鼓管长3.5cm,位于鼻咽外侧壁,沟通鼓室与鼻咽的管道。
  • 两口:鼓室口位于鼓室前壁的上部;咽口位于鼻咽侧壁,下鼻甲后端的后下方。
  • 外1/3骨部,开放性;内2/3软骨部,平时闭合,打哈欠或吞咽时开放。

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治疗方法(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技巧)(3)

  • 鼓窦。
  • 鼓室后上方的含气腔,前与上鼓室、后与乳突气房相连。

病因

1.咽鼓管功能障碍

  • 咽鼓管机械性阻塞:如小儿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鼻咽部肿瘤等。
  • 咽鼓管非机械阻塞:司咽鼓管开闭的肌肉收缩无力腭裂病人由于肌肉无中线附着点,失去收缩功能,故易患本病。
  • 咽鼓管的清洁和防御功能障碍。

2、感染 :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

3、免疫反应:III型变态反应可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原因之一。

4、神经能性炎症机制学说、胃食管反流学说、牙错位咬合、裂腭均易引起此病。

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治疗方法(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技巧)(4)

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治疗方法(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技巧)(5)

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治疗方法(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技巧)(6)

儿童与成人的咽鼓管解剖差异

病理

  • 咽鼓管功能不良时,外界空气不能进入中耳腔,中耳内原有空气被粘膜渐吸收,腔内形成负压,中耳粘膜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鼓室内出现漏出液。
  • 中耳积液=漏出液 渗出液 分泌液。
  • 早期为浆液性,后期为粘液性。“胶耳”积液甚为粘稠,呈灰白或棕黄色,含大量高分子糖蛋白及核蛋白,呈胶胨状。

临床表现

(1)耳痛:起病耳痛,小儿夜间发作,次晨耳痛减轻,持续1-2d。 慢性者耳痛不明显。

(2)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窗,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

(3)耳内闭塞感:按捺耳屏后暂时减轻。

(4)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辅助检查

1、鼓膜检查

  • 鼓膜内陷:光锥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锤骨短突明显外突、前后皱壁夹角变小。
  • 鼓室积液时鼓膜呈毛玻璃样。
  • 失去光泽,呈黄、橙红油亮或琥珀色,慢性者可呈灰蓝或乳白色。
  • 浆液性者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
  • 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

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治疗方法(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技巧)(7)

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治疗方法(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技巧)(8)

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治疗方法(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技巧)(9)

2、听力检查:

(1)音叉试验和纯音听阈测试:传导性听力损失。

(2)声导抗测试:平坦型(B型)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高负压型(C型)示咽鼓管功能不良,鼓室有积液。

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治疗方法(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技巧)(10)

3、颞骨CT:鼓室内有低密度影,乳突部分或全部气房内积液。

4、小儿X线头部侧位片:了解腺样体是否肥大。

5、成人作鼻咽部检查:排除鼻咽癌。

鉴别诊断

1.传导性听力损失须与鼓室硬化、听骨链中断等鉴别。

2.蓝鼓膜者须与胆固醇肉芽肿、鼓室体瘤(或颈静脉体瘤)相鉴别。

3.鼓室积液须与脑脊液耳漏、外淋巴漏鉴别。

4.需排除鼻咽部肿瘤、鼻咽癌的可能。

治疗

治疗原则:清除中耳积液,控制感染、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病因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控制感染:

抗生素:红霉素、二三代头孢,成人3-5d,儿童7d

糖皮质激素:急性期,地塞米松或泼尼松,3d

(2)改善咽鼓管通气引流:

①咽鼓管吹张

②口服桃金娘油胶囊:稀化粘液

③鼻腔减充血剂

2.手术治疗

(1)鼓膜穿刺术:

部位:鼓膜的前下方或正下方,抽出积液,也可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

(2)鼓膜切开术:

适应症:液体粘稠,鼓膜穿刺未能吸尽; 反复穿刺,积液在抽吸后迅速生成、积聚;小儿在全麻下行鼓膜穿刺术不如以鼓膜切开术取代之。

(3)鼓膜切开加置管术:病情迁延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改善中耳通气,有利于液体引流,促进咽鼓管功能的修复。

(4)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鼓室探查术或单纯乳突开放术,清除病灶后行鼓室成形术。

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治疗方法(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技巧)(11)

3、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

如腺样体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手术,鼻息肉摘除术等。扁桃体特别肥大,且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有关者,应作扁桃体摘除术。

免责声明: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