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出自哪部书(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多年前,郑板桥在名画《石竹》上题了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成为了很多中国人的座右铭。如今,疫情之下,一线的医护人员,正是抱着这种凌然之气,护住我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之下我们看到了全国各地对湖北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疫情之下,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国家对我们的善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出自哪部书(岂曰无衣与子同裳)(1)

近日,几批日本各方捐来的物资上,贴着的几首经典古诗感动了不少网友。这些古诗都是用中文写的,每一首都体现着一片深情。本期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诗,希望在疫情下能温暖每一个人。

第一首是日本捐给大连的物资上写的,上面端端正正地写了14个字,这首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它来自王昌龄的《送柴侍御》: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出自哪部书(岂曰无衣与子同裳)(2)

《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是一首送别七绝,是王昌龄写给好友的。贴在物资上的后两句意思是:“你和我虽分隔两地,但青山一路相连,我们将共同经历风雨,顶着同一轮明月,我们一直在一起。”是的,本次疫情下日本自身也成了重灾区,虽然我们曾有过不好的过往,但此时面对疫情我们正是一起经历着风雨,天上的那轮明月为我们见证。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出自哪部书(岂曰无衣与子同裳)(3)

第二首,来自《诗经》中的《无衣》,这批物资是日本几个医疗机构赠给湖北的,上面用了这首诗中的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让我们来看看全诗: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出自哪部书(岂曰无衣与子同裳)(4)

这是一首曾入选课本的诗,距今已有2000多年,赞美了将士们同仇敌忾、抵御外敌的英雄气。全诗分为三小节,每一节都反复吟叹,让全诗充满着旋律之美。

第一节首句就写出了当时环境的艰苦,但诗人却用一个设问句表达了大家的齐心协力:谁说我们无衣可穿?咱们穿着同一件战袍,磨好我的刀戈,我们一起奋力杀敌。第二节和第三节,只是变换了几个字,却一样充满着豪情。这首诗之所以能流传2000多年,就是因为诗中体现出的友情和坚韧的精神,一直是我们不能丢掉的。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出自哪部书(岂曰无衣与子同裳)(5)

疫情之下,日本各方送来的这些诗,确实是令人泪目。如今的世界,早就成了一个地球村,我国在他国遇到灾难时,总是秉持大国应该有的责任感,及时提供援助,这让我们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认同和尊重,这也正是现在各国愿意与我们共同战“疫”的原因。日本民间的种种善意我们已收到,我们是一个分得清是非的民族,历史我们不会忘记,但情谊我们也将记在心头。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出自哪部书(岂曰无衣与子同裳)(6)

不过,笔者倒是有另一个担忧,有些网友在看到这些诗时,觉得很陌生,也不知道出自哪里,这就不应该了。古诗词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如今别人都能用得这么得心应手了,咱们也不能落下,不是吗?欢迎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