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咖啡散文(散文咖啡飘香)

疫情中的上海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每天漫游互联网,很多网友的留言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有意思的是他们对上海的昵称可谓五花八门,其中不乏调侃和幽默的,比如东方孟买,内地香港,护舒宝,集装箱,咖啡馆等等。在这些名称中,我觉得咖啡馆的称谓最为贴合,可谓实至名归。

作为曾经的十里洋场烟花地,旧上海的天空曾经饱受了欧美列强太多的炮火蹂躏,但西方文明的种子也已悄然进入,咖啡作为西方文化的载体从此在上海粉墨登场,这种咖啡文化影响了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并最终成为上海海派文化的元素之一。星罗棋布的咖啡屋侵蚀着上海, 在岁月纵横中渐渐地改变了上海人的气质,构筑起了上海人别致的人文特质。都说上海人比较自信,其实骨子里的底气来自于对中西方文化的接纳和融合以及海纳百川的情怀。

雨中咖啡散文(散文咖啡飘香)(1)

在最近上海热演的一部电影《爱情故事》里,一位三代修鞋匠的一句台词让上海人的咖啡情结展露无遗,这位在徐汇区永康路摆摊的修鞋匠每天保持着他祖辈流传下来的 COFFEE TIME 的习惯。可以想象,修鞋匠的祖父原本是一位生活在最底层的手工劳作者,但仅仅因为自己是在上海滩的法租界摆摊,就自觉地接受这种西洋舶来品的侵犯并乐此不疲地在家族中传承,其内心折射的是一种有别于当时大多数贫穷中国人的优雅而产生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即便生活再艰难但只要有咖啡就内心自华。看了这部电影后,我也拉上太太一起去电影的拍摄地走走看看,想感受一下昔日老上海的情调,但见洋房依旧,咖啡依然飘香,而当年的文化痕迹却已退去,只有梧桐树叶的沙沙声在默默诉说着过去的百年沧桑。真是一滴馨香入口, 却是世间百态。

第一次认识咖啡是我当一名远洋船员的八十年代,那时国门刚刚打开,电视里开始播放雀巢咖啡的广告,一句“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的广告词红遍大江南北。当年船上的伙食费虽然比较优厚,但大家还是省吃俭用,为的是节约下一点钱买进口食品,其中咖啡是大家最期待的。分到手的进口食品当然是舍不得自己吃,而是要带回去跟家人分享,或送与亲朋好友作为显摆。那时候一瓶雀巢速溶咖啡要几十元钱,对那个时候的工资收入来说完全是奢侈品了。

在进入船舶代理这个行当后,由于业务的需要经常跟外国人打交道,每次拜访客户进入人家的办公室后,客人都要礼貌地问我们“COFFEE OR TEA”,我都好不犹豫地回答 COFFEE,因为我觉得只有选择喝咖啡才能显示自己比较洋气,跟客户的距离才能拉近一点,当然也是为自己不够自信的文化底蕴壮胆助威。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自信似乎不自觉地在自己心中筑巢生根,再面对上述的询问时,我却常常选择喝矿泉水,也算是返璞归真吧。

雨中咖啡散文(散文咖啡飘香)(2)

或许是上海人内在情结的召唤抑或是 150年公司历史的暗示,我们公司的年轻员工们都非常热衷于咖啡文化,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小姐姐们,她们每天中午都三二成群去咖啡店坐上一会儿,似乎缺少了这个环节下午的活就干不动了。对这些咖啡迷来说,公司里备的咖啡是从来不喝的,因为不够档次,尽管咖啡机已是高级品牌,咖啡豆也是进口,但这些对他们来说还远远不够,他们要的是咖啡屋的氛围和服务生娴熟的制咖手法。常常听他们回来讲:“今天这杯咖啡冲的哈灵,香味和酸度恰到好处“,然后另外一个人会问:“是不是这个男服务生做的”。其中一位瑞瑞姐是我们公司的顶级品咖师,为了喝好咖啡,她报名参加了专业的制咖、品咖培训班,在她的影响下,一批业余咖啡客也变成了专业级,咖啡馆里的热度一再提高。

为了不让自己落伍,我也尝试挤进他们的队伍去享受一下那种咖啡氛围,在经过几次申请后终于如愿。这个咖啡屋名叫 PUNCH LINE,上海的高档咖啡屋通常只有英文名字,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品味。而我们去的咖啡屋据我们小姐姐们的评判可以名列上海前三。于是,简单吃完快餐,我们就赶赴位于公司附近的这家咖啡屋,它坐落于附近小区内一个小道边,我曾经无数次中午散步走过那里但从来没有发现有这家咖啡屋的存在。咖啡屋很小,大概二三十平米,有两间屋子,里边摆放了几张最简单的桌子,座椅都是没有靠背的,估计店主不希望你一杯咖啡喝上两个小时不走。咖啡屋的营业员有一男一女两位,咖啡做好后自己端, 没有人为你服务。我们几个人挑到一张空桌入座,点咖啡的事情就交给这位瑞瑞姐了,因为我除了知道“卡布蒂诺”和“拿铁”外,什么都不知道,而她能够懂得非常多的咖啡名称,其中的奥妙非常玄乎,不是行家其实是吃不出来的。比如选择“卡戎”豆中深烘,咖啡味道是百利甜酒的味道;选“夏之花”中烘,偏酸,有果香;而选“许得拉”深烘,浓郁,油脂多,偏苦。我们边喝边聊,谈话间学到了很多咖啡知识,比如我最熟悉的“卡布蒂诺”和“拿铁”,他们之间的区别其实就是加奶的比例不同,听完后我顿觉失望,原来我好不容易记住的几个洋气名字就是多加点奶和少加点奶的区别,心底里暗暗觉得有被欺骗的感觉。他们告诉我,其实喝咖啡喝的是情调,最好两三个人,男女搭配比较舒服,像今天我们这样一大群人,操着大嗓门聊天在这个店里是不太合适的,人家会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们的。我若有所思,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喝完咖啡,瑞瑞姐刷卡买单,她是买的会员卡,可以打七折。当然,小姐姐们的咖啡文化也少不了男士的参与,杰克哥是一位上海滩上的老克拉,他对美食文化的追求已经到达炉火纯青的地步,和所有的上海男人一样,他非常喜欢下厨烧菜,一道雪菜炒冬笋的菜如何才能在选料和火候上都到位我至少听他讲了三遍,但每次都听得我垂涎三尺。自然他对咖啡文化也非常的执着,日本“小蓝瓶”咖啡在上海开业那天,他冒雨赶去试吃,整整排了两个小时队才喝上,看来精致和深邃的生活品质也需要辛苦来换的,但一切都那么值得。

雨中咖啡散文(散文咖啡飘香)(3)

喝咖啡其实就是体验人生,它浸透着人生的很多哲理,有时香浓、有时酸甜、有时苦涩,但喝完后却回味无穷,唇齿留香。每天穿越于大都市的光怪陆离,在绚丽斑斓的橱窗前驻足留恋,在奋力前行的职场踽踽独行,你迷失的双眼时常会艰难的搜寻。这个时候,突然有一家咖啡屋出现在你眼前,于是你找到一张空椅坐下,跟咖啡来一次短促的邂逅,那浓香丝滑的咖啡顷刻间会化解你内心的疲劳,精神重归宁静。

是的,咖啡屋隔离了城市的噪杂,面对窗外的行色匆匆,我们只要把疲倦沉底,冲泡宁静的鲜美和阳光的泡沫,做一杯时光的佳饮,或独呡、或对饮、或三五成群,只静静地聆听岁月的脚步声从容远去。

2022 年 4 月 2 日 写于家中疫情隔离中

文章转载自:朱宏先生(2021年云隐山居客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