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20首经典诗词解析(苏轼很刺骨的一首词作)

文/张强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文化点心铺“:写文人,读诗词,讲故事,这里只讲跟文学有关的事情;

苏轼20首经典诗词解析(苏轼很刺骨的一首词作)(1)

在宋代词坛,苏轼应该是最好议论的一位词人。尽管,后世学者讥讽宋人“好以议论为诗”,但苏词中的议论,常常是以情说理,情理相容,不仅不会让人觉得厌恶,反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令人叹服。在他笔下,宋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潜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可以说,在宋词的创作上,苏轼是一个很玩得转的文人。正如苏轼这首很刺骨的词作《满庭芳·蜗角虚名》 ,很有智慧,句句直戳人心,警醒世人,读懂了受益终生!全词如下:

满庭芳·蜗角虚名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苏轼20首经典诗词解析(苏轼很刺骨的一首词作)(2)

苏轼一生饱经沧桑,历经磨难,半世飘零,但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乐观洒脱的本性。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地,苏轼都能把日子过成一首诗,这也是为什么历经千年,人们依然喜欢他的原因所在。这首词虽然是以议论为主,但并不是干巴巴地讲什么大道理,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独特的感悟,因而显得真挚感人。

词作上片由讽世到愤世,字字刺骨。首句“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直戳人心,对世间那些热衷名利的人和行为作了无情的嘲讽。词人以蔑视的眼光,称世间名利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进而以“算来著甚干忙”说明了世人追名逐利,到头来不过都是一场虚幻。这不仅是对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蝇营狗苟尘俗人生的否定。

苏轼20首经典诗词解析(苏轼很刺骨的一首词作)(3)

词人经历了无数宦海浮沉,联想到自身处境,他继而叹息道:“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其中,“事”指人世间的名利得失之事,这些事不可强求,一切自有因缘;并不是得势的人就强,而失势的人就弱,人活一世,根本无需过分在意得与失。

词人的这些感慨,并不是故作高深地说教,而是发自肺腑的感悟,有深刻的人生体验。最后,词人呐喊到“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词人希在大醉中忘掉俗世,全身远祸。由此,一个愤世嫉俗而只能无言抗争的词人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苏轼20首经典诗词解析(苏轼很刺骨的一首词作)(4)

词作过片“思量、能几许”,是紧承上片“百年里”来说的,意思是说人生能有多少时光,可以这样一醉方休;多数时候都是“忧愁风雨,一半相妨”。词人宦海浮沉,命运多舛,几历贬谪,这即词人命运的真实写照,又隐含着词人备受打压、壮志难酬的悲叹。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即使几经生死,又何必说短论长呢?此句语气愤激,表达了词人对人生忧患的怅惘,令人感慨。而后,词人笔锋一转,说道“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一个“幸”字,总领结尾,让人仿佛又看到了那个乐观洒脱的东坡先生。

苏轼20首经典诗词解析(苏轼很刺骨的一首词作)(5)

对词人而言,借酒浇愁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只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浩大无穷的宇宙中才能求得内心的宁静。结尾“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此人的心情由激愤、惆怅,重新又变得豁达开朗。词人仿佛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生命体验,词作写到此处,表明词人已经摆脱了世俗名利的苦海,在精神上获得了超脱与解放。

整首词就像作者的一次人生修行,是词人经历乌台诗案、谪居黄州等众多坎坷之后的人生领悟,洋溢着词人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与渴望,写出了词人在人生重重矛盾之中的困惑。词人一生都在积极寻求精神的超脱,始终以乐观洒脱面对人生,整首词真可谓是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的觉醒,充满智慧。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