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在追寻自我时的心理变化:追求真实的自我

作者 | 一味清欢

1998年,世界影坛同时出现两部探讨理想主义的佳作:《海上钢琴家》和《楚门的世界》,更令人惊讶的是,它们传达出截然不同的观点。

《海上钢琴家》中的理想主义更像是陶渊明崇尚的田园主义,避世、简单、纯真,不受世俗规定束缚,用生命守护内心的自由和纯粹。而《楚门的世界》则给前者当头棒喝,用荒诞的黑色幽默揭开世外桃源和现实世界一样虚伪的真相,号召人们从完美的理想主义中醒来,直面真实残酷的人生。

从某种意义来讲,《楚门的世界》可以称得上一部反乌托邦影片

01 荒诞的黑色幽默

时至今日,《楚门的世界》的剧情设定仍令人震撼不已。荒诞的设计,夸张的表情,再加上金·凯瑞的无厘头表演,都给电影奠定了喜剧基调。但幽默只是浮于表面的泡泡,当美满人生的骗局被戳破,露出里面早已烂透了的虚伪,这幽默就变成了极大的讽刺

导演彼得·威尔无疑将黑色幽默玩得炉火纯青,在我们笑得最欢的时候,毫不留情地将生活真相径直摆在我们面前,而更可悲的是,这一切都有迹可循。

楚门在追寻自我时的心理变化:追求真实的自我(1)

永远和蔼的母亲,永远温柔的妻子,永远仗义的朋友,永远友善的邻居,永远热情的路人,永远干净的街道,永远晴朗的天气,楚门周围的一切永远那么完美。但和蔼的母亲表情虚假,温柔的妻子总在尴尬地念各种广告,仗义的朋友偶尔露出意味深长的表情,友善的邻居每天在说重复的话,热情的路人像早已认识他一般,干净的街道没有一丝生活气,晴朗的天气像设定好一般。

我始终坚持认为楚门对自己的生活是早有怀疑的,正如基斯督告诉施维亚的一样,只是他没有勇气打破生来就接受的一切,于是自欺欺人地活下去。直到消失22年的父亲突然出现在他面前,这场布满裂缝的骗局开始崩塌。

楚门在追寻自我时的心理变化:追求真实的自我(2)

影片从三层上帝视角来看楚门的故事,将黑色幽默发挥到极致。

第一层上帝视角无疑是观看楚门秀的观众,酒吧女服务生、泡澡的老头、坐在沙发上的老太太、监控室里的保安,他们将楚门当作一个娱乐或笑话,随楚门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就像我们看的影视剧一样,只不过当节目播完时,他们毫无负担地选择换台。

楚门在追寻自我时的心理变化:追求真实的自我(3)

第二层上帝视角是以基斯督为首的创作楚门秀的团队,他们监督楚门的一举一动,楚门稍有不对,就会想尽办法将他的生活轨迹强制拉回正道,如随时将出现在楚门身边的可疑人员带走。与普通观众不同,他们更多的是将楚门看作一棵可以带来巨大利益的摇钱树

第三层上帝视角是我们,没错,导演心机地将观看电影的我们也设计了进去,让我们掌控楚门秀的来龙去脉,楚门、配角、观众、基斯督,我们清晰地获知他们的举动和想法,然后产生自己的感悟,甚至细思极恐地觉得自己就是楚门,人生也在被未知的力量操控。

楚门在追寻自我时的心理变化:追求真实的自我(4)

荒诞的黑色幽默之下,导演彼得·威尔极具野心地布了一局很大的棋,将所有人都精准地算在内,用喜剧的手法揭露出一个残酷的生活真相:你我皆楚门,我们的人生不由自主。

02 矛盾的理想主义

《楚门的世界》最戏剧化的地方在于,基斯督竭力为楚门创造了一个无忧无虑的世外桃源,而楚门在得知真相后,最终选择走出去体验真实的人生。这种戏剧化背后传达出一种矛盾的理想主义。

第一,理想主义与个人的矛盾

影片结尾,基斯督劝说楚门留在桃源岛时说:“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虚假,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但在我的世界,你什么也不用怕。”

基斯督屏蔽了外界的虚伪和残酷,为楚门提供了一个完满的人生,幸福的家庭、轻松的工作、舒适的居住环境,这是大多数普通人终其一生都可能无法企及的理想,但楚门却轻易拒绝了。

楚门拒绝的原因很简单:这不是他想要的真实人生。

楚门在追寻自我时的心理变化:追求真实的自我(5)

人的思想总是很奇怪,当身处充满苟且的现实世界时,他们竭尽所能地去追寻诗和远方的田野,可当置身于无忧无虑的世外桃源,他们又想体验现实世界的真实人生。

理想主义和个人之间的矛盾大概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理想的生活永远在别处。”

第二,理想主义与群体的矛盾

影片中,桃源岛上的一切都在围绕和配合楚门,在这样的前提下,就不得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来实现完美的楚门世界。

为避免楚门发现真相,楚门的父亲和施维亚被强迫消失;楚门发觉真相后,对美露进行了逼问,差点造成美露精神崩溃;还有一些扮演路人的演员,总是在承担楚门不时造成的鸡飞狗跳。

楚门在追寻自我时的心理变化:追求真实的自我(6)

理想主义的实现,往往需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例如《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特里克兰本来生活优裕,家庭美满,但突然对艺术着了魔,为了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他抛妻弃子,伤害了家人。

理想主义与群体的矛盾就在于,在实现理想主义时,永远无法顾及到所有人,总有人的利益会受到侵害。

第三,理想主义与现实的矛盾

影片中基斯督想方设法给楚门创造一个完美的世外桃源,但可笑的是,它完全是虚假的,现实中不可能存在这么美好的世界,所以观看楚门秀的观众才会日以继夜地追剧,只为寄托无法实现的感情和理想。

理想主义与现实之间永远是相互排斥的,现实永远无法达到理想世界的模样,所有的理想世界都存在于假想中,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我们只能在大脑里想象它的美好安适,却知道它永远不可能出现在现实中。

楚门在追寻自我时的心理变化:追求真实的自我(7)

理想主义与个人、群体和现实的矛盾,就注定理想主义终究破灭,只有回归现实,不断在现实中寻求进步,才能朝理想世界迈进。

03 追求真实的自我才是人生唯一主题

影片结尾,楚门问基斯督:“什么都是假的?”

基斯督回答:“你是真的。”

尽管楚门的前30年人生活在一个完美的骗局里,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演戏,每一件事都是虚假,但有一件事是真的,那就是楚门是真的,与楚门自身有关的东西,知识、爱好、习惯、性格,都是真的。

换个角度想一下,如果把这30年看作人生的一个奇遇,那么谁又能说楚门的人生是虚假的呢?

导演彼得·威尔在揭开命运不由自主的真相后,最终还是给我们保留了一点希望。世上的一切都可能是假的,除了一个人的自我。只要人的思想还自由,就拥有抵御虚假世界的力量,就像楚门所说的,“你无法在我脑内装摄影机。”

楚门在追寻自我时的心理变化:追求真实的自我(8)

楚门当然知道外面的世界没有桃源岛那么美好,可能危机四伏,可能更加虚伪,但他还是推开了那扇通往外界的门走出去。他不是不害怕,只是他更希望体验真实的人生,做一个真正的普通人。

我不禁想起《海上钢琴家》里的1900,与楚门主动走出桃源岛不同,他一生都将自己困在船上,从未踏足过陆地半步。船上就是1900为自己构建的世外桃源,不受世俗规则束缚,他随心所欲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流淌在单纯美好的音乐世界里。

1900也曾想过走出去,但站在通往陆地的船舷上,望着远处无边无际的城市,他却步了。他明白自己适应不了复杂的世俗世界,于是洒脱地扔掉帽子,转身返回船上,不再产生去陆地的想法,将全部身心都专注在音乐上。

楚门在追寻自我时的心理变化:追求真实的自我(9)

楚门和1900看似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但其实本质都一样,无论是楚门踏出通往外界的第一步,还是1900返回船上的转身,都是遵从内心的声音做出的真诚选择,那是最真实的自己发出的声音。

或许说来说去,两部电影都在告诉我们最简单的道理:无论外界真实或虚假,都要追求真实的自我,这才是我们一生唯一的主题。

清欢简介:

一味清欢,90后天蝎女,爱写作爱自由,愿携清欢一味,度人生百年。一味清欢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