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包拯才是被黑得最惨的人(包拯才是真正的)

导语

​在我们的印象里,古代的皇帝大多都过着神仙般的日子。朝堂之上无数能人志士俯首称臣,后宫之中锦衣玉食美女如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能决定一个人的荣华,亦能掌握一个人的生死。一切的一切,皆以皇帝的意志为尊,谁要是敢忤逆圣意,便是有两个脑袋也是不够杀的。

然而,宋朝的皇帝却并没有那么好当。宋朝重文轻武,对文臣的礼遇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之初便立碑起誓表示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的人,之后的皇帝也不敢违背祖宗定下的规矩,所以宋朝的文人享有一定的言论自由,很少有官员因为直言纳谏而被杀,这一点,在仁宗朝尤甚。

宋仁宗出了名的宽容、仁厚,善待大臣,体恤民生,因此,仁宗朝的大臣可以说是相当肆无忌惮。

宋仁宗遇刺案

原来包拯才是被黑得最惨的人(包拯才是真正的)(1)

宋仁宗剧照

一次引起争议的升迁

庆历八年(1048年),仁宗的宠妃张美人因在坤宁宫事变中“护驾有功”(详见宋仁宗遇刺案)而被擢升为贵妃,地位直逼皇后。文武百官对皇帝宠幸张贵妃很是不满,但升迁妃嫔属宫中事务,文官们不便指手画脚,思来想去,便把矛头对向了三司使张尧佐。

张尧佐是张贵妃的伯父,进士出生,本在地方任职,凭借着张贵妃的关系一度仕途通达,先后加官为龙图阁直学士、端明殿学士,差遣职务一直做到三司使。

原来包拯才是被黑得最惨的人(包拯才是真正的)(2)

张美人剧照

找准了方向,弹劾张尧佐的劄子便向雪花般飞向了仁宗的龙案。弹劾的内容千篇一律,无外乎尧佐无能、外戚专权之类。张尧佐也许不能算是能吏贤臣,但也不至于平庸无能,他在张贵妃得宠前便已考中进士,且在法律和吏治方面都很有建树。至于外戚专权,更是危言耸听。三司使为计相,管理税收财务,地位在参知政事、枢密副使之下。

谏官的套路仁宗早已司空见惯,美人在侧,因此将弹劾的劄子抛在一边,不予理会。

三十六计,”拖为上计

仁宗对付谏官的办法就一个字:拖。他本以为他不理这些大臣弹劾张尧佐的劄子,时间一久,这些官员便会渐渐将这件事淡忘,这样既不得罪文官集团,又讨好了美人。

哪知偏偏有个不识相的一奏无效,再上一奏,锲而不舍,令仁宗很是头疼。这个不识相的在历史上的名气可比他同时代的范仲淹欧阳修要大得多,在普通老百姓的心中更是神一样的存在,他便是大名鼎鼎的包拯。

原来包拯才是被黑得最惨的人(包拯才是真正的)(3)

包拯剧照

包拯三番五次的上疏令仁宗头疼不已,刚好这时候监察御史何郯因母亲年迈请知汉州,临行前苦口婆心的向仁宗纳谏,仁宗于是做顺水人情免去张尧佐三司使的职务,改为宣徽南院使、淮康节度使、景灵宫使、群牧制置使。这“四使”,都是闲差、虚职,待遇不低、职权不高,其中宣徽南院使掌管内侍的人事档案管理,负责郊祀、朝会、宴享礼仪,以及一切内外供奉、都检的把关、监督,身份较为尊贵。

本以为这样可以堵上谏官的嘴,但是仁宗还是错了,谏官们似乎已经杀红了眼,在他们的眼中,张尧佐已经是王莽、杨国忠这样的人物,十恶不赦,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那还能容得下他安享富贵。

古代的“喷子”有多厉害

恰在这时,秀州地震。在古代,自然灾害常被归咎于皇帝的失德所致。于是谏官们找到了攻击的由头,包拯上了一道长长的奏章,表示秀州地震完全是因为仁宗对张尧佐过分的拔擢,导致天怒人怨,监察御史王举正更是以罢官威胁仁宗罢免张尧佐。

谏官们在朝堂上说的嗓子冒烟,仁宗仍不为所动,于是谏官们要求跟仁宗展开廷辩。所谓“廷辩”,就是当面与仁宗争谏,让大臣们评评谁有理。“廷辩”是朝廷赋予谏官们最后的权力,也是最有力的武器。试想,皇帝一人怎能说得过数十位靠嘴皮子吃饭的饱学之士?因此,仁宗想竭力阻止廷辩,盛怒之下,说:“节度使不过是个粗官,有必要争论吗?

这句话可是捅了马蜂窝,殿中侍御史里行唐介当时站在后面,他扒开众人,噌地蹿到前排,质问仁宗:“节度使之职,太祖太宗都曾任之,岂能以粗官论之!”

仁宗被怼的哑口无言,甩袖想走。这个时候,包拯的胆大派上了用场,他上前一把拽住仁宗的衣袖,不让仁宗走,二人就站在朝堂的出口处,包拯滔滔不绝地讲着任人唯亲的弊处,说到激动处,唾沫星子四溅,仁宗挣脱不得,只能用宽大的袖子遮住脸,捂住鼻子。几番拉扯后,才匆匆下殿,回到后宫,狼狈不堪。

原来包拯才是被黑得最惨的人(包拯才是真正的)(4)

宋仁宗剧照

张贵妃见仁宗这般狼狈,便上前询问。仁宗气不打一处来,一边用衣袖擦著脸,一边不耐烦地说:“今天包拯上了殿,唾沫都溅到我的脸上了,你只管要宣徽使,不知道包拯是谏官吗?”

张贵妃吓得连忙请罪,承诺自己从中疏通,要求张尧佐主动辞去一些职务,以平息这场争端。

结语

最终,张尧佐的“四使”被减掉两个,只任命为淮康节度使和群牧制置使。谏官们在这场权利的斗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而包拯的表现,无疑是最亮眼的一个。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大热的电视剧《清平乐》也将这一事件搬上了银幕。而被人诟病竟然是剧中包拯的形象。

原来包拯才是被黑得最惨的人(包拯才是真正的)(5)

原来包拯才是被黑得最惨的人(包拯才是真正的)(6)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包拯的形象就是皮肤黝黑,额有月牙。事实上,这个形象只是后世戏文中经过艺术加工过的形象,历史上,包拯皮肤白皙,清秀俊郎,是标准的白面书生,额头上当然也没有月牙。而关于他的身世,民间传说中多说他家境贫寒,从小遭父母遗弃,由兄嫂抚养成人。事实上,包拯从小生活在一个健康富裕的家庭中。关于包拯的品性,民间传说中包拯耿直公正,不畏强权,这一点倒是跟史实相契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