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地宫最终出土了几枚舍利(刘立夫法门寺的那颗舍利)

中国本来是没有舍利的。中国的道家,有的可能会练成“内丹”,但内丹长什么样谁也没见过。舍利不仅可以看得见,而且五颜六色,坚硬无比。舍利是高僧圆寂后经火化烧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

有人不以为然:“舍利不就是人身上的结石吗?”有这种想法的人,建议去火葬场看看。结石那叫“病石”,即使没有烧成灰,也不过是碎石而已,哪里会有光泽?

《金光明经》云:“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这种稀罕之物,一定是经过长期戒、定、慧修行的某些高僧大德才会有的大福报。近代的弘一法师(李叔同)据说留下约2000颗舍利。

法门寺地宫最终出土了几枚舍利(刘立夫法门寺的那颗舍利)(1)

你也许能在寺庙里面见到某个高僧的舍利,但未必能够见到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因为全中国目前仅发现4枚。

释迦牟尼佛不是出生在古天竺国吗,他的舍利怎么会到中国?

这得做个简要介绍。释迦牟尼与中国春秋时期的老子、孔子时代接近,公元前5世纪,佛陀涅槃,他的弟子们用香木焚其遗体,留下八升四斗舍利。这些圣物,被当时的8个信仰佛法的国王所瓜分,并起塔供养。又过了两百年,到公元前3世纪,与中国的秦始皇几乎同时的古天竺孔雀王朝出了一位阿育王,几乎统一了古天竺全境。这位阿育王不像秦始皇那样信奉法家,“以吏为师”,他笃信佛教,第一次将佛教钦定为国教。虔诚的他,竟然做出一个匪夷所思的举动,一夜之间役使鬼神,将八万四千颗佛舍利分送到世界各国起塔供养。

这事多少有些传奇。但中国的古文献确实提到,秦始皇时,有僧人室利房等人来到朝廷传法,秦始皇却不感兴趣,还将这帮夷人关进了大牢。不过,这些夷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利用“神通”弄开了牢门,连夜逃遁。

秦始皇虽然瞧不起佛教,但是佛舍利最终还是传到了中国。文献上说,传来中国的佛舍利共有19颗。这19颗舍利,现在知道的,那颗佛头盖骨舍利在今天南京的牛首山,一颗佛牙舍利在京城的灵光寺,还有一颗佛的头发舍利(“佛螺髻发”),埋在杭州的雷峰塔下面。小时候读鲁迅写的《论雷峰塔的倒掉》,还以为那个雷峰塔是用来镇白娘子的。其实不是,塔是用来存放舍利的。

当然,还有一颗特别珍贵的,而且产生过巨大历史影响的,就是西安法门寺地宫里的佛指舍利。

法门寺地宫最终出土了几枚舍利(刘立夫法门寺的那颗舍利)(2)

在所有佛舍利中,有4颗指节舍利传到了中国。文献上说,这4颗分别藏在4个地方:一为五台山,一为终南山,一为泗州普王寺,一为扶风法门寺。几经沧桑,其他三处的宝物下落不明,唯有扶风法门寺那颗佛中指舍利仅存。

扶风就是西安郊外的扶风县。在古代,长安附近有两个郡,左冯翊,右扶风,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级别。扶风西北有个地方叫岐山,就是《封神榜》上元始天尊命姜子牙修道的岐山,当然是块风水宝地,佛指舍利藏在这里理所当然。岐山现在划给了陕西宝鸡市,不过离西安不远,开车也就两小时路程。

西安附近的那颗佛指舍利,大约在东汉晚期才受到关注。为保护这颗舍利,专门建了一座庙,叫“阿育王寺”。其实,在中国藏放佛舍利的建筑都可以叫这个名,比如杭州的雷峰塔就叫“阿育王塔”。塔或寺是有关系的。在古天竺,塔最初就是保存佛舍利的土石台子,梵名为“窣堵波”,汉译为“墓冢”。后来,因塔建庙,塔与寺也就合为一体,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寺庙都立着一座塔,成了一种标志,有的用来安置舍利,也有的用来存放佛经或其他遗物,功能有所延伸。估计东汉时岐山建的那座阿育王寺就是佛指舍利塔,规模未必宏伟,因为一开始中国还没有出现“舍利崇拜”。

到了北魏的时候,这座墓冢被打开,信徒纷纷来朝觐,阿育王寺于是名声大振,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圣地之一。不过,当时的佛塔才4层高,木式结构。汉唐时代的佛塔都是木式结构,宋明以后才改用砖式结构。

真正让阿育王寺闻名于世界的,是在唐代。唐高祖李渊对佛教兴趣虽然不大,他看重的是与他有“亲缘”关系的道教(因为老子也姓李),但不知为何,正是这位唐朝的开国皇帝将阿育王寺改了名,叫“法门寺”。这个名字显得更大气,也更加中国化。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还专门重新修了一个塔,将佛指舍利赐名为“护国真身舍利”。这性质就不一样了,意味着这枚佛指舍利与大唐王朝的命运紧密相连。从此,法门寺就成了唐朝的皇家寺院,占地近万亩,分24院,先后度僧尼24万人入寺,规模之宏大,寺宇之辉煌,令人惊叹。

唐朝诗人张仲素曾写了一篇《佛骨碑》文,上面提到每隔30年法门寺地宫才打开一次,开则必有瑞应,岁熟年丰。实际上,唐朝的皇帝分别于公元631年、659年、704年、760年、790年、819年、873年先后七次打开地宫,敕迎佛骨到宫中供养,共8位皇帝参与,年份相隔也不全是30年。

这8位皇帝分别是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肃宗、唐德宗、唐宪宗、唐懿宗、唐僖宗。后面的两位皇帝唐懿宗、僖宗是父子,因为唐懿宗迎接佛骨到内廷供养的当年就去世了,继位的唐僖宗第二年才将舍利送回法门寺,所以,873年、874年算一次,涉及两位皇帝。

也就是在公元874年,唐僖宗诏令法门寺地宫封门,不再打开。这个时候离唐朝的灭亡只有33年了。从此,这枚“护国真身舍利”连同数代帝王供奉它的奇珍异宝,还有大唐王朝的光辉,一并埋藏在地下,整整1113年鲜为人知。

法门寺地宫最终出土了几枚舍利(刘立夫法门寺的那颗舍利)(3)

光阴如梭,时间来到公元1987年。

年久失修的法门寺塔已然倒塌,剩下残垣断壁,施工队在清理塔基时,在杂乱的砖石下意外地发现一座堪称世界之最的佛塔地宫。那地宫形如隧道,自南向北,依次为漫道、平台、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六个部分。其中立有两块碑,一个叫《物账碑》(全称《监送真身使随负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衣服账碑》),一个叫《志文碑》(全称《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竟然将唐朝历代帝王迎奉佛骨舍利的盛况,还有唐朝最后一次供奉舍利的物品、数量、规格、质地及供奉者的姓名交代得清清楚楚。谁说古人做事不认真,比现在还认真,甚至认真得只能用“虔诚”二字来形容。有了这个《物账碑》的名单,考古人员一件不差地搞清了地宫里面2499年出土文物的名称。

这两千多件文物,件件都是宝贝,样样都是珍品,要知道那可是皇家规格,而且还是中国最强大的大唐王朝的皇家规格。谁也想不到,里面竟然有武则天的石榴绣裙(插图1),玄奘的纯金锡杖(插图2),唐僖宗的完套御用茶具(插图3),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金银法器,宝函经书(插图5)。那么多宝物,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只能说是“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难怪考古学家宣称“地宫一开,便是半个盛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称这是“世界第九大奇迹”。

还没有说完呢,这个世界第九大奇迹的灵魂,不是金银法器,也不是宝函经书,而是那颗佛指舍利。对于佛指舍利而言,前面那些奇珍异宝,就只能算是配套物件而已。

巧合得很,当年的5月10日上午,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四月初八,为佛诞日。工作人员在一个八层套装的宝函里面发现了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一枚释迦牟尼佛指骨真身舍利。单是这个八层的宝函就与众不同,最外层为檀香木函,里面套装三个银宝函、两个金宝函、一个玉石宝函和一座单檐四门纯金塔,并以丝带包裹,是唐懿宗赐赠的。

这枚佛指真身舍利呈乳黄色,上有裂纹,白色霉点分布其上,与文献记录一致。唐代佛教史家道宣《广弘明集》记为:“其舍利大如人指骨节,长二寸许,色白光明,如别图状。”法门寺《真身志文》更具体:“长一寸二分,上齐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隐痕,色白如雨少青,细密而泽,髓穴方大,上下俱通,二角有文,文不并彻。”因宝函内浸有保护液体,颜色略发黄是正常的。这枚佛祖左手中指第二节指骨舍利在法门寺地宫里沉睡了一千多年后,终于重见天日。

有人突发奇想,佛舍利真的有那么神奇,能否可以人工制造呢?

完全不可以。法门寺同时还发现的3枚“影骨”舍利已经告诉你答案。影骨是人工做的,有点以假乱真的意思,目的是为了保护真身,想仿制是不可能的。

研究人员发现,这枚佛指舍利为朗斯代尔晶体,为自然界最坚硬的陨石钻物质,只存在于地球形成初期,其坚硬度属于陨石级别。这就叫不可思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