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中最受欢迎的运动前十 冬奥的弯头拐杖

2022年2月3日(北京冬奥开赛第二日),四场冰球比赛将分别于国家体育馆和五棵松体育中心开赛。其中,12:10于五棵松体育中心开赛的冰球比赛是捷克-中国的女子组预赛。

冬奥中最受欢迎的运动前十 冬奥的弯头拐杖(1)

作为冬奥比赛中对抗性最强的一个项目,冰球战况的激烈程度历来堪称“令人窒息”。因而这项运动虽然观赏性较高,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体验——那不如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古代类似冰球的人人皆可参与的传统体育项目。

一、谁能不打“步打”?

入选冬奥会的冰球为现代冰球,最早由十九世纪末的加拿大体育爱好者发明。其使用的主要装备是球鞋、球刀、护具和弯头球杆。但在现代冰球被发明之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其实就已经有了类似的传统体育项目——步打就是其中之一。

冬奥中最受欢迎的运动前十 冬奥的弯头拐杖(2)

“步打”最早出现于唐代宫廷,参与者在地面徒步持弯头手杖击打小球。有观点认为步打就是马球的“删减版”。唐代马球在统治阶级非常流行,唐玄宗作为帝王甚至都练出了一手打马球的好本领。故为了博得帝王的青睐,后宫体弱胆小而不善马球的女子便发明了与马球有些相似,但又更适合妇孺的步打。

唐代宗时,诗人王建描绘了宫中女子玩步打的画面:“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毯,一半走来争跪拜,卜棚先谢得头筹”。由此可见,至唐代后期玩步打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清明前后的民俗。曾经宫中女子为博君宠爱而发明的步打,随着欢声笑语而越过宫闱的高墙,来到了寻常百姓的家中。

冬奥中最受欢迎的运动前十 冬奥的弯头拐杖(3)

二、谁能不爱“捶丸”?

唐以后,走入民间的步打广受追捧,就连经常只有“三分钟热度”的孩童都热衷于此。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宋代《蕉荫击球图》绘有两个稚童在园中玩步打的场景。一些宋代的瓷枕也以儿童玩步打的画面作为主要装饰图案。

冬奥中最受欢迎的运动前十 冬奥的弯头拐杖(4)

而在同一时期的北方辽、金等地,一种名为“捶丸”的类似游戏也非常盛行。且因为步打和捶丸十分相似,南北的交流又越来越多,这两种运动便逐渐融为一体,且统称“捶丸”。

这时的捶丸比赛有团体战和个人赛之分,所用的球棍有扑棒、杓棒和撺棒之别。前两种球棍主要用来打高球或远球,第三种球棍则主要用来打地滚球。且为了在确保捶丸趣味性的同时降低成本,人们还常用木质更为结实的“赘木”(即树疙瘩)制作捶丸用的球。在比赛过程中,配合不同的比赛形式和计分方法,人们还归纳出了26条处罚条例……如此看来,要想玩好捶丸古人恐怕也得像记背“四书五经”一样好好熟读捶丸规则。

三、《丸经》与传统体育观

元明时,捶丸这项运动仍旧风靡全国,与捶丸相关的制作技艺、游戏规则等逐渐定形——集大成的《丸经》应运而生。当“好事者多尚捶丸”,相对公平和规范的游戏规则自然不能缺席。而作为我国第一部体育专著,《丸经》不仅详细梳理了捶丸的装备制作和比赛规则,还涉及参赛者的道德和心态教育,蕴藏着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观。

冬奥中最受欢迎的运动前十 冬奥的弯头拐杖(5)

虽然捶丸是一种对抗性运动,《丸经》却非常强调“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荣辱精神。“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丸经》即继承了这样的意志:“捶丸之式,先习家风,后学体面。折旋中矩,周旋中规。失利不嗔,得隽不逞若喜怒见面,利口伤人,君子不与也。”显然,虽然捶丸是一种运动项目,但古人并不单纯将捶丸比赛的输赢视作这项运动的一切——能通过实践正己修身才是人们追捧捶丸运动的根本。

同时,《丸经》还强调平和心态与守信美德。为了劝说参与者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坊间曾有“废球棒,磨靴底; 眼睛饱,肚里饥; 桦皮脸,拖狗皮; 输便怒,赢便喜; 吃别人,不回礼”之类的俚语,《丸经》便将其收录并加以肯定。也是为了更好提倡诚实守信,《丸经》将一些较为典型的作弊或耍赖案例收录并予以辛辣的批评。

冬奥中最受欢迎的运动前十 冬奥的弯头拐杖(6)

作为一项深入民间的传统体育运动,捶丸在近千年的发展中成功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相适应,成为一种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寓教于乐的“国民运动”。虽然运动的强度远不如今天的冰球大,运动的娱乐性也较强,但捶丸作为一种能在南北各地普遍开展的运动也不啻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