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关系(21世纪人才培养的标准)

我家儿子今年上高二了,经常会听到同事说这样一句话:“再有一年多你就解放了”,对于这句话,我们大部分家长的理解是孩子考上大学后,作为父母的我们就完成任务了,万事大吉了。这种观念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父母的心声。父母们不惜一切代价,付出了大把的时间和金钱,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如果我们的观点就像我同事说的,孩子考上大学后就不用操心了,就会顺理成章的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种观点是极不负责任的。真正决定孩子一生发展的,是孩子上完大学后,能否顺利的融入社会,能否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关系(21世纪人才培养的标准)(1)

那么,我们到底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是这个社会需要的呢?

我们对于孩子的培养,如果比作是生产产品,那么这种产品必须要符合一定的标准才算是合格的,不符合标准的就会被淘汰。并且随着标准的更新,如果之前合格的产品不能满足新的标准,那么一样也是会被淘汰的。而当今社会需求的人才标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培养的孩子的方向也应相应的发生变化,否则最后只能被社会所淘汰。

自然界进化的法则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从农耕文明时代过度到工业文明时代,然后又用极短的时间进入到当今的生态文明时代。

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关系(21世纪人才培养的标准)(2)

每个文明时代都有不同的用人标准。

在农耕文明时代,社会处于层级化社会,下级服从上级,上级对下级负责。在层级化社会,人最宝贵的品格是老实本分、服从命令,人的主要工作是根据上级的安排,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因此农耕文明时代选用人才的标准是老实、听话、服从命令。

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运用科学技术控制、掠夺资源,期望通过科学技术改造自然。那么有知识、有文化、有主动创新精神、有主体意识、赞颂自我奋斗的人就是工业文明时代需要的人才。

现在已经是生态文明时代,是平权社会,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如果还要求孩子老实、听话、服从,那就错的太离谱了。但是好多家庭教育还留着农耕文明的影子,太多的家长还是要求孩子听话。

孩子为啥要听你的?你说的一定对吗?

听话的孩子会咋样呢?最起码一点,如果我们培养了一个听话的孩子,他的成就永远不可能超越父母,因为他只会听话照做,早就丧失了主动创新的能力。

当今是生态文明时代,现在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掠夺资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如今物质极大丰富,对于孩子来说,物质的满足已经无法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了,现今的孩子需要的是父母高质量的精神陪伴。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当今生态文明所需要的,因此,现今选用人才的标准也改变了。

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关系(21世纪人才培养的标准)(3)

21世纪人才的标准。

1、学会学习。培养孩子掌握学习的五大智慧,那就是听清符号、理解意思、体会与想象、实践与观察、反思与总结五个步骤,能够透过符号学到真知。现在是终生学习的时代,我们每一刻都在成为古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如果不学习,是无法跟上时代的脉搏的。大学毕业只是一个开始,绝不是学有所成的结束。

所以,我们培养的不是听话、被动做事的孩子,而是有主动学习精神,能够坚持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地成长自己。

2、学会生存。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存能力,无论孩子遇到什么样的环境,都能泰然处之,和谐相处。如果我们从小挑剔、指责孩子,就是在破坏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因为孩子也跟我们学会了挑剔和指责,当孩子进入到一个新环境时,他也会挑剔,引起各种不满,无法适应新的环境。

所以我们要让心柔软下来,不要总是挑剔孩子的缺点,而是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跟我们学会,把眼睛盯在好的地方,多发现新环境中对自己有利的地方,这样他才能够适应环境,满足生存发展的需要。

3、学会发展。不断探讨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开发自己潜在的能力,要以自身成长为目标。认识到学习只是训练思维的一种手段,提高思维的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可塑性,踏入社会时,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孩子的人生目标应该是以成长为目的,而不仅仅是要考取哪所大学,生态文明下要学会不断地发展自己。

4、学会与人相处。现在生态文明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学会与其他人合作,跟同伴展开良性的竞争。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能够与人融洽的相处,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因为如果仅仅是自己优秀而无法跟其他人合作,那是无法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这时候恐怕最多的是感慨自己怀才不遇罢了。

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关系(21世纪人才培养的标准)(4)

为了把孩子培养成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我们应该把自己塑造成有宏观视野、有战略眼光的父母,按照新时代用人的标准,把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成为新时代社会的顶端人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