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扭曲的最佳旅行方法(你是不是也这样)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茜 通讯员 张玥洁

出去旅行是很开心的事,但如果在旅途中出现晕车,那简直糟糕透了,冒冷汗、恶心、呕吐,不仅身体难受,引起疲劳,还严重影响旅行的心情。

调查显示,人群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有晕车问题。

时间扭曲的最佳旅行方法(你是不是也这样)(1)

(图片来源于CFP)

晕车到底是不是病?为什么看手机时晕车会更严重?如何缓解晕车?对此,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慈军做了详细解释。

晕车是病吗?

首先,晕车即晕动症,在临床上不属于疾病,而是身体受外界环境变化,而产生过于敏感的机体反应。目前最广泛被接受的是“感觉冲突”假说。

慈军主任说:“通俗地解释,就是当乘客坐在汽车座位上时,视觉处在一个静止的局限空间里,但耳朵里的前庭系统却感觉到了汽车加速、转弯等运动刺激。大脑接收到的信息互相矛盾,于是就产生了晕车。”

而晕车的人自己开车的时候往往不晕车。主要原因就是司机控制方向盘时,对运动状态有预判,不会有“感觉冲突”,很少出现感觉输入之间的不匹配。同时,开车的时候大脑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大脑皮层高级中枢高度兴奋,也会对前庭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哪些情况会加重晕车?

汽车通风状况差,封闭环境里的各种气味,会让人更容易晕车,如汽油味等。

司机的驾驶习惯。司机驾驶时经常猛踩刹车、油门或迅速转动方向盘,乘客的大脑“处理不过来”就更容易晕车。

个体差异。天生较容易晕车,以及本身就存在某些健康问题的人群晕车风险更高。

乘车时的状态。太累了,状态不好,会更容易晕车。太饱了,对胃部平滑肌的刺激增加,会更容易呕吐。饥饿状态下血糖低,如果引起连锁反应,会加重晕车的不适感。

乘车时看手机。看手机会将视线焦距在静止的局部,让大脑的判断更加混乱,加重晕车反应。

几个简单有效的防晕车方法,关键时刻拯救你的旅行!

建立耐受。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有一阵子经常坐车,习惯了之后,晕车也会跟着减弱。

乘车时尽量坐前排,不要看手机,多看窗外或者闭上眼睛。看窗外时,眼睛也会和身体一样,意识到自己在运动,可以适当减轻感觉上的矛盾。眯眼休息,则是直接阻断来自视觉上的信息输入。另外,仰卧躺着也可以减轻晕车症状。

准备一些晕车药物。常见的如茶苯海明片。这类药物能减少神经冲动传入频率,并且能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而减少胃肠道的运动,从而减轻恶心和呕吐,中短途旅行一般在服用30分钟后起效。市面上还有常见的如东莨菪碱贴片。长途旅行可提前4-5个小时贴,药效可维持2-3天,一般贴在一侧耳后,没有头发的干燥皮肤上。

避免过饱或者过饥时乘车。

携带一些姜片、橘子皮、风油精,时不时闻一闻。或者及时开窗通风,增加空气流动性也能有效减轻症状。

穴位按摩。指压按摩内关穴,(掌侧前臂正中,腕横纹上三指)或揉按神厥穴(肚脐)可以有效帮助预防、缓解晕动症。

平时适当进行一些锻炼平衡能力的有氧运动,提高小脑平衡能力和肌肉反射能力,改善身体素质。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