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名言励志短句(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原词:

一剪梅 游蒋山呈叶丞相

辛弃疾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江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辛弃疾名言励志短句(桃李无言下自成蹊)(1)

赏析:

辛弃疾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南宋豪放派词人。他一生力主抗金,却遭当时的主和派弹劾,仕途郁郁不得志。其词作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又不乏想象绮丽,细腻柔美之作。辛弃疾始终以恢复中原为己志,将满腔的爱国热情和对国家民族的兴亡忧虑融入其词作中,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

题目中的叶丞相即叶衡,和辛弃疾关系密切,也是著名的抗金人物。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作者正是得到了叶衡的推荐,第二次赴建康上任江东安抚使参议官。而后不久,叶衡入京拜相。这首词正咏此事。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词人送罢友人,又一次来到蒋山看景。“独立苍茫”引自杜甫《乐游园歌》中一句“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词人孤独地站在蒋山上,天苍地阔,孤寂愁苦无人诉说,只能借酒浇愁。或许是出于对友人的不舍和想念?或是因为壮志难酬心生的愤懑无助?可能都有吧!“日暮天寒”写明时间和季节,同样出自杜甫《佳人》中那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词人以杜甫诗中那个幽居深山无人识的绝代佳人自喻,道出胸中才华无处施展的寒凉之感,可谓一箭双雕。“归去来兮”借用陶渊明在《过去来兮辞》中首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文意,既点明词人并非第一次来蒋山,又蕴含着词人抱负无法施展因而产生的归隐田园的消极情绪。

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词人面对这萧瑟之景,不禁想起当时和友人一起踏雪寻梅的情景,感慨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见。“雪”象征纯洁,“梅”喻指清高傲岸的人格,词人和友人“探梅踏雪”,表明两人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的纯洁友情。“今我来思,杨柳依依”化用《诗经·小雅》中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当年送别时那依依杨柳的深情和如今归来时雨雪迷蒙的怅然,像极了词人送别叶衡前后的心境,贴切而婉转。

辛弃疾名言励志短句(桃李无言下自成蹊)(2)

白石江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下阙回到现实,友人早已远走京城,可是这蒋山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依旧如故。山岗上绵延不尽的萋萋芳草似乎饱含离别的愁绪,词人在此直抒胸臆,将自己对友人深深的思念都寄托在这迷离的春草中,意境凄迷悠远。

辛弃疾名言励志短句(桃李无言下自成蹊)(3)

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词人运用移情的笔法,将山鸟嘶鸣融入个人情感。此刻的山鸟分明也变得多情,似乎是在跟随着词人的心境而啼鸣,这显然是词人自己“多情”了……而后笔锋一转,以“不须啼”规劝鸟儿,似是词人的自我宽慰之语。人和动物竟能心意相通,彼此交流,词人这样写,达到了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的艺术效果。

辛弃疾名言励志短句(桃李无言下自成蹊)(4)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词人对鸟儿如此“不讲道理”?岂知鸟鸣实乃其天然属性。“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一句给出了答案。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称赞李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不会言语,人们在下面走来走去,自己就形成了小路,只要品行端正,无需刻意宣传,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比喻实至名归。此处词人借用此典故对友人叶衡的功业做出了高度的赞扬,也表达了对其此次进京为官恩泽天下的强烈期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