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日知多少(世界气象日且看)

宇宙是人类的终极浪漫,地球则是人类文明的方舟。气象卫星视角下的地球,正是集结了浪漫尖端科技和真挚人文情感的视觉饕餮。

今天是世界气象日,小太带大家了解一下我国的气象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

世界气象日知多少(世界气象日且看)(1)

1

“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

时间回到1969年1月29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中央气象局代表时强调:“应该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气象火箭也要搞。”周总理这番话,揭开了中国气象卫星的序幕。

三年后的1972年2月25日,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致函各国外交部长,通报表决结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是中国在世界气象组织中唯一的代表,恢复了我国的合法席位。同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了研制气象卫星的任务。

1977年11月,国防科委根据党中央相关文件精神,在上海召开气象卫星大总体方案论证会,会议正式上报我国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命名为“风云一号”。自此,中国的气象卫星工程研制队伍开始系统地建立起来。

世界气象日知多少(世界气象日且看)(2)

1988年9月7日,我国启用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风云系列卫星正式亮相太空。

这次发射既是风云系列首颗进入太空的卫星,也是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的首飞,还是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公开亮相。

世界气象日知多少(世界气象日且看)(3)

“风云一号A星”发射现场

2

风雨过后见彩虹

“风云”立项后的20多年里,中国气象卫星之路,坎坷而心酸。

我国第一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在升空仅仅39天之后,就结束了短暂的“生命”。

1990年9月3日,风云一号B星入轨没多久就出现异常,在经过75天的天地大营救后恢复正常,但寿命大打折扣。

1994年4月7日,风云二号01星在发射前的模拟测试中发生严重的失火事故,01星就此夭折。

1997年6月5日,风云二号A星发射因天气原因被迫中止,5天后,经过精心准备、严密组织,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但卫星在轨运行3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故障,每天只能间歇性工作6到8小时,卫星最终没有实现业务化。

1999年5月10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轰炸后的第二天,风云一号C星成功发射。在那个满是阴霾的时局下,这颗卫星被国人称为“争气星”,铭刻在北京的中华世纪坛上。

这颗“争气星”也是风云之战的第一个翻身仗。

世界气象日知多少(世界气象日且看)(4)

风云一号C星成功发射

阴霾散去,“风云”驶入快车道。

随着一颗颗风云卫星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运行,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同时拥有极轨气象卫星、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

3

换代升级

我国的气象卫星是以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并存而发展的。气象卫星以“风云”命名,用单、双数来区别是极轨卫星还是静止卫星。

单数为极轨气象卫星(跨越地球的南北极转),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命名为风云一号,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命名为风云三号;双数为静止气象卫星(和地球自转保持同步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命名为风云二号,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命名为风云四号。

世界气象日知多少(世界气象日且看)(5)

目前风云三号卫星已全面取代风云一号卫星,风云二号亦正在被风云四号取代。待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组网成功,风云二号也将正式结束它的历史使命,带着功勋与荣耀走进中国航天的“明星堂”。

2022年初,中国气象局印发通知,落实《风云气象卫星应用能力提升工作方案》,明确2022年风云气象卫星应用能力提升的各项工作任务,提升卫星遥感在气象核心业务中的应用能力。

《方案》明确,到2025年,建成以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为标志,国省市县全线贯通、便捷高效的卫星遥感应用格局和自动智能、精细数字的卫星遥感应用业态,逐步解决制约风云气象卫星应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难题,实现风云气象卫星科技创新有效支撑气象核心业务发展。

期待并相信,我们一定能见证“风云”更美好的未来。

世界气象日知多少(世界气象日且看)(6)

来源 | 我们的太空

海报 | 景琨涵、李源龙

编辑 | 倪佳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