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免疫疫苗与自闭症有关(麻疹疫苗诱发自闭症)

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其传染性非常强,因此在人们普遍接种麻疹疫苗前,发病率非常高。20世纪60年代初,仅美国每年就有近50万例报告病例。后来,随着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普及,麻疹病例数量急剧下降,到2000年,美国宣布已根除了麻疹,也就是说不再有本地传播病例。可是,在2014年冬天,曾经宣告绝迹的麻疹又在美国出现了暴发流行,这是怎么回事呢?

被阴影笼罩的度假胜地

2014年11月,美国大部分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潮,只有南加州幸免于难,因此位于该地的迪士尼乐园成了热门的度假胜地,单日游客量突破130万人次,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欢乐祥和,直到一位麻疹感染者来到乐园。在他未被确诊的那段时间,已有数十名儿童被感染。2015年1月中旬,又有50例新发麻疹病例经确认与迪士尼乐园疫情相关。在疫情蔓延的同时,这位麻疹感染者又导致113人感染。其中有多例感染者需要住院治疗,遏制每例感染的成本高达11000美元,这对当时的美国来说无疑是一场公共卫生灾难。

哪种免疫疫苗与自闭症有关(麻疹疫苗诱发自闭症)(1)

麻疹的主要

其实,这场悲剧原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作为3价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的一部分,麻疹疫苗的有效率接近100%。不幸的是,加利福尼亚州的疫苗接种率低至60%,以至于无法建立起群体免疫,所有人都处于危险之中。

从2008年起,麻疹病例在美国逐年增多,大有死灰复燃的迹象。2014一2015年,美国7个州暴发麻疹疫情,147人感染病毒并将其传播到加拿大及墨西哥,其中一起就是上文提到的迪士尼乐园暴发案例。

权威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对2000年以来本国的麻疹病例进行了分析,发现1416例麻疹患者中仅有14.1%接种了麻疹疫苗。未接种疫苗的患者主要为儿童,其中70.6%的父母都以非医学的理由(比如宗教信仰)拒绝接种疫苗。2017年,美国明尼苏达州暴发了近30年来最严重的麻疹疫情,并向美国各地蔓延。2019年,麻疹疫情在华盛顿州持续扩散,华盛顿州长不得不宣布全州进入紧急状态,有的学校还规定所有未接种疫苗的儿童都不得上学。

研究发现,未接种疫苗的儿童患麻疹的风险是已接种疫苗的儿童的35倍;同时,社区里未接种疫苗的儿童越多,麻疹的发生率越高。由此可见,拒绝接种疫苗是导致麻疹再次流行于美国的重要原因。

历史上的麻疹与麻疹疫苗的诞生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显示,麻疹是在公元500年之后才成为一种人类疾病的。这种地方流行病一直驻扎在一个社区中,因此很多人都产生了抵抗力;但一旦被传入从未接触过麻疹的人群中,就有可能造成灭顶之灾。1529年,古巴暴发麻疹,造成三分之二曾在天花中幸存下来的本地人死亡。两年后,洪都拉斯一半人口死于麻疹。除此之外,它还席卷了墨西哥、中美洲和整个印加帝国。据统计,在1855一2005年的150年间,麻疹造成全球约2亿人死亡。而在疫苗被推广应用之前,全世界每年有700万一800万儿童死于麻疹。1954年,科学家从一名来自美国的名叫大卫·埃德蒙斯顿的男孩体内分离出麻疹病毒,并在鸡胚胎组织培养物上进行了适应和传代。莫里斯·希勒曼利用埃德蒙斯顿病毒株成功开发出第一支麻疹疫苗,并于1963年在美国获批使用。此后,科学家们又陆续开发了20多种新型减毒麻疹疫苗。与原始的埃德蒙斯顿疫苗相比,新型麻疹疫苗相关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大大降低,尤其是发热和皮疹。

哪种免疫疫苗与自闭症有关(麻疹疫苗诱发自闭症)(2)

莫里斯·希勒曼研发了40多种疫苗,包括麻疹、腮腺炎、风疹、甲肝、乙肝、脑膜炎、肺炎和流感。作为疫苗安全的坚定倡导者,他总是不知疲倦地工作,只为完善疫苗成分,消除潜在的副作用。

麻疹曾在美国一度绝迹

作为最早建议常规使用麻疹疫苗的国家之一,美国曾先后经历了三次广泛的接种运动。

第一次是在1966年,对12个月大的婴儿进行常规的单剂量麻疹疫苗接种。第二次是在1978年,随着接种策略改为通过单剂疫苗实现多数人群的麻疹免疫力,美国麻疹的发病率急剧下降,从每10万人中约300例下降到1982一1988年的每10万人中约1.3例。1989一1991年,由于以前的孩子只接种了1剂疫苗,麻疹再次暴发流行,因此美国建议对儿童进行常规免疫,并通过接种2剂麻疹疫苗降低5%的初次疫苗接种失败率(即首次接种后未能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1993年,儿童免疫倡议(Children's Vaccine Initiative,CVI)呼吁再次尝试根除麻疹。随着2剂麻疹疫苗计划的推进,美国的麻疹病例数进一步降低,达到每100万人中少于1例。

哪种免疫疫苗与自闭症有关(麻疹疫苗诱发自闭症)(3)

得益于麻腮风联合疫苗广泛接种建立起的人群免疫,美国于2000年宣告本土消灭了麻疹,但而后随着疫苗接种率的下降,麻疹疫情死灰复燃。

得益于疫苗建立的公共卫生防线,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0年宣布已在本土消灭了麻疹,每年仅有约60例国外输入病例。从那时起,麻疹就几乎在美国本土绝迹了。

反疫苗运动愈演愈烈

好景不长,一些家长对疫苗的态度渐渐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拒绝或推迟疫苗的接种。据统计,在参加调查的儿科医生和家庭医生中,93%的人报告每月至少有一位家长要求推迟疫苗接种,这一方面是因为家长们对疫苗的安全性过度担忧,以及对不接种疫苗可能带来的疾病危害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家长们受到一些有关疫苗和疫苗安全性的错误信息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焦虑。

这一切都源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生的两件事。1998年,英国胃肠病学家安德鲁·韦克菲尔德(AndrewWakefield.)在《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推测MMR疫苗成分与自闭症之间有潜在联系,这在医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虽然很多人对这一推断性的观点表示极大的怀疑,但大家在如何回应上意见并不统一。这反而让韦克菲尔德钻了空子,他趁机操纵媒体大肆宣传自己的观点,还被很多人奉为反疫苗的“斗士”。

第二件事是199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儿科学会做出了一个杞人忧天的决定,即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疫苗中极微量的硫柳汞(一种汞基防腐剂,可阻止疫苗瓶中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会导致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建议立即从标准的儿科疫苗中除去硫柳汞。这一毫无缘由的调整引起了公众广泛的关注,并最终助长了一场由家长领导的草根运动“水银妈妈”(MercuryMoms),家长们坚信硫柳汞是引起孩子自闭症的原因。更糟糕的是,“水银妈妈”和韦克菲尔德的追随者们联手发起了声势更为浩大的反疫苗运动,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将守卫自己健康的疫苗拒之门外。

疫苗接种回到正轨

直到2010年,《柳叶刀》终于承认韦克菲尔德在研究和发表过程中可能存在欺诈行为,并正式将其论文撤稿。

此后,越来越多的儿科实践指南也制定了相关政策,称幼儿园和学校将拒绝接纳不接种疫苗的孩子入学。这一强制性措施的出台,既顺应了广大被感染儿童家长的呼声,也基于可靠的医学基础:没有接种疫苗的儿童不仅自己容易感染疾病,还可能感染身边的易感人群,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但这一系列补救措施似乎为时已晚,美国不同地区先后出现了麻疹流行,消除“反疫苗运动”的影响任重道远。

作为历史上最成功、最具成本效益的医学干预措施之一,自20世纪初以来,接种疫苗一直是延长人类寿命的重要手段。公共卫生官员几乎从没想过疫苗计划的实施会引起民众的抗拒,毕竟当一种危险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人们一定会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预防上。但事实是当一些传染病(比如麻疹)得到较好的控制后,大众开始对疫苗的安全性产生疑虑。更令人遗憾的是,一旦接种率下降并出现疫情,多年积累的对传染病的控制效果极有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什么是群体免疫?

人们接种疫苗后通常可获得保护。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接种疫苗,比如患有削弱免疫系统的基础病症(如癌症或艾滋病)或对某些疫苗成分严重过敏的人可能无法接种某些疫苗。如果这些人生活在接种过疫苗的人群中,他们基本上是安全的,因为大多数人都具有免疫力,病原体便很难传播。接种疫苗的人数越多,无法接种疫苗的人接触到有害病原体的可能性就越小,这就是群体免疫的概念。

对那些不能接种疫苗的易感人群来说,群体免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没有一种疫苗能提供100%的保护,但通过群体免疫,这些人将因其周围的人进行免疫接种而得到相当大的保护。

哪种免疫疫苗与自闭症有关(麻疹疫苗诱发自闭症)(4)

这张照片记录了希勒曼1岁的女儿柯尔斯滕·珍妮·希尔曼(KirstenJeanne Hilleman)接种腮腺炎疫苗的过程

对疫苗接种这一群体性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而言,科学家不断创新、研发高效安全的疫苗只是其一,其二是要让公众普遍认识到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他们对疫苗的态度将直接影响接种效果与疾病防治。只有绝大多数人接种了疫苗,才有可能建立免疫屏障,有效控制疫情,否则即便开发出保护率为100%的疫苗也是徒劳,因为疫苗只能保护接种的个体,而少数人接种并不能阻止疾病在整个人群中的流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