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的isp(老好人的新未来)

引子:2021年4月22日上午,高通举行了一场名为“芯世界会客厅”的线上沟通会——大家先记住,这是高通一个全新的关于芯片技术的系列活动,未来内容会很多。而这个全新系列活动的“先行”主题,就是围绕高通骁龙芯片的影像功能展开的,毕竟这代高通骁龙芯片,无论旗舰骁龙888,还是中高端的骁龙780G,这次全都采用了三ISP架构。但不巧的是,这次活动的时间,和那天Redmi K40游戏增强版的线上产品预沟通会有部分重叠,所以有很多东西整得不太尽性。会后,我从业多年的强迫症发作,一定要就手机ISP这点事和高通的技术大牛们聊个通透……

手机厂商的isp(老好人的新未来)(1)

(注1:本文感谢高通技术公司产品管理副总裁Judd Heape和高通公司产品市场高级总监徐恒两位专家提供技术支持)

(注2:文章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从幕后到台前

手机厂商的isp(老好人的新未来)(2)

ISP,全名Image Signal Processor,即图像信号处理器。在影像功能在手机领域大兴起之前,可能很多朋友都见过索尼BIONZ、尼康EXPEED、佳能DIGIC之类的名词。是的,这些来自相机厂商的处理器中,就包含着ISP这个重要的模块,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将影像传感器光电转换后生成的电信号进行识别、运算,输出一张基本的照片。长久以来,在无论数字影像的发展如何风起云涌,日新月异,ISP所做的工作都没发生太大的变化,是一个典型的“老好人”形象。

在整个数码影像的处理环节中,ISP是最基础的一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打个容易理解的比方,将照片的生成看成是做一道菜的话,影像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是原料,ISP就是原料的基本加工,比如清洗、改刀等,而现在很多人知道的AI处理等,就和大厨的炒菜环节差不多。最后做出来的菜有没有卖相,口感好不好,与原料的基本加工环节相关非常多。不过真实情况是,ISP的重要性和工作的复杂性,远超这个比方,这个我们就留待后边再说……

手机厂商的isp(老好人的新未来)(3)

从2002年发布的诺基亚7650,是传统意义上手机搭载摄像头的鼻祖机型。其实在那之前,日本本土不少手机就已经搭载了摄像头,但PHS独立制式对整个世界通信产业的意义有限,2001年发布的爱立信T68也有外挂摄像头组件,在此就选择性忽略吧(其实主要是用来防杠的)。

30万像素CMOS传感器画质虽不怎么样,但却成为手机影像世界的拓荒者。但因为早期的手机摄像头的像素值并不高,给系统带来的处理压力并不大,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像信号的处理都交由CPU来完成即可。

手机厂商的isp(老好人的新未来)(4)

随后的日子里,诺基亚N系列手机一直都是手机影像领域的佼佼者,当然还有索尼爱立信K系列时不时上演高光时刻。到了2011年秋天,苹果iPhone 4s发布,它不仅是iPhone历史上的里程碑机型,更是将影像与智能手机的世界彻底地衔接了起来,也让影像能力成为判断一款手机是否高端的重要标准。

接下来的几年,影像在手机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诺基亚808 PureView、华为P6、努比亚Z5、OPPO Find 5、vivo Xshot……太多影像能力出色的机器到今天可能大家都还记得。与此同时,除了“索尼IMX 数字”这样的字符出现得越来越多,ISP这三个字母也越来越频繁的来到台前,出现在发布会的PPT上。

是的,影像能力的增强,CPU的处理能力已经越来不能满足高像素和画质的要求。“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ISP在智能手机上开始了自己的新旅程。

从第三方外挂到自研整合

手机厂商的isp(老好人的新未来)(5)

ISP早期出现在智能手机上,基本都是以外挂的形式存在。对智能手机了解得深入一些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富士通Milbeaut影像解决方案。在进入智能手机领域之前,富士通的ISP在数码单反相机和小型数码相机上占有可观的份额,所以,当手机厂商们需要用ISP来增强自家产品的影像能力时,很自然就会想到它,OPPO、vivo、魅族、美图,甚至锤子T1……都采用过富士通的ISP。

当然,除了富士通,还有别的厂商也有外挂ISP方案运用,比如2014年发布的华为Ascend P7上采用的就是来自中国台湾华晶科技(Altek)的ISP——“采用单反级独立ISP器件”也成为这款手机的宣传语之一。

一般来说,采用外挂方案会有功耗、成本等方面的负面效应,但为什么大家还是会顶着这样的问题上呢?这里需要做一个关于处理器类型的小解释。传统意义上的ISP不同于我们常见的CPU、GPU这些处理单元,它属于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处理器范畴,而CPU、GPU则属于通用处理器,此外还有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它的特性介于前边说的两类处理单元之间,智能手机中的Modem就可以划归为一类FPGA,即它又可以像通用处理器那样灵活通过编程实现不同性能的调整,又可像ASIC那样在低功耗下拥有超高的数据吞吐量,效率极高。

手机厂商的isp(老好人的新未来)(6)

不要觉得前边这一段看得眼晕,到后边它自有发挥用途的时候。ASIC处理器的特点就是针对特定的运算用途进行专门化的设计,其缺点是功能有限,灵活性欠佳,可调校性一般,不似CPU、GPU那般万金油,但专用性设计则成为它的“种族天赋”,即在功耗较低的前提下,能保证极高的计算效率,数据吞吐量更是可观。以承接传感器信息加工任务为主的相机ISP,数据吞吐量很大,但主要的运算工作就那几项,完全可以按图像处理的流程固化处理管线,所以它非常适合以ASIC处理器的方式存在,即以较低的系统资源代价,获得最大可能的增益效果。

不过,传统相机ISP直接照搬到手机上还是有水土不服的问题。首先,相机ISP只做基本的图像信号处理,而手机影像的复杂度远超相机,机内处理直出的需求也更高,因此,手机ISP需要在运用时更加灵活,即调校空间要求更大;其次,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在手机影像步入千万像素和高清超高清视频录制时代之后,数据量和运算量都爆增,同时,多帧、多摄以及计算摄影,是过去相机ISP不太会解锁的“姿势”;第三,相机ISP这种起源于传统数据影像领域的ASIC处理器,无法摆脱这类芯片设计复杂,周期长,且成本随制程提升快速上涨的天然缺点——类似的事情在手机HiFi领域也发生过。

手机厂商的isp(老好人的新未来)(7)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所以,手机芯片大厂们不约而同地开始了ISP的自研工作。2016年前后,高通骁龙820上的Spectra ISP(那时候还没有后缀编号)、麒麟950上的华为自研ISP 1.0以及苹果A11上的自研ISP纷纷登场,外挂ISP的时代就此作古。纵然还有三星曾坚持在骁龙平台上外挂自家的ISP,但已经算不上主流。

话到这里,肯定有朋友要问了:前边你不是说ISP设计和制程提升成本高昂,那为什么手机芯片厂们又如此积极呢?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最后的结果百利而无一害。

手机厂商的isp(老好人的新未来)(8)

第一、高端手机一定要有高端影像能力与之匹配,这是整个手机产业链的共识。整合ISP,有利于整个产业链快速向前发展;

第二、计算摄影是未来,ISP整合到SoC中,更利于各个算力模块之间的协同工作,毕竟异构计算时代,一个模组单挑某个用例的机会正变得越来越少。同时,一体化也让芯片平台在交付时更容易做到软硬件一体,也利于终端厂商的后期调校;

第三、手机行业的规模化效应远大于传统相机产业,ISP整合入SoC之后,可以一并享有制程升级的优势,分担独立开发可能产生的高成本,而先进制程的加入,又让ISP在性能上能得到最大的提升,毕竟当下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先进的5nm/6nm/7nm商用制程,很大部分的产能都被手机SoC吃掉了。

居功至伟的手机ISP

前边两个部分,我们厘清了手机ISP的来历,以及它与相机ISP的主要区别,相信很多朋友都很急迫地想知道:手机ISP到底做了什么,从而让我们将它的地位放得如此重要。(注:从这个部分开始,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ISP”都指手机ISP)

手机厂商的isp(老好人的新未来)(9)

ISP最基本的工作如下,这是它自打娘胎里出来就要干的事情:

第一,数据处理。接收来自传感器的Bayer RAW域信号,经过基础画质处理后,转换为标准的RGB RAW域信号,继续进行RGB RAW域基础画质处理,之后再把RGB图像转换为YUV格式的图像进行更多的后处理。你不用管这些专业名词是什么意思,你就理解为生成一张“所见即所得”的照片就好了——标准的RAW格式照片为很多摄影专业人士和爱好者所喜欢,但对普通人来说,它是没办法看的,需要用软件转换出来。而没有YUV转化,我们就得不到直出的照片;

第二,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ISP还要按与传感器相匹配的算法,完成对照片的3A(自动曝光(AE)、自动白平衡(AWB)、自动对焦(AF))、降噪、曝光调整、色彩增强、HDR高动态范围成像、镜头相关指数匹配等一系列的处理工作。比如华为从麒麟990的ISP 5.0上就整合了BM3D算法,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优化这个环节的工作。

现在手机上的ISP,还多了这些工作:

手机厂商的isp(老好人的新未来)(10)

第一,多摄系统各模组的驱动,同时工作。在单ISP架构下,基本只能实现一个影像模组的工作,现在,多ISP架构开始让多个影像模组同时工作记录变为可能。头一回见到这样的“壮观”场面,还是在iPhone 11 Pro Max的发布会上,而现在呢?前段时间我使用中兴AXON 30 Ultra,就充分体会到了三ISP的威力。超广、主摄和长焦不但可以同时工作,而且采用HEIF格式记录,更能实现照片浏览时的全焦段无级变焦。而小米今年最引以为傲的旗舰小米11 Ultra,全焦段夜景拍摄、全焦段8K视频录制,也都是拜高通骁龙888的三ISP架构所赐;

第二,完善手机变焦体验。手机像素的大幅度提升,敲响了数码相机的丧钟,而变焦功能的出现,则是给数码相机的棺材板儿钉上了最后一根钉子。手机变焦刚刚出现时,各位是不是还记得有一个现象叫“跳变”?即在手机变焦过程中,显示屏上的画面会随着变焦的过程,出现色彩、曝光、噪点等很多方面的明显变化,体验很不好。因为在单ISP架构下,就算原生支持多摄模组,但变焦会涉及到不同模组之间的调用,这个过程ISP只能通过硬切换完成;

手机厂商的isp(老好人的新未来)(11)

所以,过去安卓手机厂商一直在SMA(平滑变焦)上做很多工作,以便能达到iPhone上与传统光学镜头类似的效果。而现在,多ISP架构基本上抹平了这个差距,比如高通骁龙888上的很多安卓手机,在变焦过程中几乎都解决了画面跳变的问题,只是因为不同模组自身位置的差距会让画面有小幅度的变化,这是因为三ISP同时驱动三个模组,三重并发,三重并行处理,画面不会出现硬性切换。不过,随着小米MIX Fold上液态镜头、vivo APEX 2020上变焦潜望模组的出现,这些问题也会慢慢解决。

手机厂商的isp(老好人的新未来)(12)

第三,计算机视觉,即Computer Vision。高通骁龙855上的Spectra 380 ISP、麒麟980上的ISP 4.0等处理器,就是第一批次拥有计算器视觉技术的ISP,而这就是ISP未来发展为“大杀器”的重要方向。很多人一看到这个,可能就会把它等同于AI,这两者是有区别的。ISP是芯片,而AI只是技术。而给ISP赋予CV能力,就可以让设备的影像能力和应用领域得到极大的扩展,不仅仅只是生成处理照片和视频,还能拥有识别的能力,比如自动驾驶,比如监控视频画面分析,比如文字识别翻译……这些应用需要在大数据吞吐量下实现实时处理,所以,其处理管线也是被固化在ISP之中,进一步加快处理速度。

所以不难看出,正是因为手机影像和计算摄影的大发展,让ISP这个长久以来本本分分的“老好人”,拥有了全新的、不可估量的未来。比如现在还有很多影像识别的AI技术,需要软件运行在相应模块(高通叫AI Engine或张量加速器、华为叫NPU)上来完成,而将来这些处理管线成熟之后,要是固化在ISP中,让ISP也具备更强的AI能力,那么,借助其ASIC或FPGA芯片天生的能力,将会对终端的算力性能分担带来极大的突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澎湃C1会是一枚ISP,vivo与OPPO传言中正在开发的也是ISP,因为这个起点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枚影像处理器,而是未来边缘计算很可能的趋势。

三分天赋,七分调校

文章到这里,我觉得关于ISP的基本问题应该都解释得比较清楚了,但是,还有很多疑问依旧存在:“为什么同样的处理器平台和同样的传感器搭配,最后的照片却风格迥异?”“为什么ISP的处理能力在不断增长,现在更有强大的AI算力辅助,但成像的速度却并不见得更快?”“既然手机上的ISP比传统相机厂商厉害那么多,那为什么还会有手机厂商会和相机厂商合作呢?只是为了冠个名提升溢价么?”……

手机厂商的isp(老好人的新未来)(13)

这一系列问题,放在我的观点中,其实都大致算是一类吧。前边提到,手机上的ISP在处理和吞吐量方面的特征,与传统ISP很像,但设计它的芯片厂商却想得更多:与自家合作的手机厂商小伙伴,实力并非完全一致,影像团队的水平与能力也千差万别,如何体现对合作伙伴的关怀,让同一平台手机影像能力不至于差得太大,从而让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呢?

所以,在向终端厂商交付SoC的时候,芯片厂商会将自己在上游与其他软件厂商一起开发的ISP基础算法一并提交,比如高通就与虹软、商汤、Face 等知名软件厂商有密切的合作,而这些基础算法,对实力较弱的终端厂商,基本上是拿来就能用,而实力强大的厂商呢?则可以在这些基础算法的基础上,竭尽所能地“魔改”。

手机厂商的isp(老好人的新未来)(14)

魔改主要集中在两个部分,第一是软件,第二是调校。不同手机厂商的影像团队以自己对影像的理解出发,最后开发出来的算法和软件功能各不相同,在ISP与传感器等硬件之间配合的挖掘程度不同,自然就会产出风格完全不同的照片。而对于ISP投入的工程资源时间各不相同,对于AI能力和计算机视觉等算法的理解不同,就决定了哪怕是同一款ISP,最后的工作结果也大不相同。

在这个基础上,要是还有定制化的传感器、镜头模组等硬件加入,还会进一步放大软件与调校层面的差距。同时,一些特定人群的建议也同样重要,比如vivo X60 Pro 的色彩与成像细节就让我个人非常喜欢,其“圈养”的专业摄影师团队在成像风格上的见解功不可不没。

这个时候问题来了:隔行如隔山,手机厂商玩供应链玩得再溜,也还是在手机圈子里头,元件大厂更是“和尚脑壳上的虱子”,这个差异化从何而来?咱得出圈!于是乎,手机厂商与相机厂商之间的联合合作就开始了。前前后后有哪些合作这里就不细表了,我们只对这类合作的意义进行探讨——这里离不开的一个重要核心,还是ISP。

手机厂商的isp(老好人的新未来)(15)

如前所说,相机领域的传统厂商在玩ISP上和手机厂商是两条路线,前者没有计算机视觉、AI这些先进技术参与,对算法的敏感度也远不及手机厂商,能做的就是玩儿命打磨传感器与ISP之间的契合度,提升基础画质,对成像质量的要求细到极致,放在手机厂商这边,基础画质也是整个影像系统的起点,这种画质的调校往往没有倾向性,比如传感器捕捉的像素质量、坏点、对比度和噪点等光学特性。

只有做好了基础画质,随后附加的调校、软件与算法的开发空间才会更大,比如我们看到的全链路色彩体系、记忆色这些来自手机厂商的名词,都是需要基于优秀的基础画质才能更好实现。而除了ISP和基础画质调校,在色彩方案、光学素质、镜头设计方面的合作,其实也符合这样的追求方向。所以,不谈营销,只谈技术合作,如果相机光学大厂拿得出诚意,这样的合作当然就非常有价值了。

手机厂商的isp(老好人的新未来)(16)

在这里要插入一个题外话:“DxOMark是不是真的有意义?”明确的答案是:有。因为DxOMark本身也是来自相机领域的一个传统专业机构,它的测试中针对照片基础画质的判定结果,绝大部分场景是被认可的,对于手机厂商改善软件和算法,提升调校水平是实质性的帮助,而部分评判带有主观色彩,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有探讨空间。当然,把测试得分用在技术之外的营销等环节,就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了。所以,这也难怪有些用户不喜欢DxOMark测试固件的成像表现,毕竟追求基础画质,倾向性和喜好涉及有限,有这样的反应也是正常的。

正是因为手机厂商们在追求基础画质提升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无论是麒麟这种inhouse的芯片公司,还是高通、联发科和展锐这种商业化的芯片公司,不管它们在新一代处理器上做了多少算力的提升,新增算力总是会被这个目标吃得干干净净。

而且,取决不同厂商影像团队在算法、软件和ISP调校上的方向,最后的影像体验也是各有不同。比如成像速度,各家厂商都有自己的标准,华为手机的成像速度就有点“祖传”的延迟,这是因为他们基于自身在AI理解上的能力,将更多处理工作转由AI算法来做,包括RAW域数据的处理,对此他们自己也很有信心。而像升级过固件后的小米11 Ultra、vivo X60 Pro 等机型,它们在成像速度上更让我得心应手一些。

手机厂商的isp(老好人的新未来)(17)

可能有不少人都有这样一个感觉:手机在拍照或录制视频时,发热与耗电量情况几乎能与玩大型3D手游戏的场景看齐,以至于我在进行发布会微博直播时,时不时就会遇到“系统过热,速度受限”的提示。是的,纵然有最先进的制程加持,纵然如骁龙888的三ISP已经达到了27亿像素/秒的吞吐量,但终端厂商对算力近乎无止境的要求,让影像成为一个功耗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

对此,芯片厂商既无奈,但也深表理解,毕竟这场移动影像战争,是手机大厂们谁也输不起的,无论怎样优化功耗,最终还是会被更多的功能和需求消耗殆尽。所以,ISP的不断进化迭代,不断固化、纳入更多功能处理模块,将吞吐量和处理能力提升的同时,提升能效就显得尤为重要,仅仅用AI算法这种方式去硬刚,并非长远之计。

手机厂商的isp(老好人的新未来)(18)

写在最后

不知不觉,这又成了一篇长文,感谢每一位能看到这个段落的朋友,如果它能很好地为你解析答疑手机影像方面的一些疑问,就真的达成了我的初衷。ISP,一个在相机领域“本本分分”的老好人,成功”出圈”到智能手机领域并取得日新月异发展的处理单元,它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不可或缺的高品质影像生活,更是在不断地进化过程中,确立了自己重要的发展方向和地位,高效、智能,ISP的新未来必将是继续”出圈“,在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也会是更多芯片厂商不容错过的好机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