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打制石器真相(矮锉锉老革革莽莽儿)

乱吃东西拉肚子,古代的人们称作“过肚子”;胆水豆腐很好吃,胆水就是古代的盐卤;身材短小怎么说,古人谓之矮锉锉……近日,一则古籍《蜀语》中关于明代成都人讲方言的文章流传于微博。让很多读者感到惊讶的是,古代方言不但能听懂,而且还十分生动幽默。

明代李实是四川遂宁安仁里人,其所著《蜀语》一书是解说四川方言词语、现存最早的分地考证常言俗语的著作。全书共收录四川方言词语五百余条,真实地反映了明代四川方言的基本面貌,是研究明代四川方言的有效材料。

西蜀打制石器真相(矮锉锉老革革莽莽儿)(1)

《蜀语校注》书籍截图

据此,记者查阅典籍,找到了部分明代蜀人口语中别具特色的词语,其中包括了大量语素重叠构词。语素重叠构词在当今的四川话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在明代也是很重要的构词方式。

1、人长得矮叫矮锉锉。明李实《蜀语》记载:谓“人形短”曰“矮矬矬”,矬,七禾切,音搓。在如今的四川方言中,人长得矮也是“矮锉锉”,如果是形容物短,一般则用“短杵杵”。

2、少称为丁丁。明李实《蜀语》记载:少曰丁丁,又曰点点,又曰些些。放到如今,我们口语中也说一丁丁儿、一点点儿。

3、小称作蔑蔑。明李实《蜀语》记载:小曰蔑蔑。凡言人物小谓之蔑蔑。扬子《方言》:“江、淮、陈、楚之内谓之蔑。”郭璞注云:“蔑,小貌也。”

4、大称作莽莽。明李实《蜀语》记载:大曰莽莽。《庄子》:“莽乎大哉”。重叠式“莽莽”,一般用来形容婴儿长得胖乎乎,如“这娃儿长得好莽莽哟!”

5、老叫做老革革。明李实《蜀语》记载:老曰老革革。老革革,形容老。“革”本有老义。四川方言中重叠作“老革革”,用于指人年老或蔬菜等不嫩;或将“革革”进一步虚化为形容词词尾,表示粗糙、粗壮、不平滑、不流畅、不秀气等,如蛮革革、粗革革、麻革革、沙革革等。又如“这人的长相老革革,才三十出头,就像四十多岁的人了。”“这头猪老革革的,点都不肯长。”

6、大大指的是父亲。明李实《蜀语》记载:呼父曰大大。《说文》:“大,他达切。”

7、慢用迟迟表达。明李实《蜀语》记载:不速曰迟迟。迟迟,意思是行动完成的事件比必要的或有时是想象的更晚。已经不纯粹是四川方言中的词汇,四川话中的“迟迟”只有慢的意思。

8、幺儿幺女《蜀语》载:小儿女曰幺,幺音腰,凡幽、幼字从此为声,俗作“么”误。如此甜腻的称呼从明代就开始使用了,子女不论男女长幼,在父母眼里,都是他们疼爱的“幺儿”。

9、凡戏玩曰耍。原来明代开始,人们就开始说“耍”字了。

成都商报记者 戴佳佳 摄影报道

编辑 官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