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最惨烈的碾庄血战(一战定天下淮海战役)

血战碾庄

碾庄这个位于华东平原上的村落,最终因为一场惨烈的博杀在历史上留下姓名。华野和黄百韬兵团在这一小片不足18平方公里的小小区域,投入了20多万部队。华野单在碾庄就伤亡了5万多人。但是粟裕一开始的设想并不是这样的。

11月11日,华野下达了攻击命令,华野指挥部提出的要求是:连续突击,速战速决,在3-5天内拿下碾庄。攻坚的5个纵队按照解放军之前包围国军兵团的战术,迅速切入,分割包围的方式攻入了碾庄。

碾庄是一个有十几个鸡犬相闻的小村落组成的普通农村。由于位于长期的水患和土匪劫掠,碾庄附近的村落都把房屋建立到1米多高的高台上。加上李弥驻扎时留下了完整的防御工事。华野进攻前的碾庄已经是一个暗堡林立的巨型堡垒。

进攻刚开始华野的指战员就发现这场战斗的艰苦程度远远超过预期。进攻的头三天光是4纵的伤亡就高达4300人,差不多占到战斗部队的1/3。司令员陶勇向粟裕报道时连伤亡情况都不敢提,只能说“部队敢打敢冲”。最后粟裕发火在电话里吼道“伤亡,我要的是伤亡”。陶勇只能承认3天的战斗已经伤亡4300人。有的战斗连队的骨干短短几天就被打光了。最后碾庄战斗结束时,光华野伤亡了5万多人,比后来平津战役解放军总的伤亡都多。碾庄一战成了国共双方的血肉磨坊。

淮海战役最惨烈的碾庄血战(一战定天下淮海战役)(1)

原华野37师师长回忆碾庄战斗国军的战斗技巧很高超曾多次压制正面的解放军攻坚部队

淮海战役最惨烈的碾庄血战(一战定天下淮海战役)(2)

解放军一线的指战员回忆

普通国军的战斗素质给进攻方的华野部队留下深刻的印象。黄百韬第七兵团中的25军、64军中有大量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架设的暗堡、火力点非常刁钻。距华野一位前线指挥员回忆,国军占据一个土房后会在房间的角落架枪把其他3面墙打穿,然后趴在角落向四面射击,这样一来即使华野战士匍匐前进也会被火力杀伤。加上碾庄的房子都是建立在高台和水沟旁,天然俯视周边,给了进攻方巨大的杀伤。包围圈内的国军集中且密集,解放军之前分割包围的战术很难起效果。

淮海战役最惨烈的碾庄血战(一战定天下淮海战役)(3)

国军利用碾庄的高台地形对解放军造成了极大杀伤

华野前几天由于追赶黄兵团,人员十分疲劳,而且重武器都没有到位。战士手头只有步枪和手榴弹。更要命的是碾庄外完全是一片平原,进攻的华野战士只能在毫无掩体的平地上、冒着敌人四面八方的强大火力进行冲锋。

淮海战役最惨烈的碾庄血战(一战定天下淮海战役)(4)

国民党空军的碾庄战斗航拍

经过几天的战斗,华野及时总结了经验得失。此时徐州东部,邱李两兵团正全力攻击华野,如果太快解决黄百韬也不利于粟裕诱敌深入再从侧面包围围歼邱李兵团的作战思路。华野决定改变攻坚的方式。采用了东野在攻坚锦州时近迫作业的方式。这个思路就是大挖交通壕,把交通壕挖到敌人火力点的边沿。然后我方压制火力输出的瞬间,战士立刻冲出交通壕,用最短时间冲到敌人跟前,最大程度减少进攻部队在无掩体空旷地带暴露的时间。这样可以有效地破解国军的重火力压制。另外一点就是改变了分割包围的作战思路。因为黄兵团的嫡系25、64军战斗力较高。华野优先攻击实力较弱的100军和44军的防区。不再分割包围,而是逐个拔掉据点的方式蚕食阵地。

随后的几个白天碾庄周围的战斗停止了,华野官兵开始大挖交通壕,面对此景的国军官兵只能干瞪眼。到了晚上激烈的战斗又开始了。与此同时,华野的火炮、坦克也准备完毕,只等交通壕一挖好,新的一轮恶战马上开始。

淮海战役最惨烈的碾庄血战(一战定天下淮海战役)(5)

华野逐村进攻

淮海战役最惨烈的碾庄血战(一战定天下淮海战役)(6)

华野采用近迫作业的方式把交通壕挖到敌军火力点前沿

即俘即补

尽管及时调整了战斗策略,但在黄百韬第七兵团借助工事的拼死顽抗下,华野的伤亡仍然居高不下。粟裕晚年回忆起这场极其惨烈的战争时仍然心有余悸,他曾说:“可以说,(围攻黄百韬时)我们的力量差不多已经用尽了。”

为了及时补充战斗力量,华野在淮海战役中大胆开创了“即俘即补”政策:今天刚刚俘虏的国民党军,当天就让他们加入华野部队,第二天就上前线直接参加战斗。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政策。但是却在淮海战役期间真切地执行了。

虽然,“即俘即补即教即战”仅仅是我军战时基层政治工作丰富内容中的一小项,但其中反映基层指战员的战场作用,却有着独特的、反映人民战争本质的典型意义。

有统计显示,在第144师的2451名士兵中,母亲被强奸的有107人,被霸占的有21人,被迫改嫁的有185人;妻子被强奸的有57人,被霸占的有53人,被迫改嫁的有93人;士兵被强奸、霸占姐妹的有159人,被强奸、霸占以及被迫改嫁嫂嫂的有175人;士兵的母亲、姐妹、嫂嫂被强奸、霸占以及被迫改嫁的,总计达850人。

  正是基于这残酷的阶级压迫,解放战争期间数百万国民党官兵才能发自内心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教育”,于“诉苦运动”的历史瞬间,抛弃遗传千年的奴性,完成前所未有的人生启蒙和亘古难寻的灵魂裂变。而当一个个草根小民的灵魂裂变,在亿万劳苦大众中发生“链式反应”时,中国革命的成功,也就成了毋庸置疑的历史必然。

旧中国的阶级矛盾极深,国共双方的底层士兵大部分都是吃苦耐劳的农民,有着一样的阶级成分。大部分国军都是抓壮丁参加的国军,既不知道为何而战,也要在军营里受到长官的欺辱,稍有不慎就会被凌辱打骂甚至被杀死。被俘虏后普通国军不但受到了优待,还发现解放军是一只官兵平等纪律严明的部队,根本不是国民党中的匪军。部队的政委还会告诉普通国军士兵为什么会受到压迫,解放军就是为了中国千千万万穷苦的人不受压迫和剥削而战斗的。短短1、2天时间俘虏兵的精神面貌就会完全改变,成了“解放战士”。

淮海战役最惨烈的碾庄血战(一战定天下淮海战役)(7)

政委给解放战士授枪

淮海战役最惨烈的碾庄血战(一战定天下淮海战役)(8)

很多解放战士在后续的战斗中成为战斗英雄

华野的“即俘即补”政策也随着战斗的进行越来越快,到了围歼黄兵团后期甚至当天的俘虏兵马上编入战斗部队重返火线。华野尽管付出了很大的攻坚伤亡,人数却越打越多。

排炮不动必是十纵

淮海战役最惨烈的碾庄血战(一战定天下淮海战役)(9)

徐东阻援打援部署

11月13日,碾庄相隔不到40公里的徐东战场,惨烈的阻击战打响了。在黄兵团日夜期盼援兵的时刻。碾庄以东的邱、李兵团正在毫不保留地进行攻击。国军在徐东的救援力量是下了血本的,其中以第五军为主力的邱清泉兵团装备了全套美械装备。还有飞机进行支援。徐东地区几乎是平原几乎没有可以阻敌的山地。

淮海战役最惨烈的碾庄血战(一战定天下淮海战役)(10)

邱、李兵团是全套美械装备的兵团

淮海战役最惨烈的碾庄血战(一战定天下淮海战役)(11)

国军步坦协同推进

此时的徐东正面肩负阻击任务的是华野7、10、11纵,由宋时轮指挥。而在南面粟裕还准备了5个纵队,待国军冒进时再从侧翼攻击将国军救援部队也包围起来。解放军不但要阻击敌人,还要一步一步有序后撤,把邱、李兵团放进华野的口袋阵。这个操作要求非常高,后退得太快会导致碾庄的攻坚部队腹背受敌,太慢了又有丧失打援的时机。

华野10纵善于防守。早在6、7月进行的豫东战役时就让担任救援任务的邱清泉第五军在桃林岗阵地寸步未进,给国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豫东战役结束后,国军也评价10纵:“战力应列为华野的头等部队”。如今在徐东国军最强的矛再次遇上了解放军最强的盾,战场惨烈程度更上一层楼。

面对着占据绝对优势的国军,宋时轮将兵力全部集中在几个坚固的核心阵地做重点防御,准备以多层阵地进行层层阻击。此外华野还预备了大量的二线部队。第五军不愧是国军的主力,打起仗了很有美军的风格。一上来就是飞机轰炸,然后炮兵一个基数的弹药打完,然后坦克步兵协同冲锋。而阻击的10纵也没有硬碰硬,在国军炮火准备时没有留很多人在阵地。一旦国军冲锋时,二线的部队又从工事中冲出来和国军短兵相接。就这样敌我两方每一个阵地都反复争夺,多次易手最后国共双方都伤亡殆尽。

淮海战役最惨烈的碾庄血战(一战定天下淮海战役)(12)

国军老兵回忆督战队枪毙进攻不力的长官

在徐东的阵地,国军日夜不停的攻击,还罕见的出动了督战队,对于攻击不利的部队长官直接战场枪毙。与此同时10纵很多连级战斗部队也几乎打光。但即使这样10纵的官兵也没有让国军轻易拿下一个阵地。阻击线东西两面的国军能听到彼此的炮声,但就是生生靠不到一起。徐东阻援的华野10纵不愧为“排炮不动必是十纵”的英雄部队。

11月15日杜聿明亲自跑到李弥的兵团部去督战,李弥不敢怠慢,下了死命令要求8军一定要拿下眼前的两个村庄。结果,杜聿明亲眼看到了两军在村庄中进行的激烈战斗,国军尽管有兵力优势,又有炮火掩护,顽强的华野战士却一次又一次把国军打了出来,最后,有长官督战的国军咬着牙硬往上顶,花了一整天的时间,付出巨大的代价才终于拿下两个村庄。杜聿明无话可说,只能告诉李弥以后要注意控制伤亡。

两天下来,国军的10万大军只前进了不到10公里。邱李两兵团锐气顿挫。邱给黄百韬的电报中邱清泉说:“弟部连日猛攻,匪顽抗异常,每山每村均死守不退,甚盼兄向西出击,在曹八集会师”,这封电报出自向来傲气的邱清泉之手可见华野的阻击的顽强。

李弥也感慨:“就算是钢铁也该熔化了,他们到底还是不是血肉之躯?”

斩断“常山之蛇”

在徐东国共双方激烈战斗之时,徐州西南的中野正如常山赵子龙一般冲入几十万国军中心,准备直取徐蚌铁路的中点——宿县。

11月15日,中野主力一路狂奔,用极快的速度扫清了宿县的外围力量,对宿县发起总攻。攻城时中野意外的发现,宿县这个徐蚌线关键节点的守军远比想象中要弱,仅用了不到1天时间就攻克宿县,还获取了国军储备的大量物资。这一战彻底孤立了徐州40万国军和南面蚌埠的联系。将徐蚌之间庞大的国军军事集团一刀斩为两半。

宿县的空虚因为11月8日,在中野、华野发起攻击时刘峙一道命令。在徐州外围被解放军攻击时,刘峙慌忙中让原来要驻守宿县的孙元良兵团北上保卫徐州,而原来徐州南部的李延年由此撤到蚌埠。加上原来就要协防宿县的刘汝明兵团已经转到了蚌埠地区。3个兵团从宿县南下北上时居然都没有多留半只部队防御宿县。以至于中野大军兵临城下时,守备如此重要据点的守备兵力才1万多人。

淮海战役最惨烈的碾庄血战(一战定天下淮海战役)(13)

中野攻占宿县

其实孙元良北上时也是知道这个时候不顾一切地回到徐州是非常危险的。但孙元良这时的心态已经崩了,“既然刘峙让我们一起去徐州等死,那就一起死吧”。于是不留下任何守备部队就回徐州了。

淮海战役最惨烈的碾庄血战(一战定天下淮海战役)(14)

中野攻占宿县后的局势

现在国军最担心的情况出现了,徐蚌铁路被拦腰阶段。徐州40万国军成了瓮中之鳖。国军徒有兵力和火力的优势,但是在战略态势上已经陷入了极端的被动。为什么这么讲,11月15日之前,国军几部的目标比较明确。黄兵团固守待援,邱李孙兵团向东解救黄兵团,蚌埠的国军保障徐蚌铁路安全。从驻马店赶来的黄维兵团作为一支突击力量随时加入战场给与解放军致命一击。

但是宿县被攻占后完全不一样了,邱、李、孙兵团要考虑徐州南面的安全则没办法全力救援。黄维是继续向徐州开进还是转向攻取宿县。蚌埠的李延年、刘汝明是原本是保护徐蚌线的安全现在不但要防御解放军南下还要向北去救援宿县。最关键的是蒋介石的心态变了,徐州这么大一坨肯定是要救的,但是又要防范解放军南下,必须分出精力固守淮南。蒋总裁本来就是个当连长的料,这么一下脑子完全不够用了。国军接下来的行动方向也完全好预测了。

中野攻占宿县,不仅代表着对徐州国军的合围正式完成,也是围棋中的胜负手。同时也代表着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两支部队首次进入了同一个战场,淮海战役即将进入高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