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事项要注意哪些(这些你应该要知道)

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清明扫墓事项要注意哪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清明扫墓事项要注意哪些(这些你应该要知道)

清明扫墓事项要注意哪些

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是关于清明节的由来,扫墓的民间禁忌和习俗,你都了解么?

节日由来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因寒食节的日子约在清明前后,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前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宋朝的清明节习俗基本沿袭了唐朝,也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十分热闹。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描绘了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风俗景象,至于该图描绘的是否为清明时节,学界还存在争议。

扫墓禁忌

孕妇、3岁以下孩童、体弱之人均不宜去扫墓,这些民间禁忌你知道吗?

清明扫墓的通常程序如何?

1

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

其次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扫墓时,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即:修正墓地--上香--供食品--敬酒--拜祭--放炮送别。

怀孕的妇女能清明节去扫墓吗?

2

民间有说,孕妇、小孩、运气衰落和体弱之人都不宜扫墓,通常来说孕妇要避开清明拜山活动。另外,女性来例假,最好也不要参加此类活动。

清明节可以在家拜祖先吗?

3

清明祭扫本应亲自到墓地去举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不能回乡参加清明拜山,那么也可以在家拜祖先。方法是在家里阳台或客厅,朝家乡方向,摆上祭拜用的食品,烧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关词语,然后再烧纸钱祭祀。

清明节悼念逝者买什么花合适?

4

通常是菊花,因为我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白色菊花最适合,也可以搭配一些绿草,如百合、绿叶、康乃馨等。黄色菊花有长寿菊之称,比较适合看望病人。

墓为何需要奉香给山神土地?

5

扫墓时,除了将带来的香烛冥镪、酒等物摆放在墓前,还要奉香给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因为山神土地是墓地的守护神。此后才是恭敬地向先人叩拜上香,然后燃烧冥镪、奠酒。礼毕,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

扫墓时为何不得嘻笑怒骂?

6

墓地是阴灵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这样做不单对自己的先人不敬,且对附近的灵体构成滋扰。亦不宜践踏别家坟墓或对墓穴设计评头品足,会被视为亵渎。

为何要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

7

祭祖不只是纪念祖先,且明显带着向亡灵敬拜、祈求的意思。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无论是扫墓者自身合影,还是扫墓者与墓地合影,更忌讳照相时将其他坟墓拍进镜头。

清明节扫墓回来要净身洗衣吗?

8

与清明节前忌买鞋(谐音邪)类似,清明节扫墓回来,要清扫你的鞋子,并将鞋子的鞋尖朝里,同时勿忘将身上穿的衣服洗干净晾晒为宜。 (周游)

传统习俗

1

扫墓祭祖

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上坟扫墓祭祖,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2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3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4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鸽子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5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6

蚕花会

蚕花会是浙江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7

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8

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9

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古人认为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还是一种巫术活动,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10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植树节,植树风俗流传至今。

(来源:玉林晚报)

| 责编:钟丹丹 | 主编:刘海东

玉林新闻网 玉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出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