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匈奴人最后去哪了(最后的匈奴人去了哪儿)

我们更愿意从地名里找到一些历史的信息,因为地名也是人类留存在大地上的真实足迹,即使很多年过去,它们依然会闪亮在后世的传承与记忆里。

最后的匈奴人去了哪儿?长久以来,国内史学界存在着这样一种说法:匈奴分裂南北两个部分之后,南匈奴被汉朝招降,而被汉朝打得打得溃不成军北匈奴一路西迁,威武凶狠无比,再一次变成了无往不前的战斗民族,接连战胜了阿兰、东哥特,西哥特等,并在最后灭亡了罗马帝国。

西汉的匈奴人最后去哪了(最后的匈奴人去了哪儿)(1)

这个,我们不信。不信的理由是:溃败的北匈奴离开中国时都是黄种人,怎么到了罗马头发也变了,眼睛也变了,变得像是白种了。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逃亡的民族不可能在逃亡的路上,还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如果他们被同化肤色,变了种,也应该有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某地的扎根停留,进而娶老婆、生孩子会占去他们的大多数时间与精力,而不是拿起武器战斗、战斗、再战斗。

所以,西方历史中这种扯淡的说法,基本可以被我们一笑而过了。

悦般,一个地名,一个小国,一个州。

作为小国的悦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匈奴后裔建立的西域国名,“般”的读音应为“盘”。更多的信息是:因其地古称“洧盘”而得名。南北朝时期与高车、柔然、厌哒、北魏争夺西域的四大强国之一。历史背景是:东汉时期,北匈奴西迁康居,其部落老弱病残者留居于新疆焉耆以北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一带,后与乌孙人、高车人同化融合,自成一国,南北朝时,国境拓宽至伊犁河流域。

可以说,最后的匈奴其实就在中国,过去中国的西域,现在中国的新疆。他们停留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上,与当地的民族渐渐地融合成了一个整体,又建立起了一个小国家,只是我们现在不知道这个小国的主体民族是谁了。是乌孙?是高车?还是匈奴?或者是乌孙、高车和匈奴的混合体?但这种弄不清不等于匈奴人在悦般国的不存在。

悦般国在与北魏与柔然争地的战争中,初与柔然交好,不久反目,征战不绝,和北魏结盟,共同打击柔然,并与北魏保持着友好关系。其政治影响近似汉代乌孙。《魏书·西域传》:“悦般国,在乌孙西北,去代一万九百三十里……真君九年,遣使朝献。并送幻人。”真君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年号,真君九年是公元448年,幻人为古代对魔术艺人的称呼。犛靬(属罗马帝国)以魔术著称,由西向东传播,汉时曾有幻人来中国表演。又称“眩人”、“幻师”、“幻士”、“化人”。悦般国人觉得魔术艺人很新鲜,就送他们到北魏王朝来了。

西汉的匈奴人最后去哪了(最后的匈奴人去了哪儿)(2)

悦般国向西的疆域大约在喷赤河一带。喷赤河全长约1125公里,流经阿富汗巴达赫尚省、塔吉克斯坦之间。位于兴都库什山脉和帕米尔山脉之间,西北邻卡尔·马克思峰,由阿富汗的瓦罕河和阿、塔边界的帕米尔河汇流而成。水源来自冰川融水,流向西南后转向北,最后又向西南流,与克瓦赫什河汇合后成为阿姆河。

喷赤河记述了最后的匈奴人今阿富汗的关系,到了唐朝,悦般国已经不存在了,但唐朝人却在今阿富汗这一区域设置了月氏、大汗、写凤、修鲜、条支、奇沙州、昆墟州和悦般州等8个羁縻都督府,这8个羁縻都督府几乎囊括今日阿富汗,均属于安西都护府。悦般州都督府

龙朔元年(661年)置,治石汗那艳城,那艳城在哪里?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今阿富汗东北兴都库什山西北麓斯科特扎尔一带;一说是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西南迭纳乌。悦般州辖境相当今兴都库什山脉中段北部地区。

西汉的匈奴人最后去哪了(最后的匈奴人去了哪儿)(3)

悦般,由一国至一州,或由国变州,是势力范围的一种衰减,唐朝人还是以地名的形式记述了悦般人的最终走向,或者说是当初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最后的匈奴人,已在民族融合迁徙的过程中,由今天的中国新疆地区走进了今阿富汗所在的区域。

都知道的是,今阿富汗所在地域生存环境艰苦恶劣,但对历史上那些战败迁徙的部落或者民族来说,却是一个好去处。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这意味着唐朝人对历史的了解也比今人早一千多年,也意味着他们与汉代的距离要比我们近一千多年,所以,悦般国至悦般州的地名信息里,当然有着最后的匈奴人的最终走向。

在一千多年的深度与广度上,今天的人们都应该相信唐朝,相信唐朝人。而这也能够解释很多人心中的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阿富汗人看起来和中国人长得有些像——唐朝悦般州最后的匈奴人也是答案或原因之一。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