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以寄之原文拼音(九下之12.3.词四首破阵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以寄之原文拼音(九下之12.3.词四首破阵子)(1)

走进作者: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背景简介:

  这首词当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辛弃疾二十一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八引《古今词话》:“陈亮过稼轩,纵谈天下事。亮夜思幼安素严重,恐为所忌,窃乘其厩马以去。幼安赋《破阵子》词寄之。”

结构脉络:

破阵子为陈同甫以寄之原文拼音(九下之12.3.词四首破阵子)(2)

主旨感悟:

  辛弃疾在这首词中,追忆了他当年在军中的火热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渴望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而年纪已老,无法报效朝廷的悲愤及遗憾之情。

知识点归类:

  1.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或从视角和听角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4. 最能体现壮词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 表现作者政治理想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6. 表现作者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7. 抒发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慨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
  8. 说明战斗激烈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玄惊
  9. 了却君王天下事:这两句表现了词人的爱国热情和雄心壮志
  10. 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慨
  11.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玄惊: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刻画了战斗的激烈场面
  12. “可怜白发生”也是“壮词”吗

答:是,因为这句话化雄壮为悲壮,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

  1. 简要分析“可怜白发生”在内容上和情感上的作用

答:内容上:起点明主旨作用,从回忆到现实;情感上:化雄壮为悲壮,抒发了壮志难酬之情

  1. “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答: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1. 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 读了此词,你心目中的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豪放词代表人物;南宋爱国词人;兼具文采和武略;怀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等

  1. 这首词的题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解析“赋壮词”的含义。

答:①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②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③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1. 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答: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他看到自己鬓边的白发时,感到自己已入暮年,心中不由涌起壮志难酬的悲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以寄之原文拼音(九下之12.3.词四首破阵子)(3)

破阵子为陈同甫以寄之原文拼音(九下之12.3.词四首破阵子)(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