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最有影响的悼亡诗(史上第一首悼亡词)

古今最有影响的悼亡诗(史上第一首悼亡词)(1)

在浩瀚的中国文学史上,悼亡之作早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诗歌的源头《诗经》,里面有一篇《唐风·葛生》,便写的哀婉悱恻。在苏轼之前,写悼亡诗最为著名的有西晋“古代第一美男”潘安和中唐元稹以及晚唐李商隐。他们的悼亡诗中,或写爱侣离世,或写独处孤室,或写睹物思人,或写追忆往昔,文字迷离,真挚的情感流淌在字里行间,令人动容。

而把悼亡写入词,属于苏轼首创。与前人相比,其表现方式独特,题目即为“记梦”,并有准确的日子,但除了写梦,更多的是倾诉悲怀,字里行间是无尽的哀思,不忍卒读。这首词就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古今最有影响的悼亡诗(史上第一首悼亡词)(2)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写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苏轼当时身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所。时值正月二十日夜晚,他梦见亡妻王弗,情不能自已,于是写下了这首真挚朴素,沉痛感人的词作。

古今最有影响的悼亡诗(史上第一首悼亡词)(3)

上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三句排空而下,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十年光阴,倏忽而逝。生死相隔,彼此茫然无知:你在那边还好吗?我在这边的境况你知道吗?起句便奠定了深沉悲凉的情感基调。近十年里,苏轼与继室王润之(王弗的堂妹)生活在一起,且忙于政务,哪能年年岁岁,朝朝暮暮把逝去的妻子挂在心、常“思量”呢?但“不思量”并不等于记忆的忘却。当初十六岁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轼,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情深意笃,且王弗通达事理,蕙质兰心,与作者同尝甘苦、共担忧患。而今,苏轼因对新法不满,抨击时政而遭排挤和打压,抑郁悲愤,加之担任密州知州期间,清贫困苦,岁又大侵,他怎能不想起深爱自己、理解自己、体贴自己的贤内助呢!

古今最有影响的悼亡诗(史上第一首悼亡词)(4)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比前三句情感更为沉重。前三句是从“十年”这个时间维度着笔,看似久远,却给人一种数着日子而度的感觉;次两句是从“千里”这个空间维度着笔,看似迢遥,却给人一种近在身旁、如在眼前的感觉。作者历经十年辛酸,凄风苦雨,却又“无处话凄凉”,自己的精神孤独与千里之外的灵魂寂寞使读者瞬间感慨万千、唏嘘不已!夜深人静,作者痴想:假使与爱妻王弗对面相逢,自己定要撕下生活里的各种面具,打开自己心灵的闸门,做一次最为酣畅淋漓的情感宣泄。

但笔锋却又一转,“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作者年已四十,满脸沧桑,两鬓如霜,岁月的无情与政治的迫害使他恍然觉得在妻子的印象里自己是个陌生人了。欲相逢而不识,欲倾诉而不得,其中的无奈、无助使文字承受的情感逐渐饱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妻子的十周年祭铭记在心,可知心诚;妻子的魂魄入梦,足见情真!上阙的日思到下阙的夜想,过渡便显得很自然了!

古今最有影响的悼亡诗(史上第一首悼亡词)(5)

下阙前三句“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是记叙,联想自己在梦里忽然回到了故乡,回到了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小轩窗,正梳妆”是一个亲切而又熟悉的镜头特写,妻子的梳妆打扮、情态容貌依稀当年,作者以这样一个平凡的、生活化的,但又难以磨灭或者难以模糊的场景表达了妻子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印象。与上阙自己十年后的“尘满面,鬓如霜”形成鲜明反差。妻子还是那样美丽,而自己已经憔悴不堪。时光的分量顿时显得那样沉重,作者伤怀愈见凄怆,悼亡却愈见真纯。

古今最有影响的悼亡诗(史上第一首悼亡词)(6)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两句是奇崛之处,妙绝千古!此处没有“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寒暄和久别重逢时的卿卿我我,只有沉默和眼泪。“无言”虽未诉诸文字,但“泪千行”却蕴涵万千:思念、委屈、孤独、无奈、郁结、沧桑……这种以无写有的表现手法其实在很多篇章里出现,如古诗《迢迢牵牛星》“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杜甫《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以神态的静写心理的动,内里的情感波澜万丈而不发乎声,更能使读者体味到无声之胜、留白之妙!因事入梦,因梦动情,情动惊梦,梦回现实。

古今最有影响的悼亡诗(史上第一首悼亡词)(7)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在年年伤逝的这个忌日,长眠于地下的妻子眷恋人世、牵挂亲人,该是肝肠寸断了吧!作者采用以彼时彼地写此时此地的主客易位的表现手法,设想死者的心思,寄寓自己的悼亡之情,倍增其哀!尤其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凉清幽,黯然魂销,余音袅袅,让人涵咏回味。

这首词在结构方面,上阙写实,侧重自己;下阙虚写,侧重亡妻。在构思和手法方面,分合顿挫,兼用白描,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怀念与哀思,同时又渗透着自己的身世感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显得深婉挚着,哀惋动情。

对于史上第一首悼亡词,你有何想法?欢迎留言探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