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读书笔记(推荐书目2:红与黑)

红与黑读书笔记(推荐书目2:红与黑)(1)

书目介绍

《红与黑》是由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830年首次出版。 该作品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和最终失败的结果,展现了法国王朝复辟时期的全貌,既揭露复辟封建贵族的覆灭命运,批判得势的大资产阶级的卑劣及其与贵族、僧侣之间的的斗争。

内容梗概

威利耶鲁是瑞士国境一虚构的城市,野心家于连正是当地一名木材商人之子。虽然他是拿破仑的崇拜者,但是,他以为在王政复辟的社会中,神职是平民唯一可行之路,于是下定决心谋此一职。在他出任市长雷纳路加尔之子的家庭教师时,诱惑并且驯服了市长夫人。当他们两人打得火热时,风声传遍了整座城市,所以于连只好进入布占逊神学院。此时,由于校长毕拉尔神父大力推荐,他得以跃为巴黎的大贵族,同时出任政界名人拉莫尔侯爵的私人秘书。

前往巴黎的于连巧妙地掩饰了对于共和主义的向往,而在社交界广结人缘,其交友的手腕也日趋纯熟与超然。此时,自尊心强烈的候爵之女玛蒂尔德公主,深受这位身份虽低却傲骨凛然、精力旺盛的于连所吸引,而委身于他。事后,她发现怀有身孕,便强迫父亲应允她与于连的婚事。

由于候爵过度溺爱公主,在无计可施之余,只好派任于连为轻骑兵中尉。正当于连与玛蒂尔德公主的婚期将届之际,一封毁谤于连而署名雷娜尔夫人的信函寄到候爵手中。此时,于连因即将到来的成功,在一刹那间遭粉碎殆尽,于忿恨之余,回到威利耶鲁,以手枪射击祷告中的雷娜尔夫人,事后当场被捕。

狱中的于连,从一切庸俗的野心中获得解放,同时,与伤口痊愈的雷娜尔夫人旧情复燃,二人因此沉浸在幸福的深渊中。不久,当于连来到法庭接受审判时,他坦然地说:“死刑是我应得之罪。”话毕,便以贫穷人遭受镇压的牺牲者身份,控告主宰阶级的陪审员。庭上一听勃然大怒,便处以死刑,于连于是登上断头台。玛蒂尔德抱着于连的头颅,举行盛大的葬礼;而雷娜尔夫人拥着孩子,于三日后即与世长辞了!

推荐理由

全书最耀眼也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自然是于连·索雷尔,"平民出身,较高文化,任家庭教师,与女主人发生恋情,事露,枪杀恋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骨架,"追求"幸福的"热情"和"毅力",对阶级差异的反抗所表现出近乎英雄的气概就是动人的血肉.作者用淡化物质描写而突出心灵跟踪的手法强化的,正是于连处在青年的冲动下追求"英雄的梦想"经历,这是对那个社会形态的反抗,也是对碌碌无为,虚度青春的反抗.

在社会现实阻碍实现抱负时只有两种选择:退避或是反抗.那些当着小职员不求上进,整天抱怨生活乏味的青年就是退避者,他们或许平庸得舒适却被社会的前进所淘汰.能不断树立人生目标,决定实现人生理想的便是和于连有同样气概的反抗者.这个时代当然不欢迎虚伪的言行作为手段,但仍然需要对生活的热情来反抗空虚的度日。

这本书通过于连的个人经历,映射出整个时代景象,一方面给了我们历史书很难让我们体会到的真切体验感,另一方面小人物大背景又能给我们很多的人生体悟。例如,于连作为底层人民,他通过读书,学习拉丁文,丰富了独立自由的人格,得到了接触上流社会的机会。但是,过度的尊严感和虚荣心,都伤害了他的爱情体验。但是,到最后于连面对死亡的悔悟和一番表述,让我对这个角色突然更加理解,甚至萌生了一种崇拜。于连,一个充满激情、处心积虑地为自己的人生筹划的、渴望在险恶的社会环境里获得成功的青年,一个少年野心家。尽管他有人性的弱点,但是这反而让他的形象更饱满真实。

红与黑读书笔记(推荐书目2:红与黑)(2)

本书摘录
  1. 越是代自己辩护,越是暴露自己的过错。
  2. 与众不同,必生仇恨。
  3. 礼貌,就是不让坏脾气发过来。
  4. 我的梦想,值得我本人去争取,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我昨天生活的冷淡抄袭。
  5.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坟墓,是用来埋葬所爱的人的。
  6. 我从地狱来,要到天堂去,正路过人间。
  7. 新事物的香味太过浓郁,他们虚脱的头脑受不了,必须靠时光冲淡这一味道。艺术品一定要积满成年灰尘后才会有人领悟。
  8. 我绝不是被我的同阶级的人审判,我在陪审官的席上,没有看见一个富有的农民,而只是些令人气愤的资产阶级的人。
  9. “我出身低微,夫人,但是我并不低贱。”
  10. 我的罪行是残酷的,而且是有预谋的,我该当,各位陪审官先生,可能我值得怜悯,但有些人还是借着惩罚我来杀一儆百,使这样一种年轻人永远丧失勇气。他们出生在一个卑微的阶级里,可以说是守着贫困的煎熬,但是他们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大胆地混入有钱人高傲地称之为上流社会的圈子里,他们承受着鄙视和极具讽刺的话语。
  11. 有头脑的爱情无疑比真正的爱情更具情趣,但是它只有短暂的爇情;它太了解自己,不断地审视自己;它不会把思想引入歧途,它就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
  12. 我爱过真理……但现在它在哪里?……到处都充满了伪善,至少也是招摇撞骗,甚至那些最有道德的人,以至那些最伟大的人,也是如此。

红与黑读书笔记(推荐书目2:红与黑)(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