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感慨张爱玲的一生(独一无二的张爱玲)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初始读到这句话,心里就有莫名的冷掠过,当时就觉得,这个叫张爱玲的女子把对衣服与生命的某种联系,用一句极平淡清冷的话,便诠释到了极致。

一句话感慨张爱玲的一生(独一无二的张爱玲)(1)

张爱玲的一生,对衣服之痴爱犹如她的文章风格一样,都透着无限的与众不同、张狂恣肆、魅惑风情,且能熟练驾驭各种款式,就如她能熟练驾驭文章的不同风格。

她说,“衣服是一种语言,是表达人生的一种袖珍戏剧。” 确实如此。那张和影星李香兰的合影里,她穿了一件相当标新立异的裙子,据说来自她祖母的一床夹被的被面,米白色的薄绸上淡淡地洒着墨点,暗紫色的凤凰飘飘欲飞,像极了一幅韵味盎然的油墨画,被她随意拿来裹在了身上,说不出来的风情四溢。张爱玲对自己的这件衣服也是极为满意的,因为她对此有过一句评价:“很有画意,别处没看见过类似的图案。”这句话里满满的自得,倒也十分可爱。想来,她就是有本事时时刻刻把自己活在一种戏剧般的氛围里。

一句话感慨张爱玲的一生(独一无二的张爱玲)(2)

张爱玲与李香兰

记得有位叫潘柳黛的女作家在《记张爱玲》中有这样一句描绘:张爱玲喜欢奇装异服,旗袍外边罩件短袄,就是她发明的奇装异服之一。这句描绘隐隐地透着几分不屑。但张爱玲是谁啊?眼高于顶,我行我素,是个恣肆随性的人,别人眼里的奇装异服,恰恰就是她认为的风情万种。

据说曾经有一次,从香港回来的她带回一段广东土布,炫目的玫瑰红上印着粉红色的花朵,嫩绿的叶子印在碧绿的底上,其实说白了,就是乡下常见的那种土里土气的婴儿装而已。张爱玲拿到却喜不自胜,欣欣然在上海做成了衣服,自己形容“仿佛穿着博物院的名画到处走,遍体森森然飘飘欲仙”,这样的张爱玲,自然是完全不管别人的观感的,她是那种自我到眼睛里只有自己影子的人。

一句话感慨张爱玲的一生(独一无二的张爱玲)(3)

张爱玲画的人物插图

在张爱玲的心目中,最美丽的衣服永远是“水红的绸子,镶着宽宽的黑边”的大襟衫,她喜欢浓烈张扬的美。她曾经穿着前清的绣花袄裤去参加朋友的婚礼,一身的浓艳看呆了众多宾客;她随意着一件如古式齐膝的恰夹袄,大而宽的袖子,用特别宽的黑缎镶边,右襟下有一朵云,长袍短套罩在上面,在街上随意游走,依然是看呆了所有行人。她的一生都在追求惊世骇俗的美艳。她曾这样说:“要想让别人在众多人里只注意你一个,就得找你祖母的衣服来穿。”聪明如张爱玲,多少年前已看透了时尚的精髓是轮回。

一句话感慨张爱玲的一生(独一无二的张爱玲)(4)

她说:“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团,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这几句话就是张爱玲骨子里的一种风格和执念,她天性里有着对时尚美丽和出类拔萃的狂热追求。

一句话感慨张爱玲的一生(独一无二的张爱玲)(5)

童年的张爱玲

一直觉得,张爱玲对美丽和时尚这份汪洋恣肆的热爱源于她的母亲黄逸梵。

《对照记》里,有一张题为“在伦敦,一九二六”的老照片,年轻的黄逸梵留一头卷发,双手交叉抵于下巴,几分娇媚,些许风情。这位时髦又时尚的母亲“踏着三寸金莲横跨两个时代”,冬季单衣薄裙在西湖边赏梅,秋季便置身法国山下看雪,旋即到瑞士阿尔卑斯山滑雪。有这样的母亲,诞生出惊世骇俗的张爱玲也就不足为怪了。她延伸了母亲对日夜星辰的痴爱,把这份美感化作了文学里的驾驭和驰骋,化作了对衣服和色彩的着魔和痴迷。她在自己的世界里翩翩起舞,怡然自乐,孤高自赏。

一句话感慨张爱玲的一生(独一无二的张爱玲)(6)

张爱玲母亲黄逸梵

张爱玲的一生,其实都在对文字和衣服的痴狂中度过。她说:“我为那强有力的美丽的图案所震慑,我心甘情愿的像描红一样的一笔一笔临摹了一遍。生命也是这样——它有它的图案,我们惟有临摹。”这句话,通透而冷静,是她对生命的最好注解。

无独有偶,读她的文章,你会时时感受到色彩对你心灵的撞击,那种冷冷的华丽,让你读来欲罢不能,仿佛触摸到了文中人物的灵魂,那种近在咫尺的颤栗感。

随便拈来我喜欢的几个场景。

“流苏擦亮了洋火,眼看着它烧过去,火红的小小三角旗,在它自己的风中摇摆着,移,移到她手指边,她噗的一声吹灭了它,只剩下一截红艳的小旗杆,旗杆也枯萎了,垂下灰白蜷曲的鬼影子。”——《倾城之恋》里颓废与希冀的撞击感。

一句话感慨张爱玲的一生(独一无二的张爱玲)(7)

倾城之恋剧照

“梳头发的时候振保在头发里发现一弯剪下来的指甲,小红月牙,因为她长着长指甲,把他划伤了,昨天他朦胧睡去的时候她坐在床头剪指甲,昨天晚上忘了看见月亮有没有,应当是红色的月牙。”——《红玫瑰与白玫瑰》里小红月牙与月亮的组合,魅惑而风情。

“嫌之,红玫瑰是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是衣服上的饭粘子;爱之,红玫瑰是心口的朱砂痣,白玫瑰是床前明月光。”——依旧是《红玫瑰与白玫瑰》,这几句如雷贯耳,无人不晓,冷艳理智雅俗兼具,是形容爱情最经典的色彩用语。

一句话感慨张爱玲的一生(独一无二的张爱玲)(8)

“草坪的一角,栽了一棵小小的杜鹃花,正在开着,花朵儿粉红里略带些黄,是鲜亮的虾子红……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杜鹃花外面,就是那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沉香屑-----第一炉香》,这段读来有种强烈的色彩溢出感。

一句话感慨张爱玲的一生(独一无二的张爱玲)(9)

“薇龙一抬眼望见钢琴上面,宝蓝瓷瓶里那一棵仙人掌,正是含苞欲放,那苍绿的厚叶子,四下里探着头,像一窠青蛇,那枝头的一捻红,便像吐出的蛇信子。”——《沉香屑-----第一炉香》这几句寥寥数语,却惊心动魄,色彩反差而冷峭。

“她睁着眼直勾勾朝前望着,耳朵上的实心小金坠子像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金锁记》里金晃晃的沉重铺面而来,让你惊叹于文字色彩与表达之间的精密度之天衣无缝。

一句话感慨张爱玲的一生(独一无二的张爱玲)(10)

…… ……

毋庸赘述,这种种种种色彩渲染下的文字描摹,就是张爱玲最拿手的风格。

但是,即便她如此擅长临摹,在文字与衣服中尽情恣肆,也难以临摹自己的人生。华美的袍,终究也要变为千疮百孔,被岁月这个虱子无情地叮咬。1995年秋天,75岁的张爱玲孤独地逝于洛杉矶公寓。据说,她死前最后一件衣裳是一件磨破衣领的赫红色旗袍,爱美如她,终究也要从绚烂到平淡,寂寞清冷地谢幕。

一句话感慨张爱玲的一生(独一无二的张爱玲)(11)

晚年的张爱玲

记得有人这样评价张爱玲:“是文学给了她一个绝好的时代。那个本就苍凉的时代,给了她一个绝好的地点——缠绵颓废又不乏温情的上海,所以也就理所当然的给了她一个绝好的位置——洋场社会的仕女画家。”是的,她是画家,她用犀利冷清的笔调做颜料,描摹出了人间无数情态,栩栩如生,淋漓尽致。而她文字中浓重的色彩感和绚丽感,与她清冷淡然的笔触常常相得益彰,时而黯然,时而灿然,火焰海水,一半一半,犹如她的每一件魅惑风情的衣服,读来欲罢不能,缠绕于身。

一句话感慨张爱玲的一生(独一无二的张爱玲)(12)

这就是独一无二的张爱玲。

作者:冰儿,70后,副刊编辑,热爱文学,崇尚简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