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间要把握好分寸感(朋友需要分层次)

人的一生,从学会说话, 走路, 慢慢离开父母, 之后进入 学校, 工作, 开始接触家人之外的人, 这时,人的天性开始寻同伴, 叫朋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朋友之间要把握好分寸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朋友之间要把握好分寸感(朋友需要分层次)

朋友之间要把握好分寸感

人的一生,从学会说话, 走路, 慢慢离开父母, 之后进入 学校, 工作, 开始接触家人之外的人, 这时,人的天性开始寻同伴, 叫朋友。

对朋友的选择会伴随人的一生, 影响着人的一生, 这很重要, 所以我通过自己的感受, 看书, 与不同的人交流,有了一点对选择朋友的看法和思考, 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

我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我的交友原则,底线,分寸是什么?

在与朋友相处中, 我们会遇到「伪朋友」带来的伤害, 需要如何鉴别真伪朋友,让自己不受伤害, 不被道德绑架?

如何让自己变成高质量社交对象, 吸引高质量的人, 而不再向外寻找低质量的朋友 ?

没有遇到真正懂自己的朋友, 感觉孤独怎么办?

下面向大家慢慢聊一下

我们都经历过从小一块长大的朋友, 叫发小, 儿时在一起的快乐, 很纯粹, 但随着各自的性格, 价值观不同, 想联系又聊不到一块, 也无法理解彼此了, 名存实亡的友谊, 安放着;

还记得, 在高中, 大学阶段, 在寝室熄灯后的夜晚, 我们彻夜的畅所欲言, 我们聊着各自的理想, 聊着喜欢的男生, 我们在学校操场散步,手拉手, 听着彼此讲哪个男生对自己表白了, 一起逛街, 一起经历着彼此青春时的喜怒哀乐;

毕业多年后, 有的朋友结婚了开始有了自己的家, 有的做着不同的工作,有了不同的经历, 对世界的看法开始变的不一样了,彼此的生活境遇不同, 不知不觉, 人发生了变化, 关系也随之发生了一丝微妙的变化;

工作后结交的朋友, 在低谷时的一起陪伴, 共同成长是很难得的, 更难得的是, 彼此有了不同的工作选择, 价值观的改变后, 能一样支持对方, 而不是担心对方比自己更好。

说起来认识了好几年, 几十年了,但真正的友情, 不是用时间来衡量的, 是用心的距离去度量

并没有人教我们如何交朋友, 大部分人也稀里糊涂的, 主要受身边环境影响, 随着阅历, 思考, 开始有了自我交友的原则, 可惜大部分人并没有这样的意识,

时代的流言需要鉴别,不一定适合自己,比如“朋友多了路好走”“要被更多的人喜欢”, 这属于被动思维, 导致有些人形成讨好型的交友模式, 朋友多了不是路好走, 反而阻碍变多了。我们需要用心鉴别, 以免误导自己。

通过看书找到真像, 书中大部分讲朋友的重要性, 以及耳熟能详做人的道理, 但道理都懂, 就是做不到啊!

对朋友的鉴别, 亲疏远近, 不够透彻, 处在不同层次的关系相处是不一样的,我从分层次来看待, 这样分寸感能拿捏的死死的, 我们可以少犯错,更快鉴别真伪朋友, 少给自己找麻烦.

先以图形方式显示, 我对与人接触的亲近层度, 进行分析, 一层一层的讲解:

叔本华说: “凡是人群聚集的地方,无非三个话题:拐弯抹角炫耀自己,添油加醋贬低别人,相互窥探拨弄是非”。

第一层: 识别“伪朋友”, 远离阻碍我们发展的人

朋友是彼此平等, 尊重关系, 不是跟随与被跟随的关系, 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与灵魂;

也不是一个劲的听对方吐槽, 夸夸其谈的讲自己的遭遇, 消耗了彼此不少时间;

也不是, 表面上有说有笑,亲密无间, 但看到你某方面比他好, 偶尔冷不丁的对你言语上,冷嘲热讽,阴阳怪气的来一句, 让人莫名的膈应,就像吃着美味的食物, 牙齿咬到一粒沙, 影响了整个饮食体验;

当对方对你的态度,言行,让你感觉到不舒服, 不尊重时, 应该果断远离这类消耗我们的人, 而不是要反思自己, 道德绑架, 学习如何跟这类人相处。

你不需要学如何跟心里不喜欢我们,让我们不舒服的人相处, 更不需要难过, 我们应该学习如何鉴别真伪朋友, 识人能力需要一个过程, 是必经之路。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 自己对什么状态会产生不舒服? 内心的需求是什么? 什么样的相处方式, 什么类型的人,让自己感到放松,舒适,自在, 芸芸纵生, 只选择自己喜欢的人进入人生轨迹, 不合适的拒绝在外。

你的烦恼, 你选择与什么层次的人相处, 代表着你在什么层次, 这样的低层次的烦恼, 需要鉴别, 可惜大部分人都深陷在这一层泥沼中, 被内耗, 所以先学会识别真伪朋友, 远离那些与阻碍他们前进的人, 同时,自省,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第二层: 广结善缘, 独立思考

犹太格言说: “走进香水店,就是什么都不买,也会沾上芳香的气味。”

观察一下现在的自己, 你的外形容貌, 言行, 气质, 除了家庭环境,所受教育, 自我成长, 主要部分受过去往来的朋友影响, 我们有意无意的吸收了或好或坏的地方, 已经长在身上了, 渗透在生活,思想中 。

比如: 我有朋友爱干净, 爱环保, 爱煲汤护理身体,我也渐渐开始有这样的意识,

我遇见过脾气很好的朋友, 我有意识到学习这样的处事, 慢慢我的脾气开始变的更温和,

也遇到过爱攀比, 通过用多贵, 多好的物品,显示自己更会生活, 更有生活品质,这是伪朋友,

我思考什么是会生活, 什么叫让自己生活的好一点, 想清楚后发现我和她的价值观不一样, 后来远离了

这些好与坏, 真与假细微的变化, 价值观的取舍, 需要内心敏锐的觉察力, 更需要独立思考

我们同时需要多接触不同领域, 不同的人, 看到不同的思维方式, 了解不同的知识和乐趣, 这个过程,是感受内心的喜乐, 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与我不同的, 也可以包容,

为了少被污染, 首先选择心里喜欢的环境, 去做发自内心喜爱的兴趣, 去做自己, 过程中, 会遇到适合你的朋友, 慢慢形成你的独特气质.

人的变化, 在润物无声中

第三.四层: 在志同道合中, 筛选出知己

第三层是价值观有交集的人, 第四层是,知已, 两层很大的共同点, 所以合并一起说

价值观有交集的人,未必能走到知已,嫉妒与自满会让我们失去朋友。

同甘的朋友走的更远, 因为这时, 你有成熟稳定的价值观, 识已的智慧, 识人的眼光, 遇到的朋友, 价值观也和你差不多, 能长久的概率更大,

同苦的朋友走不长远,因为见过彼此糟糕的一面, 当各自发展时, 如果有一方发展的更好, 另一方出现嫉妒, 或者变的好的一方有得意,炫耀之意时, 友情就变了

能成为知己的朋友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经营, 彼此心照不宣, 默契使内心有美妙的体验感, 一种灵魂被释怀的感觉。彼此欣赏,共同的成长,没有太用力的束缚与承诺, 彼此独立前行, 灵魂又有依伴.

对朋友的欣赏, 像一颗一颗的星星, 都有自己的特点, 有的是勇敢, 是善良, 是率真, 是真诚… 也有不好点, 需要用心去品味, 在朋友中认识自己。

在心里观看朋友, 你和每个朋友会有不一样的共同之处, 缺点,优点,都记录下看:

你如何评价他们?

他们身上有什么特点吸引你?

我们身上分别有哪些共同的点?

这是通过外界来认识自己的方法

这个思考的过程是, 了解自己喜欢什么品性,什么特点的人, 开始有了自己的原则

值得交往的朋友,遇到相处不舒服的时候, 应该勇敢交流, 而不是在心里琢磨, 猜测, 可以不带情绪,直接表达出来, 不然憋在心里, 要么闷坏自己, 要么就找其他朋友去吐槽,友情才会长久。

第五层: 最真挚的自己,书,志趣

当你变了, 遇到的人也会改变, 勇敢走出改变的第一步

如果你暂时在外界没遇到知已, 请不要难过, 我们最值得信任的知己是自己, 书籍与志趣

人的天性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来往, 会有一种优越感, 同时会给自己添低效的麻烦优秀的人总是相互吸引, 会考虑价值交换, 和比自己优秀的人相处时,虽然有压力, 但是在相处中少了低效麻烦, 同事这种压力变成动力,让自己更好, 建立自己的社交品牌, 提高自己的价值,遇到比我们优秀的人, 抱着乐观上进的心态去交往, 共同进步。

君子之交淡如水, 得知己是珍贵的, 能做到这样智慧的人少, 能遇到同样智慧的人做知己, 概率更小, 不要总抱怨缘分难遇到, 遇到的人不好, 我们更应该反思自我, 想要获得珍贵的知己, 先修好自己的心性, 让自己成为别人的高质量社交对象。

不要怀疑自己的追求, 不要害怕与周围的人不一样, 坚定你想要的就是最有价值的, 只要坚持下去, 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通过有思想深度的书籍, 像一位智慧的友人, 不断的向你讲诉更多维度,深度的思想, 潜移默化,我们变的更好了

与志趣的相处, 内心是安宁喜悦的, 找到了做自己的感觉, 忠于自己.

欢迎与大家一起聊聊朋友,这个话题, 分享你与朋友的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