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士兵都有奔赴战场的心(每一名士兵都是制胜的子弹)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又是一年毕业季。一批怀揣梦想的学员即将走进部队,开始新的征程。这种时候难免迷茫、困惑,哪个单位发展前景好,哪个专业更适合自己?专业无优劣,每一个都是成才的舞台;岗位无好坏,每一个都是成长的平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是刚毕业学员,还是普通一兵,成才与否,说到底,就要看你是不是执著如一,能不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编 者

小角色的大能量

——东海舰队某扫雷舰大队机要参谋林元亮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故事

■伍尚锐 杨淼焱 唐 粟

他,身处一类艰苦海岛,每天工作在高辐射、高噪音且超期服役的扫雷舰上,守着不足三尺的工作台,干着默默无闻的机要工作。条件差、岗位小、专业窄、年纪轻……在很多人眼中,所有的条件似乎都不太有利。然而,他立足岗位,紧紧扭住专业训练,接连打破海军、全军机要训练纪录,2次荣立二等功,1次荣立三等功,还被评为第二届东海强军先锋。

他,就是东海舰队某扫雷舰大队机要参谋林元亮。

小角色与大舞台

每个士兵都有奔赴战场的心(每一名士兵都是制胜的子弹)(1)

工作之地不足三尺。虽然24小时值班,但每天的事大多是收报发报。很多人看来,机要员“很闲”。

其实,地小责任重,“闲人”并不闲。在林元亮眼里,机要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收发报文,而是要保障战场指挥线的通畅,保证指挥员的命令准确上传下达。

林元亮的感悟,来自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一次演习,恰逢台风将要过境,当时海面风大浪急,舰艇摇晃达到20多度,林元亮晕船反应严重,脑袋发胀,身体发虚。恰恰在这种情况下,指挥所通过机要渠道,命令各舰艇到指定地点规避。他一下子慌了神,双手怎么也不听使唤,频频出错,迟迟不能译出电报内容。由于送报时间太晚,扫雷舰差点掉了队。

“台风就要来了,你这是在拿全舰官兵的生命开玩笑!”舰长的怒吼让林元亮清醒了过来:机要工作平台虽小,但是责任不小。它就像一颗螺丝钉,单看不起眼,可对一台机器却是缺一不可。

“任何岗位都可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如果因为我让部队吃了败仗,那就是千古罪人。”带着沉重的反思,林元亮发起了冲锋。

一年、两年、三年……1500、1600、1700……随着训练水平的逐年提高,离当初演习的窘境也越来越远,而他也越来越接近一个新的高度。

2014年10月,通过5年的持续奋斗,林元亮以“6分钟1767字”的成绩打破海军“6分钟1765字”的训练纪录,荣立二等功。这是什么概念呢?平均一秒钟要打5个字,击键10次。普通人用一个手指头猛戳键盘10秒钟,也不过80多次。而打字可不是一个手指头的事情,而是10个手指互相配合,难度可想而知。

小人物与大梦想

每个士兵都有奔赴战场的心(每一名士兵都是制胜的子弹)(2)

今年3月,第二届东海强军先锋表彰大会在宁波举行。被表彰人员大都是上校、大校、军士长等老同志,平均年龄接近40岁。而林元亮30岁出头,年龄最小,在干部中级别最低,干的又是最不起眼的机要工作。但是,他却能与这些驾舰蹈海的“大拿”同台领奖。大家不禁发出疑问,年纪轻轻的他如何能取得如此成绩?

“只要梦想不灭,一切皆有可能!”林元亮的回答掷地有声。很多战友都说,他年龄虽小,但奋斗时间却一点也不少。

那年,林元亮以“6分钟1767字”的成绩打破海军机要训练纪录后,就面临抉择,是继续挑战新的高度,还是就此止步享受既得的荣誉?虽然当时与“6分钟1778字”的全军机要训练纪录只差11字,但要在巅峰之上再攀巅峰,难度可想而知。林元亮最终鼓起勇气,选择继续前进。

要登上绝顶巅峰,没有捷径可言,唯有不断苦练。汉字输入,拼的是字符的输入速度,而决定这一速度的是操作人员对字根的熟悉程度。为了让字根在指尖上扎牢,多年来,林元亮养成一个习惯,无论是看到的宣传标语,还是听到广播新闻,只要有汉字的信息,他就会在脑子里练习拆字根,手指轻轻抖动模拟敲击键盘。

别人休闲娱乐,他琢磨训练;别人聚餐会友,他还在琢磨训练。他像着了魔一样,一头扎进五笔字根的世界里,有时由于太过专注,别人叫他,竟半天反应不过来。

天道酬勤。2015年10月,林元亮以“6分钟1788字”的成绩,打破尘封12年之久的全军机要训练纪录,再次荣立二等功。

小专业与大作为

每个士兵都有奔赴战场的心(每一名士兵都是制胜的子弹)(3)

2015年,就在林元亮打破全军机要训练纪录后不久,身边不少战友就提醒他,机要岗位专业窄,发展空间不大,如今功成名就,该考虑考虑个人发展了。

面对善意的劝言,林元亮付之一笑。机要专业发展受限,那什么专业发展不受限呢?副长干舰长不受限?团长干师长不受限?眼里若是只盯着能当多大的官,当多大领导,哪里都受限。眼里要是盯着部队战斗力,哪个岗位都不会受限,都有做不完的事。

林元亮没有“另择良木”,而是当起了舰队机要集训班的教练,在机要这个“狭窄”的行业上越走越宽。

初上讲台,林元亮如履薄冰,每一个教学步骤都来回过目,每一种机器装备都反复尝试。为了规范学员的打字动作,他故意不断尝试每一种孤僻动作,直到找到最佳纠正方法;为了找准装备故障的原因,他翻箱倒柜愣是找出说明书,反反复复地看。他说:“呈现给学员的,一定要是最好的。”

新的岗位上,林元亮再立新功,所带的首批35名学员中,2名成为全军机要训练尖子,5名成为海军机要训练尖子,4人荣立三等功。

(摘自7月8日《人民海军》报)

(插图绘制:谭斯旗)

岁月有痕青春无悔

■王 猛

每个士兵都有奔赴战场的心(每一名士兵都是制胜的子弹)(4)

仅从容貌上看,导航连微波着陆台台长潘锋军恐怕谈不上“最美”。之所以能高票当选北部战区空军某场站“最美场站人”,是因为这位三级军士长用其人格魅力征服了大家。

场站领导开玩笑地说:“其实,刚入伍时潘锋军也是帅小伙,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小鲜肉’,可是岁月硬是把他熏成了兵味十足的‘老腊肉’。”的确,入伍18年,潘锋军在环境艰苦的台站一干就是17年,保障飞行20000多小时。他每天面对着噪音很大的机器,重复着单调而又必须准确无误的动作,青春的面庞写下了岁月的痕迹。

如果说岁月可以改变容颜,那么阅历则能够丰富人生。潘锋军的成长,正是在这个台站开始的。台站的生活很寂寞,平常就两个人,最多时也就4个人,真的是“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刚来时,大家还有话说,一个星期过去了,基本上该聊的都谈完了,想找个说话的都难,憋得心慌。”回想起刚到台站的日子,潘锋军记忆犹新。

换一个工作环境会不会好点?潘锋军也曾动过换岗位的念头。最终选择坚守在这里,是被《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那句“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因为漫长”打动了。同许三多一样,他也经历过挫折。

那年,场站开始建设远、近距导航台,潘锋军参与了使用前的飞行校点。可是在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由于他的操作失误,导致设备烧坏,严重影响了任务的完成,受到批评。这个挫折成为他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从那时开始,我主动学业务强本领,就不信自己学不出个样子来。”

那时连队专业书籍很少,潘锋军把自己三分之二的津贴拿出来买书。但是只有高中学历的他很难看懂复杂的电路图,为此他从基础学起,找连队的老士官和干部“拜师学艺”。有时为了搞懂一个小问题,他一折腾就是半夜。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业务“冒尖儿”的他被任命为近距导航台台长,成为连队最年轻的业务骨干。入伍18年来,他多次成功排除突发故障险情,保障的装备完好率达到100%。他编写了《导航台站装备常见故障维修手册》《设备操作手册》等多种资料,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潘锋军的工作始终坚持高标准。导航台设备多、线路杂,一旦线路混乱将会严重影响工作。为此,他一条条捋线,一根根擦拭,分门别类捆绑,逐个粘贴标识,整理得清清爽爽。正课时间要保障飞行训练,他主动利用飞行结束后的时间,用镊子夹着酒精棉,把台站所有设备的元件擦拭干净。

一次,上级工作组到台站检查,看到台站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和潘锋军过硬的业务素质,一位领导夸奖道:“真是小职责连着大使命,小岗位也有大作为!”“其实,我也没做出什么,只是把擦灰尘、贴标签这些平凡的小事,当作有意义的事认真干好。”面对表扬,潘锋军谦虚而平静。

(摘自7月6日《空军报》)

(插图绘制:崔 巍)

人物风采:

驱鸟员冯晓光——机场卫士

每个士兵都有奔赴战场的心(每一名士兵都是制胜的子弹)(5)

我是空军某场站场务连驱鸟班班长。单位驻地临近河流,常有候鸟迁徙,驱鸟工作压力大,做不好就有可能引发严重的撞鸟事故,危及飞行安全,所以一丝一毫都不敢放松。几年来,我先后6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尽管岗位平凡,我也会一直坚守下去,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翟国栋、张振华整理)

有线女兵王丹——线上达人

每个士兵都有奔赴战场的心(每一名士兵都是制胜的子弹)(6)

我是第14集团军某旅指挥一连有线班班长。入伍6年来,我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优秀共青团员。第一次接触有线专业时,有人劝我说这个专业靠的是体力,吃的是青春饭,女兵没几个熬得过两年的。但我偏不信这个邪,6年来我背着这捆沉重的被复线来来回回跑了不下一万五千公里。在我眼里它就像一根长长的“青春线”,一头连着强军梦,一头连着我的青春梦。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我还要当一名有线女兵。

(熊子军、涂荣辉整理)

高射机枪助教班宇——神枪教头

每个士兵都有奔赴战场的心(每一名士兵都是制胜的子弹)(7)

我是第54集团军某团“迷迈山英雄连”高射机枪助教班宇。入伍15年来,我先后参加“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确山”系列实兵对抗演习等重大演训任务,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作为一名高射机枪助教,自己硬不算硬,全连强才叫强。每当看到自己带的战士在演习中“击落”敌机,看到他们在高射机枪比武中夺魁,心中的骄傲溢于言表。

(徐世伟、何 睦整理)

话务员乌日古木拉——机台尖兵

每个士兵都有奔赴战场的心(每一名士兵都是制胜的子弹)(8)

我是第40集团军装甲某旅通信连执勤班班长。入伍4年来,我立足三尺机台,全面学习专业知识,苦练过硬本领,上机执勤没多久,就能准确分辨机关人员的声音。练就的“一听准”“一口清”的硬功使我转接电话上万次,没有一次出现通信差错。我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岗位虽小却连着大使命,我还会继续努力,把本职岗位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苗 坤、刘立军整理)

每一名士兵都是制胜的子弹

■庄乾军

西方有句谚语: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也能改变历史。大人物固然有大人物的历史价值,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历史贡献,不论小人物何其平凡、何其轻微,历史的发展终归离不开小人物们在其中的艰辛跋涉和默默耕耘。可以说,正是千千万万的小人物们,造就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

如果说一支部队好比是一艘大船,那么,领导是舵手,而官兵就是桨手,舵手即使经验再丰富,技术再过硬,但如果离开桨手,大船就无法快速行进。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官兵都有自己的职责,都需要人人发力、个个作为。

“野百合”生存在荒郊,环境恶劣,条件艰苦,险阻重重,但它却能冲破险阻,执著向上,最终绽放出绚烂的花朵。俗话说,“没伞的孩子要努力奔跑”,那些出身卑微的穷小子,坚信“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奉为人生信条,才有了毛泽东书写“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时那坚毅的目光、执著的信念,才有了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时“天下舍我其谁”的担当和魄力。所以说,不管起点多低都绝不能忘记初心,用“一点精神”“一点追求”“一点向往”去挣脱所谓的“人生的必然律”,赢得属于自己的非凡和辉煌。

莫道位尊卑,有位当作为。小人物也能有大作为。战友们,让我们立足自身岗位,以只争朝夕的责任与激情,以对党和军队事业的大忠诚、大担当、大情怀和大使命,创造属于我们的时代荣光。

(摘自7月8日《人民海军》报)

(《解放军报》2016年07月15日 10版)

每个士兵都有奔赴战场的心(每一名士兵都是制胜的子弹)(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