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名句(论语心读八佾)

孔子谓季氏①:“八佾②舞于庭,是可忍③也,孰不可忍也!”

①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

②八佾(yì):佾,行列。古时一佾八人,八佾六十四人。《周礼》规定,天子可以享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③忍:忍心。

孔子谈到季氏说:“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呢?”


心读

武王伐纣,获得天下;周公辅政,礼治天下。周公姬旦的智慧,判断出夏桀、商纣江山的倾覆,在于天子失德,而不在于神灵是否保佑;于是周公姬旦,提出了礼治套路,从天子以至于普通百姓,都加强道德修养,并且要求从成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官吏做起,以上率下,开启周王朝五百年基业——连同伐纣前的诸侯时期,总计八百年基业,是世界历史上最长的王朝。

论语八佾名句(论语心读八佾)(1)

孔子景仰周礼,并非盲目;但是,孔子景仰的是周公时代的清明政治和有序社会,不能因此证明孔子要全盘恢复周礼;孔子“殷因于夏礼,有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的历史观,足以证明孔子并非复古主义者,而是渐进性的改革者。正如孙中山高度评价上古大同思想,我们不可以据此断定孙中山先生想回到上古社会!

论语八佾名句(论语心读八佾)(2)

孔子开贫民教育先河,给贫民受教育的机会,给贫民发展的机会,给贫民上升的通道,在中国历史上率先对原有既得利益、原有社会等级发起有效挑战;孔子的政治实践,让百姓富足,夜不闭户,维护的是百姓的利益,谋求的是百姓的福祉。孔子对季氏的评价,是用政治家的眼光做了一个前瞻性判断——季氏必然走向反叛道路。

论语八佾名句(论语心读八佾)(3)

其实孔子作为政治家的眼光和智慧,对中国数千年来的政治和民俗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一种政权体系当中,如果下级时刻都有非正常的僭越之心,这个政权是不稳定的;汉代的八王之乱,唐代的藩镇割据,明代的宁王之祸等,都是政权内部下级非正常僭越造成的社会动乱,也各自给了王朝致命的一击,从此走下坡路。在社会组织之中,如果没有必须的层级管理,这个社会组织的运转肯定有问题,距分崩离析的日子不远。

论语八佾名句(论语心读八佾)(4)

中国很多企业,轰然坍塌,也源自于这种团队内部的大量不安分者的僭越与蓄意破坏,例子不胜枚举。一个家族之中,后生缺乏对长者的起码尊重,这个家族正在没落;很多中国家族,至今依然很难逃出“富贵不过三代”的魔咒,其实这个魔咒不是上天给的,而是自作孽造成的;能够跳出这个魔咒的家族,代代兴旺,海宁钱家大师辈出,湖南曾家英才辈出,并非天意而是修德修文所致。

论语八佾名句(论语心读八佾)(5)

从孔子的愤慨中我们可以分明感受到孔子对社会秩序的坚守,对基本礼仪的维护,对社会稳定的渴望,但绝不是对旧有制度和秩序的单方面留恋。人本哲学和民本政治,决定了孔子哲学为为民之学,在政治体制中,如果层层僭越,层层攀比,层层铺张,层层浪费,势必极大加重老百姓的负担,物极必反,势必导致政权的倾覆,这些都已经为无数的历史事实所证明。现实中国,省政府如果比中央还气派,市政府比省政府气派,县政府比市政府气派,个别县政府甚至模仿白宫建筑风格,放任自流僭越,则民不堪重负而政党丧失人心。

“是可忍,孰不可忍”在后世文艺作品中,演变成为表示极大愤慨,和原文意思已是风马牛不相及,这是语言发展的流变。

论语八佾名句(论语心读八佾)(6)

作者:柳恩铭博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