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文学微刊小程序 捧读金仕善重返人间

麻城文学:捧读金仕善《重返人间》

叙事散文《重返人间》,是作家金仕善的近作,被收入新近出版的《金仕善文友往来文选》。品读佳作,被作家表现出来的精神情操所感染,被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由衷喜悦而深深地打动,心头像是被柔软、温婉的清风拂过,感觉倍爽,舒服至极。

麻城文学微刊小程序 捧读金仕善重返人间(1)

人各有体,文各有范。金老师的叙事散文,破题有方,入题快捷;有事说事,清清楚楚;铺排有致,行云流水;不枝不蔓,说完即止。

文中一组四个案头故事,均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像是在街头茶坊里,跟三、五文友一起,边喝茶,边聊天,“且听我徐徐道来”。于是,故事汩汩而出,平缓流淌,时而叮咚有声,如聆听清泉;口吻十分亲切,给人以零距离的感觉,特别具有亲和力与感染力。

麻城文学微刊小程序 捧读金仕善重返人间(2)

散文接续说了四件事,一事一题目,一题一故事,桩桩件件,感人至深,而且旨意鲜明。读着饶有兴味,让人不禁拍案叫绝,大呼精彩。

一车茅柴。“我”去三河口办事,“在电站厂房遇到值班长王大栋,心血来潮托他买一车茅柴,他随口答应‘要得’”。一方随口一说,一方随口应承。但是,“回城之后我有点后悔,原因是王大栋不苟言笑,我与他交情不是很深,将这费力的事托咐给他有点唐突,但事已至此,只好不再去想”。可是,你不想有人在想。一个月以后,一车茅柴运到了自家的楼下。

麻城文学微刊小程序 捧读金仕善重返人间(3)

也称得上是位一口唾沫一口钉、说话算数的真爷们。所以,“我”不无感慨:“随口一句话,大栋认了真,真是我做人的师傅”。

一条青鱼。年关逼近,物资短缺,要买到不在供应之列的平价“鱼”,如果没有批条,则难之又难。在大坳水库的捕鱼船上,我趁机和捕捞队的“三位大哥”说起了自己的同事、从前的捕捞队员凃少安,和预想的一样,与他们的关系“果然近乎了”。一方弯弯绕,套近乎,表明心事;一方真性情,设身处地,出谋划策。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管“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然而出乎意料,一条约30斤重的大青鱼到手,以至“我爱人见买回一条大青鱼,喜破了天”。于是“我家用这条大青鱼做了八蒸笼肉糕,过了一个让邻里眼馋的富足年。”

麻城文学微刊小程序 捧读金仕善重返人间(4)

人间自有真情在,世上还是好人多。“三位大哥”,素未谋面,未知姓名,竟古道热肠,该出手时就出手。所以,“我”十分感动,感喟不已:“萍水相逢却百般相助,人间多么美好!”

一桶花生油。八十年代前,食用油很紧张。“我”心也不齁,托付挚友、乘马变电站的会计何正威帮忙买8斤花生油,本是小菜一碟,可是一商量,却交由乘马区公所秘书江继功出面解决。三人六面,一番玩笑中,没想到,“江继功提高嗓门板着脸说:‘八斤油不卖给你,要买就买一桶’”,而且,“三十六斤,二十五块二角,要买就买一桶,不跟你零卖”。惊喜,一个大大的惊喜,求之不得!于是,“我忙说:‘领情领情……’”喜得前来分油的三位好友都“笑得合不拢嘴,直夸江继功够哥们”。

区公所秘书,买8斤花生油,如举毫羽,但是,如果他拿架子,让你吃闭门羹,也不是没有可能。可是江继功,爽快仗义,讲交情,助人为乐。“我”和江继功虽不是萍水相逢,有次数不多的交集,然不算深交。正因如此,“他这么抬举我让我念念不忘……”

麻城文学微刊小程序 捧读金仕善重返人间(5)

一副棺木料。76岁的岳母,毫无征兆,倚靠棉被,溘然仙逝,家人手忙脚乱。“置办棺木成了重中之重,急中之急。”当“我”借了板车,准备托人情,拉棺木料,刚走了几步,“但见我的两位发小孙宗福和刘德助推拉着满满一板车木料拐进小东巷口”,“我”“暗暗叫道,好了!好了!急事办成了”。急朋友之所急,有情有义的发小。

原来,发小孙宗福、刘德助得知“我”家的噩耗,就马上主动借了板车去找“我”妻子的朋友朱学莲的哥哥——木材站会计朱学贤帮忙。刘德助告诉“我”:“朱会计说他与你两口子熟,这件事急得帮,拣了半立方圆方料让先拉去,木材指标以后补办。”

麻城文学微刊小程序 捧读金仕善重返人间(6)

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再怎么能干,遇上个急事难事,你纵有三头六臂也分身乏术,无论如何是照应不过来的。所以,岳母的丧事办完后“我”无限感慨:“知根知底的发小就是你肚中的虫、大热天的风、三九严冬的火、大旱天的及时雨。”

我掩卷沉思,散文里记述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怦然心动,难怪作者激动万分,感恩之情,溢于言表。这些个故事也给了读者以多方面的启迪,让我们去畅想,去尽情地发挥与再创造,从而收获颇丰。《重返人间》文末的“检点”,是我们进行再创造的触发点。此处将其抄录:

麻城文学微刊小程序 捧读金仕善重返人间(7)

“补遗的四件感恩大事写完了,回头检点皆是关乎买物件的,不觉哑然失笑。我们年轻时国家很穷(之前更穷),想买点紧俏物品得装孙子,如今国家富足了,购物者成了上帝。由穷变富,这是美好;人能够变老,更是美好。如此说来,美好之事都让我给撞上了。可还有一种说法,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对此我不好回答,但我会建议您做减法,减去所有不如意之事,剩下的不就全是满满当当如意惬意之事了吗?不就是美好人间人间美好了吗?这样说来,如果人有来世,我愿重返人间。”

这段作结文字,如同现代公文里的主题词。比如:感恩、买物件、装孙子、上帝、做减法、美好、人间等等,提纲挈领,为读者提供理解全文的抓手。

通过“买物件”,我对散文“形散神聚”最基本的特征理解更深刻了。它“散”在哪里?一车茅柴,一条青鱼,一桶花生油,一车棺木料,够散了,风马牛,完全不搭界,一盘散沙;可是,它们都是“买”来的物件,于是,一个“买”字就接榫了,把各种不同的物件“关合”到一起了。

作者说:“补遗的四件感恩大事写完了,回头检点皆是关乎买物件的……”由此可知,“买物件”就是这篇散文的红线,是它穿珠串玉,把一组四个故事聚拢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彼此关联,关系十分紧密的有机的整体。

回忆经济尚欠发达、物质也很匮乏的昨天,与许多人先入为主不同,本文作者很客观很自觉地把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是要凸显出今天的经济和物质在昨天的基础上,已经有了高速和高度的发展,所要表达的意思不仅积极,好像还有主次之分。

主题是什么?是热情地讴歌新时代,无限深情地赞美新时代人民的富足生活。虽然作者对当下人民的幸福生活没有作具体的描写,可是他说:“我们年轻时国家很穷(之前更穷),想买点紧俏物品得装孙子,如今国家富足了,购物者成了上帝。”前三十年里的“那些个事”,在后三十年里“那都不是个事”,所以,三十年前的“孙子”,而在此后一转身竟变成了“上帝”。这一极典型的鲜明对比,凸显出了共产党的“初心”在14亿人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举世瞩目。作者要歌颂什么,要赞美什么,思想尤为深刻,主题十分鲜明。正能量满满!

副题是什么呢?是作者健康的处世态度,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的人生态度。

说实在话,初读此文,我并没有注意到作家所记事件之外的东西,只是关注事件本来的始末状况,所以完完全全不知道作者记述的都是“大事”,而且是“感恩”的四件大事。

虽然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箴言,也有“水泼在墙上有印迹”的俚语,但是,见诸现实的却少之又少。特别是有人说:做好事如同水,“不舍昼夜”,渐行渐远,最后消失殆尽。然而,人生在世,作家却始终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受人帮助,片刻不忘,铭记于心。他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念念不忘!老先生说:帮忙买柴的王大栋“真是我做人的师傅”;帮忙买鱼的“三位大哥”,“萍水相逢却百般相助,人间多么美好”;帮忙买食油的江继功,“他这么抬举我让我念念不忘”;帮忙买棺木料的“知根知底的发小就是你肚中的虫、大热天的风、三九严冬的火、大旱天的及时雨。”他还说:“美好之事都让我给撞上了。”

我们不得不钦佩金老先生健康的处世态度,是他让我们颠覆了一个很现实的认知:做好事是水。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此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放眼周遭,不少像我一样的人,常常把“不如意事”当个包袱背起来,像个怨妇,怨天尤人,没完没了,不但自己身心受累,还把负能量传染给他人,让大家都深感压抑。所以,像金老所说的那样“做减法”,能够放下生活中“不如意事”的又有几人呢?

文中记述的“感恩的四件大事”,都是让人感到快乐、高兴的事,也是让人觉得很幸福的事。那就是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我们都要像金老那样学会在生活中“做减法”,把不愉快、不高兴、不幸福中的“不”,无论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还是我们自己找来的,不妨来一个深呼吸,长长地出一口气,统统叹掉,剩下的不就全是愉快、高兴和幸福了吗?

“做减法”要有胸襟。我们的胸怀要博大,要虚怀若谷,要海纳百川,“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还要有三分傻气,尽可能地“做春秋大梦”,去“想好事、美事”。所以,我们都要好好修炼,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践行金老先生的建议,“减去所有不如意之事”,于是“剩下的不就全是满满当当如意惬意之事了吗?不就是美好人间人间美好了吗?”

积极的生活态度,于我们做人十分重要。

我们往往把诗词文赋中让人眼前一亮的经典句子说成是“神来之笔”。文末“如果人有来世,我愿重返人间”,这“重返人间”不仅是“神来之笔”,更是“来神之笔”,点睛之笔。它让我们产生顿悟:作者健康的处世态度,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的人生态度毕现;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精神境界全出。因为,作家心地善良,心态从容,心境淡定,不光“由穷变富”美好;就连“人能够变老,更是美好”。

唯其生活在“美好人间人间美好”里,所以,作家高呼:“如果人有来世,我愿重返人间。”这种由衷的心声,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都深深地感到为生活在如此幸福的新时代里而心花怒放!极大地唤醒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珍视,对生命的珍惜与尊重。

文章中,注入新时代意义的“醒世”故事,让我想起了学生时代历史老师的那句话:宁为盛世狗,不做乱世人!

金作家的散文独树一帜。《重返人间》,不事雕琢,直白如话,简洁明了,不拖沓,不啰嗦,干干净净,如帛似练。所以,加一个字嫌多,减一个字嫌少。

文如其人。金老先生的叙事文章就像他的为人一样,平易,和畅,亲切,于质朴、干练之中,蕴寓着丰富和深刻。比如,“我爱人是普通工人,短斤少两,我是家属,上不了称……”读者,你想一目十行,一晃而过吗?不行。除非你扫而未描,否则,你一定会重视它,咀嚼品尝它,咂摸出个中的味道来。文字中那种诙谐与幽默、含蓄与深刻、丰富与充盈,不露一丝痕迹的完美结合,令我们叹服,乃至五体投地。这样的词、句,文中比比皆是。

井淘三遍出清水,文读三遍受益多。金老的《重返人间》,我读了n遍了。

(作者简介:史宏友,麻城人,退休教师。当了17届高中毕业班班主任,著有《高中生成才与成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