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电影的叙事特点(浅析西方电影中的苏联元素)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西方电影对于苏联这个概念的表达是非常整齐划一的:强势的、严肃而令人压抑的、不近人情的……这种表达从根本上来说,代表了西方文艺界的一种“政治正确”,深刻符合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底色。回顾西方电影,无论在冷战前后,均保持了对苏联(俄罗斯)文化意识的一种警惕,主流(商业)电影尤其如此。

苏联电影的叙事特点(浅析西方电影中的苏联元素)(1)

苏联

红色的暗语

2001年一部描写苏联卫国战争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著名狙击手瓦西里的战争电影《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上映,这部电影的上映时间差不多是苏联解体十年后,但是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却对苏联这个概念却依旧坚持着批判的态度——即便这是一部描写苏联战争英雄的电影。

苏联电影的叙事特点(浅析西方电影中的苏联元素)(2)

兵临城下的海报

下面这个画面出现在电影的开端。男主人瓦西里被锁在火车车厢里,成千上万像他一样的普通士兵就这样被运去斯大林格勒与德军厮杀。在一个不知名的站点,这列火车换上了有高射炮的军用机车头。这个机车头最前面的红星大家自然明白什么意思,最有趣的是车头前部竖起了两面红旗,乍一看上去,这个车头就是西方神话中恶魔的样子!

苏联电影的叙事特点(浅析西方电影中的苏联元素)(3)

车头

头顶红色双角,拖着一根尾巴带着尖钩的尾巴,这是西方世界对于恶魔形象最简单直接的表达,在上面这一幕中,车头竖起的两面红旗犹如恶魔的双角,后面拉着的车厢犹如恶魔的尾巴,这里形象地把斯小林暗喻为把士兵拿去送死的恶魔,结合后面主人公及其战友那段死亡冲锋的剧情,前后呼应太明显了!

苏联电影的叙事特点(浅析西方电影中的苏联元素)(4)

死亡冲锋

我们再看下面这个画面。画面中所有普通士兵都穿着暗绿色的服装,而远端的高处,树立的几面红旗格外扎眼,在飘扬的红旗下,帽檐上有一圈红色的军官正在敦促士兵们加入战斗。毫无疑问,在这幅画面中,红色代表着强权,而墨绿色代表着普通民众。主创想要表达的东西不言而喻……

苏联电影的叙事特点(浅析西方电影中的苏联元素)(5)

非常明显的色差对比

那苏联(俄罗斯)自己是怎么表达红色这个主题的呢?2012年一部叫《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的电影上映,这绝不是《兵临城下》的姊妹篇,而是另外一个战争故事。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通过调色把墨绿和红色之间的色差变得不那么对冲,缓和了画面中的矛盾感和对立感,让整个画面更为和谐,从而达到淡化强权政治的目的。

苏联电影的叙事特点(浅析西方电影中的苏联元素)(6)

明快得多的画面

锤子和镰刀的组合

作为前苏联国旗上的一部分,锤子和镰刀的组合绝对是标志化的东西。下面这个画面来自于根据游戏改编的商业动作片《生化危机5:惩罚》(2013年),故事的发生地在前苏联靠近北极的一个潜艇制造基地,邪恶的源头:保护伞公司已经占有了这个基地,然后有趣的是保护伞公司却没有去除这些原苏联的标志化记号。

苏联电影的叙事特点(浅析西方电影中的苏联元素)(7)

连电梯都是元素满满

看到这些画面,恐怕大多数人就会有一种心理暗示,那就是苏联=邪恶,因为只有理念一致才会允许共存。有趣的是,《生化危机5:惩罚》上映于2013年,拍摄于2012年,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导演保罗·安德森这么表达呢?我们不妨看看2011年的著名人物发言录——那一年,有个强人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俄罗斯不存在了,还要这个世界干什么……

苏联电影的叙事特点(浅析西方电影中的苏联元素)(8)

前苏联元素

上面这段话和保护伞公司的想法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这种表达绝不限于此处。2019年英国和波兰合拍的电影《琼斯先生》中有下面这副画面,里面的锤子、镰刀、肖像、克格勃一样不缺,一个官僚正在和琼斯交涉,他们锦衣玉食的背后,是乌克兰……大家可以试着去看看这部电影,预告一下,这绝对不是讲述什么兄弟情谊的作品!

苏联电影的叙事特点(浅析西方电影中的苏联元素)(9)

《琼斯先生》

雕像

1995年上映的《007:黄金眼》是为数不多在国内被剪去开场字幕和主题曲的美国电影,其原因在于这个OPENING确实让人很上头。毕竟在1995年,整个西方对于前苏联的轻蔑之情是彻头彻尾、毫不掩饰的。这里我既不方便给出画面也不方便分析,但是我想大家一定会有办法找到我想说到的那些东西。顺便说下,这部电影里也有一个恶魔火车头。

苏联电影的叙事特点(浅析西方电影中的苏联元素)(10)

这可能是最好看的一部007

小结

西方对于苏联(俄罗斯)的敌意是一个历史问题,延绵至今至少有将近6个世纪,这个死结不可能通过几年或者几十年就彻底解开。故而西方电影对于苏联(俄罗斯)的敌意也是一以贯之的,这是一种西方世界的政治正确。但是这至少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苏联曾经是一个令西方世界极为恐惧的存在!

苏联电影的叙事特点(浅析西方电影中的苏联元素)(11)

苏联

既然以电影开始,我们也用电影来收尾:2005年上映的《战争之王》距离苏联时代不远,主人公尤里还是个乌克兰人的后代,所以电影中充斥着大量对于苏联解体的西方式解读。落下的镰刀和铁锤,犹如落下的铁幕,一个冷战的时代终于过去了,当时所有人皆是迷惘和期望兼具,三十年转眼过去,如果留下的结果是今天黑海沿岸不停的炮火声,究竟是时代的车轮倒转之后加速前行还是旧势力卷土重来?恐怕今天的人心里远比当年更清晰明了自己需要什么!

苏联电影的叙事特点(浅析西方电影中的苏联元素)(12)

意味深长的镜头

一家之言,难以概全,抛砖引玉而已,希望大家多多留言讨论!本文插图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因为版权问题需要删除原图,请第一时间通过私信联系本人,我也将尽力配合一切维护原作者版权的行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